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飾
[定義] 在連貫性語流中,利用語音、語義或語法手段,使同一個語言形式先后表達不同意義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一語雙敘。
譚永祥《修辭新格》(增訂本)有雙飾格,指的是“在上下文里利用詞的多義或修辭義,使同一個詞先后表達兩種不同的意義,就好像同一個人先后飾演兩個不同的角色一樣。”可參見。
[例釋] 按多飾的構成手段,可分4類:
(1)利用詞的同音關系構成多飾。表達不同意義的同形語言符號,是意義不同的同音同形語素。
例1:酷哥演酷吏。
前一個“酷”是形容詞,20世紀90年代成為中國社會流行語,為英語cool的譯音,語義比cool(冷)更豐富,在冷峻之外,兼有硬、狠、嚴、穩、俊朗、挺拔、瀟灑等意思。后一個“酷”是語素,意為殘酷,但不能單獨使用。兩個“酷”處于相同的語法位置,前后相繼地出現,傳達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只是共有一個讀音和書寫形式相同的語言符號,是一種極為經濟的修辭手段。
(2)利用詞的多義關系構成多飾。表達不同意義的相同語言符號,是意義不同但又彼此關聯的多義語素。
例2:他媳婦不生病,只生孩子。
前一個“生”是產生、發生的意思,后一個“生”是生育的意思。兩個“生”有語義關聯,在一種轉折性陳述中,共同描畫“他媳婦”的形象,幽默且精練。這個例句的預設,是“他媳婦生病”,“不生病”是對“生病”的預設的邏輯化否定,“生孩子”是對“生病”作語義上的幽默偷換:“不生病”和“只生孩子”,互為修辭語境。如果動詞“生”單獨進入“不生病”或“只生孩子”的語言結構,只是一般性陳述,當二者互為修辭語境時,一般性陳述變為轉折性陳述,產生連貫性語流中同一動詞語義偷換的藝術效果。
(3)利用特定語境中的臨時義構成多飾。表達不同意義的語言形式,不能進入固定的詞義系統,而是通過具體語境中的臨時義,實現修辭效果。
例3:一時髦女郎向一養牛專業戶示愛,男人說“我沒有四十八條腿”,女人說“可你有這么多的腿”。
上世紀70年代前后社會上曾流行一套齊全的家具共“四十八條腿”的說法,例中前一個“腿”用的是借代義,借指結婚的家具;后一個“腿”用的也是借代義,借指牛群。這兩個意思都不能進入漢語“腿”的固定詞義系統,但是上述對話片段卻靠著具體語境中的臨時義支持,完成了一種社會婚戀心態的寫真。
(4)利用詞性變化構成多飾。詞性變化是語法手段,不同類屬的同音同形詞,以不同的語義承擔在一個完整的表意單位中產生修辭碰撞,實現修辭效果。
例4:老王每次做報告,自我感覺都很好。聽眾也叫好:好暈,好睡覺。
例中共用了4個“好”,具有4種不同的功能標志,按語用環境中“好”的出現先后,分別是:形容詞作謂語、形容詞作賓語、副詞作狀語、動詞作狀語。4個“好”在句中的語法功能關聯著不同的語義承擔功能,意思依此為:效果佳;合宜、令人喝彩的;程度深;便于等。從語用的角度說,4個“好”是整個句子的注意焦點。對接受者來說,前兩個“好”具有上揚的心理引導功能,后兩個“好”具有下抑的心理引導功能。前兩個“好”的抬升性評價,為后兩個“好”的打壓性評價作反向的修辭鋪墊,最終由后兩個“好”消解前兩個“好”的意義,前兩個“好”被后兩個“好”否定。由于漢語詞的語法類別缺少嚴格的、普遍的形態變化,“好”歸屬于什么詞類沒有明確的形態標記,判別“好”的詞性的主要依據是語法功能,多飾每每成為語法手段轉化為修辭手段的佳例。
飾能夠較好地體現語言運用的經濟原則,不僅用于日常話語,也用于文學創作。
例5:在這個[恰恰]舞的節奏中,足尖和鼓點合拍。但這無非是一次巧合罷了:他的目光“恰恰”射中了她,一個日后成為他妻子的人。他甚至第一次來到舞場,他當然從未預料,“恰恰”的幸運之箭便降臨于他。然而,他恐怕也從未想到,這也是他同另一個少女失之交臂的一瞬。在“恰恰”的舞步里失去的或許比得到的更多。那個在樹樁前度過下半生,等待第二只兔子的人,終于再也沒有聽見“恰恰”的兔蹄聲。(楊小濱《副詞筆記》)
例5是小說《副詞筆記》的一個話語片段,焦點信息是“恰恰”負載的雙重語義:其一是副詞,意思相當于“正好”“剛好”;其二是名詞,指一種拉丁舞。副詞“恰恰”和名詞“恰恰”之間不存在任何意義聯系。作者的修辭策略,就是為沒有聯系的對象臨時添加某種聯系,否則,題為《副詞筆記》的文本,根本沒有辦法與拉丁舞“恰恰”產生認知關聯。這里,語義重構是通過語義嫁接的方式實現的。由于副詞“恰恰”存在著“偶然”、“碰巧”之類的語義,而舞場中她和他的目光,“恰恰”(副詞) 在“恰恰”舞的節奏中相遇,生活的各種可能性中某一種可能性在副詞“恰恰”的語義場和激情“恰恰”的舞場碰撞,這就是作者創設的修辭情境。把握這一點,有助于破譯這個話語片段的深層語義:偶然的瞬間往往預示著生命的定格。
[辨析1] 多飾與博喻。都是變單一為豐富的修辭藝術。區別是:
(1)多飾的焦點信息是核心詞(語素)的多項語義;博喻的焦點信息是同一本體的多重喻體。
(2)構成多飾的多項語義可以是固定的自然語義、也可以是臨時的修辭義;構成博喻的多重喻體全都是臨時修辭義,不進入漢語詞義系統。
(3)構成多飾的多項語義如果是固定的自然語義,屬于同一語詞已知語義信息的修辭聚合;如果是臨時修辭義,屬于同一語詞未知語義信息的修辭開發。博喻的多重喻體都是通過臨時語義,把屬于本體的已知信息,轉化為喻體的未知信息,是對同一本體可能相似的喻體的多層面、多角度開發。
[辨析2] 多飾與反復。從形式上看都是相同的語言單位在連貫性語流中不止一次地出現。區別是:
(1)多飾一般限于詞語平面;反復不限于詞語平面,短語、句子、甚至語段都可以構成修辭上的反復。
(2)多飾是同一個詞或同音同形異義詞的不同語義信息的修辭聚合;反復是同一個詞、短語、句子乃至語段相同語義信息的修辭強調。
[辨析3] 多飾與反飾。都是相同的語言單位在連貫性語流中前后相繼地出現。區別是:
(1)多飾不一定呈現否定和肯定同現的形式;反飾通常呈現否定和肯定同現的形式。
(2)多飾是同一個詞或同音同形異義詞的不同自然語義的修辭聚合;反飾是同一個詞匯形式自然語義及其在語用環境中臨時變異的修辭聚合。
[辨析4] 多飾與拈連。都屬于詞語平面的修辭手段,都是一個核心詞進入不同的話語組合關系。區別是:
(1)多飾的不同語義都是實用,拈連的不同語義是實用+虛用:其中源語拈連詞是實用,目標語拈連詞是虛用。在拈連隱去源語的情況下,只有目標語的虛用語義產生修辭效果。
(2)多飾的話語組合屬于正常搭配,拈連的話語組合屬于正常搭配+超常搭配:其中拈連的源語是正常搭配,目標語是超常搭配。在拈連隱去源語的情況下,只有超常搭配的目標語產生修辭效果。
(3)多飾的核心詞可以是同一個詞,也可以是不同詞的同一讀音形式和書寫形式,拈連的核心詞肯定是同一個詞。
(4)多飾的核心詞沒有詞性限制,拈連的核心詞一般為動詞。
(5)多飾可以由與核心詞同形的核心語素進入話語組合,拈連只能由核心詞進入話語組合。
[辨析5] 多飾與雙關。都有一語多義的特征。區別是:
(1)多飾的語義承擔在兩項以上,如上例的4個“好”。雙關的語義承擔限于兩項:一個實指,一個虛指。
(2)多飾的多項語義都是實用,沒有表層義和深層義之分,語義指向都是顯性的,不存在表層義掩蓋深層義的問題。雙關的雙重語義有表層義和深層義之分,語義指向一顯一隱,表層義多是虛指,深層義才是實際所指,修辭功能的實現途徑,多為虛指的表層義掩蓋實指的深層義。
(3)多飾的臨時義可以不依托固定的詞義系統,雙關至少是它真正要傳達的那一個意義不能偏離固定的詞義系統。
(4)多飾的構成可以憑借語音手段、語義手段或語法手段,雙關的構成限于語音手段或語義手段。利用語法手段產生的不是雙關,而是歧義。
(5)多飾的語言形式可以是語素、詞或短語,雙關的語言形式可以是詞、短語或句子。即構成多飾的語言單位的最低或最高層級均低于雙關。
(6)多飾的同一語言形式在話語流至少出現兩次,所表達的多重意義是先后具有的。雙關的語言形式在話語流中可以只出現一次,所表達的雙重意義是同時具有的。
[辨析6] 多飾與同飾。都是相同的語言形式在不同的組合關系中產生修辭效果。區別是:
(1)多飾的同一個語言形式在相鄰的組合關系中先后表達不同的意義;同飾是同一個語言形式在相鄰的組合關系中先后表達相同的意義。比較“酷哥演酷吏”和“尷尬人遇到尷尬事”,前例在相鄰的組合關系中先后出現的“酷”,有表意差別;后例在相鄰的組合關系中先后出現的“尷尬”,沒有表意差別。
(2)構成多飾的語言單位以詞語為主,構成同飾的語言單位可以是詞語,也可以是大于詞語的語言單位。
[辨析7] 多飾與自飾。都是相同的語言形式在話語結構中產生修辭效果。區別是:
多飾的同一個語言形式在話語結構中的語義差異是該語詞的不同義項;自飾的同一個語言形式在話語結構中的語義差異不是該語詞的不同義項,而是修辭化的語流義變。
[辨析8] 多飾與轉換。都利用詞語的同音異義或一詞多義等條件,先后表達不同的意義。區別是:
(1)多飾除了利用語音、語義手段,還可利用語法手段;轉換只利用語音、語義手段。
(2)多飾必須同形異義;轉換既有形同而義變的,也有形異因諧音而義變的。
[辨析9] 多飾與詞的兼類。都體現詞的多種語法功能。區別是:
語法手段構成的多飾,完成了語法手段向修辭手段的轉化,屬于修辭研究的對象。詞的兼類停留在詞的多種語法功能上,屬于語法討論的范圍。
例6:三個小家伙,一個在陽臺上,一個在玩電腦,一個在沙發上睡了。
例中3個“在”,依次為:動詞、副詞、介詞,這是一個詞以3種不同的語法功能,進入不同句子的一般性陳述,與“多飾”定義所指修辭方式不是一回事。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對舉」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