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清平樂
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寂寂繡屏香篆滅,暗里朱顏消歇。誰憐散髻吹笙,天涯芳草關情。懊惱隔簾幽夢,半床花月縱橫。
詞譯
又是冷落清秋節。月亮,是柔軟又冰涼的花朵,重陽夜,它沒有開。守望天涯的女子,寂寂的房間,寂寂的心坎,寂寂的人生。只是無人憐惜。兩個人的愛,原來隔有一簾幽夢。所以,平生不會相思的人,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評析
此詞抒寫少婦清秋懊惱、思念丈夫之情懷。但其情婉而隱,詞中只用清秋孤花片葉、天涯芳草,以及寂寂繡屏、香篆熄滅,半床花月之景,將深隱的愁情具象化,極迷離惝恍,極空靈含婉。
上闋寫愁。“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二句點出室外景和時節。“孤花”謂菊花是孤零零的,“片葉”謂葉子似只有一片,此二句顯然是移情入景:由于女主人公的內心是寂寞的,所以當其以孤獨之眼觀物時,萬物皆帶孤獨之情。既如此,這采菊飲酒的重陽節,怎會不被斷送呢?
“寂寂繡屏香篆滅,暗里朱顏消歇”,此二句承上句“斷送”,自然轉入室內景和景中人。在寂寂的閨房,她黯然獨處,繡屏也顯得孤單冷落,而篆香又熄滅了;終日鸞孤如此,她秀美的容顏已經憔悴得不成樣了。“暗里朱顏消歇”,脫自李白《寄遠》詩:“坐思行嘆成楚越,春風玉顏畏消歇”,但比白詩愁情更甚:白詩里是“畏消歇”,即還沒有消歇,背景是暖煦的春風;而容若詞里是“消歇”,已然成果,背景是寂寂的繡屏和已經熄滅的香篆。
下闋寫思。“誰憐散髻吹笙”,承接上闋末句而來,“朱顏消歇”應予惋惜,可是無人憐之。“誰憐”一詞,叩心擊骨,自身消歇無人憐,卻還要去憐別人,這就產生了下句的“天涯芳草關情”。關情者何?當然是那位讓她魂牽夢繞、行役在外的玉郎了。于是在自己照影吹笙,飽嘗落寞后,又希冀晚上與他夢中相會,誰知好夢卻被驚醒。“懊惱隔簾幽夢”一句,寫出了“好夢難留人誰”的惱情恨意。既然夢不成,那就只有醒來。“半床花月縱橫”,醒來之后,只有半床的月下花影,縱橫交錯,惹人相思不止。
容若的這首詞,輕幽柔婉,纏綿悱惻,致力于追求結構鏈和情感鏈的完美統一。全詞在結構鏈的連接上,上闋先點出時令,景物由外而內,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由景而人;下闋承己而寫,由己及人,由笙及夢,由夢及醒,由醒及惱,層層寫來,針線細密。在情感鏈的連接上,上闋由花之“孤”而自然點出“斷送”之念,以“斷送”一詞總攬全篇。再接以“寂寞”“滅”“暗”“消歇”等詞一路回應“斷送”;下闋由“消歇”而生,由“冷”而“照”而“吹”,而“夢”而“懊惱”,環環遞接,鏈條甚緊。其縝密的結構鏈與柔密的情感鏈相應相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頗具匠心。
上一篇:納蘭《清平樂·憶梁汾才聽夜雨》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泠泠徹夜》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