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沖天·黃金榜上》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①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②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③一餉。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注釋】
這首詞慨嘆了身世飄零,也反映了蔑視功名、鄙薄卿相的思想,北宋柳永作。黃金榜:古代科舉錄取的名單,用金字書寫,故名。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北宋詞人,婉約派創始人,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①明代:政治清明的時代。一作“千古”。
②恁(nèn):那么,如此。
③都(dū):只是,不過。
【大意】
金字題名的榜上沒有我的名字,那沒有關系,我只不過是偶然失去取得狀元的機會。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君王也可能一時錯失賢能之才,這又怎能強求呢?既然沒有得到好的機遇,何不隨心所欲地游樂呢!何必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個風流才子為歌姬譜寫詞章,就算身著白衣,也不亞于公卿將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擺放著丹青畫屏的繡房。幸運的是那里住著我的意中人,值得我去追求尋訪。與她們依偎,享受這風流的生活,平生最大的歡樂莫過于此。青春苦短,我寧愿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聲。
【賞析】
實際上,這是一首作者科舉不第后,抒發心中郁結之氣的作品,不過,從中仍能看出作者對自己無兩才思超凡的自信。才子都愛佳人,更何況是柳永這年少成名的人物呢!風流倜儻、多情自是不在話下,更因其善作俗詞,與煙花女子因接觸而相知,了解之后,同情也就自然地產生了。
考科舉求功名,登進士第在柳永看來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殿試頭名——狀元才是他的目標。當然,對于一個把狀元當做囊中之物的人來說,落榜實在是“偶然”,“見遺”也只能是“暫時”的——一個狂傲自負的柳永顯露無疑?!懊鞔z賢”,這是赤裸裸的諷刺,北宋仁宗朝號稱清明盛世,然而,清明盛世卻不能做到“野無遺賢”,實在可笑。
無論如何,落第已成事實,下一步該作何打算呢?既然理想落空了,又沒有合適的機遇讓他出人頭地,那就轉向另一個極端吧!無拘無束地過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齒的流連坊曲的狂蕩生活也不錯。雖然身著白衣,但有足夠的才氣,在詞曲的領域中,他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這是恃才負氣,也是抗爭。
“偎紅倚翠”、“淺斟低唱”,是對“狂蕩”的具體說明。在此時,只有在他人看來驚世駭俗的表現才能夠使他保持心理上的優勢。而且,柳永的“狂蕩”并非浮于表面,其中蘊藏著嚴肅,狂蕩以傲世,嚴肅以自律,這是“才子詞人”和“白衣卿相”的真面目。作為一名文人,科舉不第是非常大的打擊,深重的苦惱和煩雜的困擾對他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他的內心因而充滿了矛盾,為了擺脫這種苦惱和困擾,柳永必然經歷過痛苦的掙扎。
煩惱總是使人難過,既然解決不了,那就把問題丟到一邊,青春苦短,要及時行樂才不算辜負了這大好韶華!于是,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雖然不情愿,但也無可奈何,就把“浮名”棄置一旁,在紙醉金迷中享受快樂吧!
【拓展】
柳永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關于其這一稱呼,南宋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說道:“仁宗留意儒雅,務本理道,深斥浮艷虛薄之文。初,進士柳三變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及臨軒發榜,特落之曰:
‘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上一篇:《集靈臺(其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代出自薊北門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