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游子吟
孟郊(751—814),字東野。早年屢次科舉不得中,46歲進士及第,50歲時得溧陽縣尉卑微之職。元和九年得暴疾而死。一生窘困潦倒,自然不把小小芝麻官放在心上,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解】本篇題下白注:“迎母溧上作”,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誦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注釋】1.游子:出門遠游的人。2.意恐:擔(dān)心。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4.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5.暉:陽光。
【串譯】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將要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是擔(dān)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誰能說兒子像小草般的那點孝心,可以報答春暉般的慈母的恩惠?
【賞讀提示】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全詩無華麗的辭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這是一首母愛的贊歌。
誦讀時要細心把握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作者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此詩清新流暢,于淳樸素淡中見其濃郁醇美。“母性”“母子情”“母愛”是此詩的詩魂。誦讀的語調(diào)不可激越高達,應(yīng)于娓娓講述之中,溫婉地道出母愛的至情。
【推薦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上一篇:《夏完淳·別云間》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孟郊·登科后》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