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①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②。
空里流霜不覺飛,?、凵习咨晨床灰?。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④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⑤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⑥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⑦。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⑧。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⑨滿江樹。
【注釋】
這首詩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游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張若虛作。張若虛,唐代詩人,其他不詳。張若虛詩作僅存兩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一詩蓋全唐”。
①滟(yàn)滟:波光蕩漾的樣子。
②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③?。╰īng):水邊平地,小洲。
④青楓浦:地名,在今湖南省瀏陽縣境內,此處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⑤搗衣砧(zhēn):搗衣石、捶布石。
⑥逐:追隨。
⑦文:通“紋”。
⑧斜(xiá):傾斜,為押韻而讀古聲。
⑨搖情:激蕩情思。
【大意】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一直不斷地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卻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春江、明月、潮、海,交錯疊現的景觀把人帶進了一個神奇美妙的境界。月色高潔而朦朧,發人思古之悠情。面對這一輪江月,觀者滿懷感慨和迷惘。
這一片白云,悠悠來去,使萬丈溝壑一線飛渡,從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樓頭。他想到了久遠的歷史中那些不幸的人,幾千年中國歷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為生計而奔波,離人怨婦,是社會底層的現實生活。愛情和相思,是人類文學永恒的主題,沒有哪一代人能避開。
樓頭明月總在怨婦心頭眼底徘徊,照著早已懶用的妝臺明鏡。月明之夜,離愁別緒更加縈懷,使人無法排遣。而那一輪明月偏又浸透簾櫳、照亮砧石,況且簾卷不去、手拂不開。此時遠行的人兒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矚望而無法相依相訴,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懷,他也無法聽到。多想隨這籠天罩地的月光飛流到他身邊去照耀他。可是即使像鴻雁那樣高飛遠舉,也不能把這寂寞樓頭的相思明月帶給他,何況這春江里只有躍浪的魚兒激起幾個漩渦兒呢?
昨夜忽夢落花飄零,春已半殘,可是寄身異地他鄉,回家的日子還遙遙無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趕往大海,好像要將春天帶走一樣。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覺已經西斜。斜月漸漸隱入海霧,這時北方南方、碣石瀟湘有多少游子還在趕著回家,有多少離人怨婦還在遠隔千山萬水彼此思念。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幾人在這輪明月下趕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著這野浦孤舟,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邊花樹點染得凄清如許,人間離情萬種都在那花樹上搖曳著、彌漫著。
【拓展】
張若虛碩果僅存的另外一首詩作是《代答閨夢還》,是一首刻畫閨怨、相思的作品,雖生動傳神,仍與《春江花月夜》的境界相去甚遠。全詩如下: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上一篇:《春日》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朝中措·平山堂》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