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又得浮生一日涼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鷓鴣天》
這首《鷓鴣天》大約作于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六月,當時蘇軾謫居黃州。在經歷了初到黃州的精神危機和經濟危機后,蘇軾已經能夠隨遇而安,達觀地將自己和黃州融為一體,過上了閑適的幽居生活。
黃州是個荒涼偏僻的小城,蘇軾是犯官的身份到黃州。初到黃州時,他沒有居所,臨時寄居在定惠院的寺廟里。他在定惠院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整天閉門謝客,借酒消愁。定惠院里有一株著名的海棠花,但是當地人并不知道它的名貴。海棠是蜀地名花,現在卻淪落在偏遠的山谷。很顯然,這株海棠的命運就是蘇軾的寫照。在一個無眠的夜晚,蘇軾獨自徘徊月下,心生感傷,于是寫下來一首《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這首詞反映了蘇軾初到黃州時孤寂的心情,寄人籬下,沒有歸宿感。蘇軾面臨的不只是精神的危機,還遇到了經濟危機。后來他開墾東坡地,建雪堂,日子逐漸安穩下來。他在詞中以陶淵明自比,覺得自己眼下的生活和歸隱后的陶淵明很像。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余齡。
——《江城子》
此時的蘇軾和陶淵明有像之處,也有不像之處。陶淵明最終看透了晉王朝的黑暗,不愿再為五斗米折腰,而蘇軾雖被遠謫在外,但仍心系朝廷。蘇軾開荒種田后,逐步適應了民間生活,他不再閉門不出,而是廣交朋友了,只是以前他和官場同僚交朋友,現在是和當地的山野村夫交朋友。
黃州城南有座安國寺,住持繼連禪師是個有道高僧,蘇軾和他交往以后,心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成了安國寺的常客,常去自省,旦往暮還。正是因為蘇軾潛心修禪,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從此,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在他的筆下充滿了靈性。
這首《鷓鴣天》所表現的,正是蘇軾雨后游賞時歡快、悠閑的心境。
有一片山峰就躲在那片樹林的后面,有一簇青青的翠竹,將我家的院墻隱隱約約地遮藏起來。門外的池塘邊,衰草萋萋,有蟬在池塘邊的垂柳上亂叫一通,聒噪惱人得很。有一群白鷺不時地出現在池塘上,調皮地上下翻飛,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起,一會兒落,也不知它們忙得累不累。倒是那嬌艷欲滴的荷花,安靜地開放著,像是在聆聽蟬的聒噪,又像是在看鳥兒調皮地翻飛。它的倩影倒映在水中,亭亭玉立,散發出點點清香。
夕陽正好,不如出門轉轉。于是我手持藜杖,悠閑地徜徉于村舍外,漫無目的地漫步于古城旁。只見夕陽鋪滿了西天,像一件五彩羽衣披在那青山上。夏天的臉就是這樣變得快,昨夜三更的細雨仿佛懂得人的心思,及時地澆了澆蒸人的暑氣,給人帶來了一陣陣清涼。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這一句寫夏末初秋村舍周圍的景色。遠處有高聳的山,有蔥蘢的樹木,近處有蒼綠的翠竹,有小小的院落,還有鳴蟬、衰草和小池塘。這些物象組成了一幅清新、生動的農村畫圖。樹林、青山、綠竹都是靜物,有了蟬聲,這些景物一下子熱鬧起來。一個“亂”字,讓人仿佛聽到了蟬聲的此起彼伏,聒噪得讓人有點心煩?????????????????????????????。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蟬鳴有點讓人心煩,但是眼前一幕的情景,卻讓人心頭一喜。白鳥“翻空”,透出孩子般的頑皮;荷花“照”水,儼然顧影自憐的女子。這一動一靜,相映成趣。本來香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細細”一詞,卻將荷花的香味透過文字幽幽地飄散出來,清新淡雅,如縷不絕。藍天、白鳥、綠水、紅蕖,色彩明麗而協調,充滿了活潑的生機。起先的心煩意亂也被鳥兒的頑皮、荷花的清香趕跑了,取而代之的是對自然的由衷的喜悅之情。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陣雨過后,天氣清涼,詞人手拄杖藜,在村口古城邊,邊散步邊欣賞雨后風景。雨后的空氣是清新的,讓人心曠神怡,就連夕陽也有了人情味,似乎也在緩步跟隨詞人轉。
我想,此刻的蘇軾并非真的悠閑自在,他之所以出村,繞著古城轉斜陽,心中一定有心思欲排遣。畢竟東坡墾荒只能勉強度日,有時還填不飽肚皮,要想提高家人的生活質量可該怎么辦呢?畢竟自己是被貶謫的犯官,哪一天才能脫去“犯官”的罪名呢?自己一腔報國理想,何時才能有機會實現?畢竟年華似水,自己已兩鬢染霜,卻毫無建樹呀!可以說,這些困擾無一天不在折磨著蘇東坡,可是能怎么辦呢?
既然未來的事情不可預測,自己也無法把握,不如活在當下吧。想到這樣的炎炎夏日,多虧“殷勤昨夜三更雨”,使暑氣降了不少,才有了今日的“又得浮生一日涼”。現實如此,眼下情形非自己個人所能改變。不如得過且過,能多一天“好”日子,也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還是多想那如意的一二吧。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還是立足現實,逐步向理想靠攏吧。世間事就是這樣無奈,有很多事不是你自己努力了就能達到。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改變自己,不忘初心,向著理想的方向積極去做,只管過程不問結果,如此便不負年華、無愧生命。
蘇軾在經歷了激烈的思想抗爭和禪的洗禮后,他終于能淡定下來,從容面對生活了。他終于能撇開生活的不如意,懂得要珍惜“又得浮生一日涼”的快意了!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酒:世間萬事真悠悠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王朝云: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