《豳風·七月(節選)》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七月流火①,九月授衣②。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③。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④。
春日遲遲,采蘩⑤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⑥。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⑦。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⑧。
七月鳴鵙⑨,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注釋】
《七月》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敘述了農人一年到頭無休止的勞動,卻最終被貴族們剝奪得一干二凈的不公平待遇。此處節選第二、三章。
①七月流火:每年夏歷五月,黃昏時候,火星當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過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這就叫做“流”?;穑ü抛xhuǐ):或稱大火,星名,即心宿。
②授衣:將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給女工。九月絲麻等事結束,所以在這時開始做冬衣。
③春日:指二月。載:始。陽:溫暖。倉庚:鳥名,就是黃鶯。
④懿:深。微行:小徑。柔桑:初生的桑葉。
⑤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
⑥萑葦:蘆葦。八月萑葦長成,收割下來,可以做箔。
七月
⑦蠶月:指三月。條桑:修剪桑樹。斨(qiāng):方孔的斧頭。
⑧猗:通“掎”,牽引。女桑:小桑。
⑨鵙(jú):鳥名,即伯勞。
【大意】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鸝婉轉唱著歌。姑娘提著深竹筐,一路沿著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葉,春來日子漸漸長。人來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悲傷,害怕要隨貴人嫁他鄉。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三月修剪桑樹枝,取來鋒利的斧頭。砍掉高高長枝條,攀著細枝摘嫩桑。七月伯勞聲聲叫,八月開始把麻織。染絲有黑又有黃,我的紅色更鮮亮,獻給貴人做衣裳。
【賞析】
這是一首奴隸的歌,不為自由,不為希望,只為無休止的現在和那可以預見卻無從改變的未來。他們是奴隸,他們也有男女之分,卻不可避免地都要承擔繁重的勞作。相比于男性來說,其中的女性更加悲慘,更值得人們去同情,雖然已是往事,雖然沒什么用。
春天來了,氣溫轉暖,黃鶯在歡快地歌唱,樹上的葉子已是綠油油的。這美好的景色并不能取悅所有的人,一對婦女正挎著深筐子,沿著田間的小路,去采摘飼蠶用的嫩桑葉,她們無暇對這美景動心。春晝苦長,她們辛勤工作了很久,碩果累累,桑葉裝滿一筐又一筐。突然間悲傷襲擊了她們,貴族的公子正朝這邊走來,她們中的某人就要被擄走了,害怕并不能幫助她們逃脫被凌辱的厄運。
公子身上穿著絲綢做的衣裳,那是貴族的專屬,卻并非貴族造就。每一件衣裳都要經過繁雜的工序,他不知道,她們卻清楚得很。三月開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遠揚的枝條,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葉。七月伯勞鳥咕咕地叫著,提醒人們下半年的開始,提醒婦女們動手紡織。紡織品染著不同的顏色,有黑紅色的,有黃色的,而最鮮亮的是朱紅色的??上н@些都不是為自己而做,而是為前面那姍姍而來的貴族公子。
【拓展】
宋代張俞曾作《蠶婦》,是反映人民生活苦難的傳世名篇,與《七月》中采桑、織布部分殊途而同歸。全詩如下: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上一篇:《答客誚》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豳風·東山》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