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勝日尋芳泗水①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②面,萬紫千紅③總是春。
【注釋】
這是一首蘊含哲理的游春詩,也被認為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當中的哲理詩,南宋朱熹作。春日:春天。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南宋理學家、哲學家。
①尋芳:游春,踏青,此處指尋求圣人之道。泗水:今山東省境內河流,此處代指孔門。
②東風:春風,作者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
③萬紫千紅:此處喻孔學之豐富多彩。
【大意】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來到泗水河邊觀花賞草,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
輕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到處都是春天萬紫千紅的美麗景致。
【賞析】
對多數人來說,美好的景色一旦被放進道理的條條框框便美感頓失,在此,我們不妨也單純地從一首游春詩的角度來解讀這首詩。
時間:某個春日;天氣:晴;地點:泗水河畔;事件:尋芳,亦即尋覓春景。尋覓春景也就是尋覓美好,那么,究竟有哪些美好被發現了呢?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新鮮,一個冬天太長,已經讓人忘記了曾經的春天應該有的樣子了。春回大地,景物煥然一新,人的耳目自然也是煥然一新。雖然一切看起來都是新的,春天所特有的感覺卻不會被感知錯誤,那暖暖的東風正是春天的使者,輕輕松松即可辨認。看著萬紫千紅的景象,每一處都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春天造就了這萬紫千紅,從這萬紫千紅中,人們也認識了春天。
【拓展】
作為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所作的詩歌也別有一種理趣,比如這首《觀書有感》,全詩如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上一篇:《春宵》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春江花月夜》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