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集句詩創作考察
集句詩創作雖然經歷了金、元兩代的中衰,但在明代不僅迅速恢復到南宋的程度,并且在題材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還有所發展??上А睹魇贰に囄闹尽凡讳浖湓娂?,崔建英等人的《明別集版本志》所涉集句詩集也很少。現就筆者幾年來涉獵所得,對明代的集句詩集或詩卷加以考察??紤]到有些組詩的規模較大,多在10首以上,甚至多達幾十首,所以本書亦將這樣的組詩視作詩卷。
1.孫蕡《集古律詩》一卷,今存。孫蕡(1334~1390),字仲衍,號西庵,順德(今屬廣東)人,由元入明,曾為翰林典籍官。《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傳?!端膸烊珪偰刻嵋肪硪话倭拧啊段麾旨肪啪怼睏l云:
是編前有黃佐、葉春及所撰小傳,稱蕡著述甚富,自茲集外,尚有《通鑒前編綱目》、《孝經集善》、《理學訓蒙》、《和陶》、《集古律詩》……小說載書生見蘇軾侍姬朝云之魂者,得集句七言律詩十首、七言絕句十五首,今乃在此集第八卷末。蓋蕡游戲之筆,即黃佐傳中所稱《集古律詩》一卷是也。
此處所云“小說”乃指《西庵集》卷八所收《朝云(并序)》,25首集句詩是小說的組成部分?!肚ы曁脮俊肪硎摺皩O蕡《西庵集》九卷,又《孫典籍集句》一卷,又《和陶集》”條注云:“字仲衍,南海人,洪武中授工部織染局使。出為虹縣主簿,選為翰林典籍,復外補平原主簿,罷歸。尋除蘇州府經歷,謫遼東。坐黨禍死?!边^庭訓《本朝京省人物考》有傳,且載其有《集古律詩》。
2.張著《集句》一卷,今存。胡雪崗《西廂朱戶半開時——讀明代溫州詩人張著的西廂詩》一文這樣介紹他的生平和著述:
張著,字則明,自號“永嘉子”,今蒼南縣人。自少研究經史,元末游學至江蘇常熟,以兵亂道阻不得歸,學者爭師事之,舉為州學訓導,據周榘《永嘉先生傳》“遂占籍焉”。明洪武三年(1370)開科取仕,領鄉薦,未及參加會試,由于朝廷急需人才,派專使到他家中,面授延安府膚施知縣?!蛾兾魍ㄖ尽贩Q其:“招諭撫循,修舉廢墜,民始安輯?!痹谌?年,由于政績顯著,被升為臨江府(江西)同知,終于任所,時年60歲。
他生平著作有《易經精義》、《長安唱和集》、《永嘉集》等。因歷經兵亂,只剩下由其子所編的《永嘉集》(見《愛日精廬藏書志》三十四),但流傳不廣,至明末已罕見,所以《四庫全書》未曾加以著錄。民國時,先賢黃群經過十多年的訪求,終于從蔣氏天健樓所藏明人鈔本“假歸鈔之”,并據《明詩綜》、《東甌詩存》等加以增補,刊于《敬鄉樓叢書》第三輯。后由楊奔加以點校,列入《蒼南文獻叢書》刊印發行,得以傳世。
張著的《永嘉集》今存,其中卷九為《集句》。該集已有楊奔點校,2005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李公泰《集句詩》二冊,今存《詠十六樓》一組?!督鹆戡嵤隆肪硪弧霸伿鶚羌洹陛d:“李公泰,字叔通,號仙源,鹿邑人。洪武時進士,博學,知天文。曾掌欽天監,遂入欽天監籍。有《集句詩》二冊,中有《詠十六樓》詩……”《金陵瑣事》全錄了這組詩,每樓各一首五言律詩,一共16首。
4.李禎《月下彈琴記集句詩(二十首)》,今存。李禎(1376~1452),字昌祺,以字行,廬陵(今安徽合肥)人。永樂元年(1403)進士,仕至河南左布政使。《明史》卷一百六十一有傳。喬光輝《明代“剪燈”系列小說研究》一書有《李昌祺年譜》一節,對其生平、事跡有比較詳細的考證。錢謙益《列朝詩集》乙集第五“李布政禎”條所作小傳云:
禎字昌祺,廬陵人。父伯葵,號盤谷釣叟,有詩名。昌祺弱冠,文譽蔚起,與曾子棨輩聲明相頡頏。永樂癸未(1403)進士,簡翰林庶吉士,與修《永樂大典》,同時者推其賅博。僻書疑事,互相諮決,必以實歸。授禮部主客郎中。仁宗監國,命權知部事。藩憲員闕,以才望特簡,出為廣西左布政。父喪,服除,改河南。丁內艱歸,宣宗命奪喪,乘傳赴官。風疾增劇,不待引年,堅乞致事。生平剛嚴方直,居官所至有風裁。服食清約,足跡不至公府。富于才情,多所結撰。效瞿宗吉《剪燈新話》,作《余話》一編,借以伸寫其胸臆。其歿也,議祭于社,鄉人以此短之,乃罷。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其然,豈其然乎?安磐曰:“《余話》記事可觀,集句如‘不將脂粉涴顏色,惟恨緇塵染素衣’,‘漢朝冠蓋皆陵墓,魏國山河半夕陽’,對偶天然,可取也?!?/p>
《月下彈琴記集句詩(二十首)》是其小說《月下彈琴記》中的詩歌,見于《剪燈余話》卷一。錢謙益《列朝詩集》閏集第五將20首詩全部加以收錄。其實,李禎《剪燈余話》的集句詩不止此20首,尚有卷四的《洞天花燭記》中的6首和卷五《賈云華還魂記》中的10首。
5.朱《集句閨情百詠》二卷,今存日本安永間和刻本,內閣文庫藏。詳見第四章的考證。
6.陳循《東行百詠集句》九卷,今存六卷;《再和東行百詠集句》一卷,今存。陳循(1389~1463),字德遵,號芳洲,泰和(今屬江西)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第一,仕至太子太傅、華蓋殿大學士,兼文淵閣大學士?!睹魇贰肪硪话倭擞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五“《東行百詠集句》九卷附《芳洲年譜》一卷”條載:
明陳循撰。是編乃其被謫東行時集古人詩句以成七絕。初得三百首,復疊和其韻至千余首。集句皆不著姓名,頗多竄易牽就。和韻諸作,更多累句。后附年譜一卷,乃其門人王翔所錄。當時敕諭及循所進詩頌,俱載入其中,亦非體例也。
《東行百詠集句》今有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僅存六卷,《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31冊據此本影印出版。其《芳洲文集》十卷,今存清刻本,《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31冊據此本影印出版。此集后附有《再和東行百詠集句》一卷。
7.沈行《白香集》二卷、《集古香奩詩》二卷,今皆存。沈行,生卒年不詳,字履德,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冻啥际泄偶摵夏夸洝份d:
《白香集》二卷,明沈行撰,明刊本(21.1×13.7cm),一冊。頁八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字數不定,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有缺頁。卷端次行題:“錢塘沈行履德著、莆田宋玨比玉校、姑蘇葛一龍震父閱、秣陵葉胤祖肇禧訂?!卑础稑俗ⅰ份d:“詠雪詠梅集句五卷,合名《白香集》。明沈行撰。正統刊本。”今此本著二卷,疑非正統原刻本。此集為集句,詩末列原句撰人姓氏。(草博)
該集卷上為《詠雪集句》,內收七言律詩240首。丁養浩作于弘治十二年(1499)的《詠雪集句題詞》云:
詩家標致不一,與雪之清尤宜。時當六花剪水,積素凝華,大地冰壺,洞無纖翳,而雞窗傲兀,破凍墨池,吐其英辭,與雪競斗,壁壘則五言長城,白戰則雄驅筆陣,便可舌吐玄冥,膽寒滕六。胡然玉樓凍合、僵仆灞橋驢子背耶?掃烹沽典,味其清矣,何用黨家敝帚溷我藩籬耶?問非所對,似言畏實譽見侮反深一時,詩家奪氣,我雪亦不幸也。錢塘沈履德,雪中發興,集古人詩自唐至勝國,共得七言律二百四十首,禁體半之,聯翩滿卷,清思灑灑,莫不與雪傳神,信一時之奇也??膳c鬼眼先生雪恥,我雪亦有光矣。海虞令慈溪楊君名甫觀而悅之,欲命梓以行,屬余為序。夫此詩一出,紙價必高,不獨詞林之美話,實塵世之奇觀。余何敢著糞佛頭,聊題數語,自處于沙礫云爾。弘治己未冬日武林丁養浩書于貴陽行寓。
卷下為《詠梅集句》,內收七言律詩120首,七言絕句244首,共364首?!栋俅〞尽份d:“《詠梅集句錄》一卷?;拭麇X唐沈行履德集唐、宋、元七言詩句而成,凡百二十律。”這個一卷本的《詠梅集句錄》,僅僅是《白香集》中《詠梅集句》的一半。據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所載,國家圖書館藏有明弘治刻本《詠梅集句》一卷,卷端有“錢唐后學沈行集”七字,并有吳珫弘治六年(1493)所撰《詠梅集句序》;北大圖書館藏有《增訂詠梅集句》二卷,明正德元年(1506)吳俊刻本,卷下有吳俊所識:“日休沈先生集古梅花詩一帙,先君子翠屏叟曾為鍥梓傳世,今先生復集絕句二百四十首,分為二卷……敬用刻梓附于律詩之后,少抒親交之誼。”據此可知,《白香集》中《詠梅集句》所收詩歌,實際就是北大圖書館所藏《增訂詠梅集句》二卷里的全部作品。夏時正作于弘治十年(1497)《詠梅花集句序》云:
錢唐沈隱君履德,學博而喜吟詩,尤喜集古人之詩,其所集《詠雪》二百余篇,一日傳觀,紙貴都下矣。茲復出所詠梅花近體,共三百六十首。余讀而驚怖,以為唐宋元之世相去若是其懸也,其間作者如是其先后也,音響未易其葉也,興寄未易其相屬也,乃能令一篇之中音諧字比,不以世而嫌于非一世;情至景生,不以人而訝如出一人。聯珠編貝,騰輝耀彩,鏗金戞玉,始翕終繹,此集古所難,而履德信手拈成,斯亦異矣。先君嘗欲種梅孤山,自題曰:“草木中間鐵石心,花開不受雪霜侵。世間豈獨逋仙愛,萬古相看直到今。”后家督克承先志,手植數百株于三賢堂,惟四照閣四周為多,紅白綠萼,蠟黃胭脂,種種各備。每雪月之中對之,酒香花氣,與人地相高下,即陋劣頑鈍者見之,亦藉此為藥,瞑眩其少瘳乎?余適致仕歸,寄寓巢居閣,得朝夕追游,亦頗時時濫竽。今讀履德集,只覺效顰之增丑也。履德嘗集杜少陵五言為《忠孝詩》行世,其寡母在堂,年九十矣,鶴發仙仙,履德奉養以孝稱。夫梅花有歲寒操,類君子志節不移。道莫大于忠孝,亦惟志節不移者能之。讀履德之詩者,不知其人可乎?弘治十年丁巳九日八十七歲人夏時正書于慈溪靈璧嶼之拾穗莊中。
《集古香奩詩》二卷。據黃仁生《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知日本內閣文庫藏有明刻本《集古香奩詩》二卷二冊。
此外,沈行又有所謂《貫珠編貝集》五卷,已佚?!端膸烊珪偰刻嵋肪硪话倨呤鍨槠洹敦炛榫庁惣肺寰硭鞯奶嵋疲?/p>
明沈行撰。行字履德,錢塘人。是編前有《魏驥序》,則當在永樂、宣德間(1403~1435)也。是編皆集句之詩,兼取唐、宋、元人之作?!柏炛椤毖云渎曋停熬庁悺毖云洳闹唬粻繌姕惡希谒幻?。視后來《香屑集》之類,其工巧自然,百不及一矣。
《貫珠編貝集》可能包括了《白香集》二卷和《集古香奩詩》二卷的全部或大部,因該集已經失傳,故無法查證,只能存疑。
8.夏宏《聯錦集》二卷、《零金碎玉集》,今皆存。夏宏,生卒年不詳,字仲寬,姑熟(今安徽當涂)人,大致生活在成化(1465~1487)前后。清四庫館臣為明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一卷”所作的提要里引用明林炫《卮言余錄》里的記載云:“成化間,姑熟夏宏集句有《聯錦集》?!薄肚ы曁脮俊肪矶跋暮辍堵撳\集》四卷”條下注云:“字仲寬,當涂人。集唐句也。劉定之為序。宏官松溪教諭,別有《零金碎玉集》?!惫饩w間《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二十七據《太平府志》載:“夏宏,字仲寬,當涂人。官松潘儒學教諭。集唐人詩將千首,屬對精切,有《聯錦集》、續集《零金碎玉集》行世。劉定之為之序?!睋睹鲃e集版本志》所載,《聯錦集》二卷,中科院圖書館藏有明景泰陳穀刻王廷吉增修本;《零金碎玉集》,今存明天順六年(1462)刻本,有時人劉定之、汪皓、羅綺等序,其中汪序作于景泰六年(1455),稱其于景泰三年(1452)已取而讀之,故景泰三年可以作為此集寫作的下限。
9.戴天錫《群珠摘翠集》五卷,今存。戴天錫,長樂縣(今屬福建)人,曾為襄府紀善?!陡=ㄍㄖ尽肪砣摺斑x舉(五)”載正統十二年(丁卯)陳俊榜下有“長樂縣戴天錫,襄府審理”?!度毡粳F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載,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有明成化間刻本。卷首有張瓚作于成化十年(1474)的序言:
作詩固難,集眾人之句為詩亦不易。《三百篇》之后,作者疊出,體制累變。集句則不多見,至宋之王荊公、石曼卿、黃晉卿諸賢始倡為此作,而元之南村狐白裘、國朝之孫仲衍、杜子羽輩亦相繼效體為之,其所集句皆渾然天成,不可尚已。近時有夏仲寬《聯綿[應為錦]》諸集繼出,雖未可追蹤諸作,要其用意精到,亦不易得。予友武昌吳君孟章孝廉儒雅,博學多才,雅好吟詠,嘗以錦衣衛千戶奉命贊畫荊襄軍務,間得襄府紀善長樂戴君天錫《集句》一帙,手為編選,題之曰“群珠摘翠集”。不遠數千里封題示予,且謂此集可傳。予閱之,凡若干首,皆摘唐宋元諸賢之句為詩,屬聯清切,用事精當,變腐成奇,真若胸中一氣流出者,可以傳后無疑。因命蕭山士人孫嵩繕錄,嵩又為捐貲募工鏤板,置之浙藩公署,蓋欲傳之四方,垂之后日,其用心亦勤矣。於戲,戴君之精思,孟章之精選,與嵩之好事,皆不易得。是集既出,將與前數君子之集并行于時,亦足以鳴國家之盛,見一時之作之美,豈直雕蟲篆刻之為而已哉?板刻既成,因為引之篇端。
10.邵伯宣《學庵集句詩》一卷,已佚。邵伯宣,生卒年不詳,號學庵,云間(今上海)人。錢謙益《列朝詩集》甲集卷十六“邵貞豀亨貞”條下小傳云:
亨貞字復孺,嚴陵人,徙居華亭,卜筑溪上,以貞豀自號。……有《蛾術文集》十六卷,《蛾術詞選》四卷。天啟辛酉(1621),江陰李如一過赤岸,田家屋梁懸故紙一束,取視之,乃《蛾術稿》,復孺手筆。問其人,則復孺之后裔,自云間流寓赤岸也。集后有《學庵集句詩》一卷,云復孺之子伯宣所作,與劉昌、卞榮同時……
劉昌生卒年無考,卞榮生卒年為1419~1487。據此可推知邵伯宣的生活時代與此相近。
11.任球《集古》十二卷,已佚。任球,生卒年不詳,東莞(今屬廣東)人?!稄V東通志》卷三十三“成化四年戊子鄉試榜”條云:“任球,東莞人,知縣。”道光間《廣東通志》卷一百九十五《藝文略七·集部一》載:“《東橋文集》二卷、《詩集》十二卷、《集古》十二卷,(明)任球撰。未見。見《粵東任氏分支譜》?!?/p>
12.楊光溥《梅花集詠》一卷、《集唐香奩詩》一組,今存。楊光溥,生卒年不詳,沂水(今屬山東)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仕至山西按察司副使。《山東通志》卷十五之一《選舉志》“己丑科(成化五年張升榜)”下有:“楊光溥,沂水人。副使。”明凌迪知《萬姓統譜》卷四十一有“楊光溥”條:
沂水人。進士,任刑部主事員外郎中。成化間,元勛魏國公兄弟讎訐,累年不竟,上命理之。溥至,昭宣德意,振舉國章,累年之訟,一旦俱釋。上嘉獎,賜以寶楮,升山西按察司副使致仕。所居建亭曰素封,鑿池引水,吟詠其間。著《剪燈瑣談》、《沂川文集》、《素封亭稿》、《梅花集》,傳于世。
明高儒《百川書志》載:“皇明山西按察司副使沂水楊光溥集三代詩句,足成百首?!睋睹鲃e集版本志》載,《梅花集詠》一卷,北大圖書館藏明弘治三年劉璋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有明萬歷楊東野刻本?!都葡銑Y詩》一組9首,今見于李寶嘉《南亭四話》卷三。
13.李東陽《集句錄》一卷、《集句后錄》一卷,今存。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茶陵(今屬湖南)人?!睹魇贰肪硪话侔耸挥袀?。王士禎《香祖筆記》卷八云:“集句恐非李西涯所知,西涯有《集句詩》一卷。”李東陽《懷麓堂集》,今有四庫全書本和中華書局排印本,卷九十七收《集句錄》,有44首集句詩;《集句后錄》,有35首集句詩。明孫承恩《文簡集》卷十二《奉題涯翁集句卷后》題后注云:“郡伯內江喻先生得涯翁《集句錄》二卷,將鍥之梓,寄予校正訛誤。既已略訂數字,偶得鄙句僭附卷末?!蓖跏康澦f一卷,當不包括《集句后錄》;而孫承恩所稱《集句錄》二卷,則包括《集句錄》與《集句后錄》。
14.應瓚《琴窗集句》,已佚。應瓚,生卒年不詳,號琴窗,臺州(今屬浙江)人?!墩憬ㄖ尽肪硪话侔耸弧度宋锪の脑匪摹づ_州府》引《仙居縣志》載:
應瓚,號琴窗。王一寧外孫。幼攜之游長安,一寧應制賦《神京八景》,上稱善。瓚次其韻,語尤奇麗。一寧奏呈其詩,上大奇之,曰:“斯真王學士甥乎!”命送中書肄業。長遂放浪詩酒,不營仕進。有《琴窗集句》。
王一寧(1397~1452),字文通,號節齋,仙居人。據此可推知應瓚生活在明代中期。
15.張旭《七言律詩集古》一卷,今存。張旭,生卒年不詳,字廷曙,休寧(今屬安徽)人。《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一載:“張旭《梅巖小稿》三十卷。旭字廷曙,休寧人,成化間舉人,歷官孝豐、伊陽、高明知縣?!薄端膸烊珪偰刻嵋肪硪话倨呤濉啊睹穾r小稿》三十卷”條載:
明張旭撰。旭字廷曙,休寧人,成化甲午(1474)舉人,歷官孝豐、伊陽、高明三縣知縣。是集凡詩二十二卷,文八卷。其詩長于集句,采摭成語,位置聯絡,往往如出自然。其所自作,則雖律調工整,而傷于剽利,蓋學《長慶集》而不至者也。散體諸作,大抵應俗之作矣。
該集卷十九為“七言律詩集古”,收50首集句詩。此外,卷六“七言絕句”附“集古”4首,卷七“五言律詩”附“集古”2首,卷二十“詩余”附“集古”1首。四庫館臣所稱贊的應該是指他的“七言律詩集古”一卷。《四庫存目叢書》集部41冊據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出版。
16.朱誠泳《集句擬劉文綱少參悼亡》35首,今存。朱誠泳(1458~1498),秦惠王公錫子。初封鎮安郡王,成化二十三年(1487)襲封秦王,弘治十一年(1498)薨,謚號簡王。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秦簡王成泳”條載:
王年十齡,嫡母陳妃以唐詩教之,日記一篇。嗣位后,日賦一篇,三十年靡間。至于延致士大夫,脫略勢分,撤鷹房以創儒臣之館,辟隙地以益書院之基,善行匪一?!o善強晟??唐湓?。嘉靖初,王孫定王惟焯表上之,詔送史館。
按:這一組詩見其詩集《小鳴稿》卷八,今存于《四庫全書》第1260冊。
17.強晟《集句》一卷,已佚。強晟,生卒年不詳,字景明,汝南(今屬河南)人。高儒《百川書志》載:“《強左使詩集》六卷、《集句》一卷。(集句一卷四字從瞿校鈔本補)。秦府左長史汝南強晟景明著,又名《借山詩稿》。”《千頃堂書目》卷二十三載:“強晟《借山詩集》六卷,又《集句》一卷,又《秦藩應教詩》一卷。字□□,汝南人。秦府左長史”強晟是秦府左長史,曾為朱誠泳編文集《小鳴稿》,則其生活年代亦當相去不遠。
18.童琥《草窗梅花集句》四卷,今存。童琥,生卒年不詳,字廷瑞,蘭溪(今浙江金華)人,弘治庚戌(1490)進士,仕至工部郞中?!端膸烊珪偰刻嵋肪硪话倨呤啊都琶坊ㄔ姟匪木怼痹疲?/p>
明童琥撰。琥字廷瑞,蘭溪人。弘治庚戌進士,官至工部郞中。是編皆集句成詩,以詠梅花,得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各百首。又旁及紅梅,得七言律詩十首。所采上及六代,下及明初,排比聯貫,往往巧合。然非詩家正格,徒弊精神于無用之地耳。
四庫館臣所稱“四卷”,即包括了《草窗梅花集句》三卷和《紅梅集句》一卷。《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六載“《集古梅花詩》四卷”,也是出于同樣的道理。《列朝詩集》閏集第五載詩人小傳:
童琥。琥字廷瑞,蘭溪人,有《草窗梅花集句》三卷,凡三百有十首。楊廷和序曰:“廷瑞往年舉進士,予從有司。后得其文。既而官刑部,克慎其職,不廢文事。此其為工部侍郎使蜀時所集者?!?/p>
此處所云三卷,應該是沒有把附錄的一卷單獨計算,但實際上已包括了附錄中的“七言律詩十首”,所以總數是“凡三百有十首”,與《四庫提要》、《續文獻通考》所說本質上都是一致的。然《千頃堂書目》卷二十一載其有“《梅花詩》二卷,又《梅花集句》二卷”,雖亦云四卷,說法與此不同。據《明別集版本志》,童琥的《草窗梅花集句》今存如下版本:《草窗梅花集句》三卷、附錄《紅梅集句》一卷,明弘治十五年沙璧楊觀等刻本,國家圖書館藏;《草窗梅花集句》三卷、附錄一卷,明崇禎七年汪在德刻本,國家圖書館、吉大圖書館、浙江圖書館藏;《草窗梅花集句》四卷,明崇禎十六年穴硯齋刻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重訂集古梅花詩》四卷,清初刻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端膸齑婺繀矔芳康?6冊據浙江圖書館藏本影印出版。
19.黃佐《集句》一卷,今存。黃佐(1490~1566),字才伯,號泰泉,香山(今廣東中山)人,正德十五年(1520)進士,曾為翰林院編修,出為江西提學僉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有傳。黃佐著有《泰泉集》十卷,卷十為集句詩,共19首,其中有10首為集杜詩。今存明嘉靖隆慶間刻本、四庫全書本(1273冊)。
20.李時珍《集唐律》六卷,已佚。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有傳?!逗V通志》卷一百《藝文志》載:“時珍晚年學尤篤,晝夜不輟,自號瀕湖山人。著《醫案》二十卷,《薖所館詩》十卷,《集唐律》六卷,《脈訣》一卷……”郭宏圖《李時珍與詩歌》一文云:“50多年的從醫生涯中,李時珍除醫藥學著作外,還著有《薖所館詩集》、《集唐律》、《詩話》?!?/p>
21.郭棐《厓門十七首》,今存。郭棐(1529~1605),字篤周,號夢蘭,南海(今屬廣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仕至光祿寺正卿?!稄V東通志》卷四十五有傳。《厓門十七首》見于《厓山志》,全為七律,詠宋亡故事。
22.劉氏《集唐詩》,已佚。《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八》云:“劉氏,麻城人,尚書天和女孫,丘坦妻,有《集唐詩》。”按:劉天和(?~1545)為正德三年(1508)進士,其孫女的生活時間亦可以據此推測?!读谐娂烽c集第五作“丘劉”,云:“丘婦劉氏,麻城人,兵部尚書劉天和之孫女,丘坦長孺之妻也。集唐最工?!逼湎逻x錄了其《悼長孺(四首)》和《追懷亡兄金吾延伯歌姬散盡有感集句(四首)》。
23.車鳴時《梅花集古詩》,已佚。車鳴時,字宜仲,歸善(今廣東惠陽)人,主要生活在萬歷年間(1573~1620)。《廣東通志》卷四十六《人物志》載:“車鳴時,字宜仲,歸善人。萬歷丙子(1576)鄉薦,署文安教諭,旋令政和,遷永安州守。仁洽風移,民依之如父母,祀名宦鄉賢。所著有《梅花集古詩》?!?/p>
24.汪廷訥《集句》一卷,今存。《中國曲學大辭典》“汪廷訥”條載:
生卒年不詳。字昌朝,號無如,別署坐隱先生、無無居士、全一真人、清癡叟。安徽休寧人。戲曲家沈璟的弟子。嘗從黃門石林祝公游,得性命之學。明萬歷間官轉運使,以開罪當道,左遷寧波府同知。汪氏工詩賦,喜制詞曲,構筑環翠堂,廣藏圖籍。又張筵置酒,接納四方名士。湯顯祖、王稚登、陳所聞、張鳳翼、屠隆等與汪氏皆有往來。
汪廷訥著有《坐隱先生集》十二卷,其中卷七全為集句,共50首。《坐隱先生集》今存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汪氏環翠堂刊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此本影印出版?!睹髟娋C》卷六十四詩人小傳云:
廷訥,字無如,休寧人,有《環翠堂集》。《詩話》:無如耽情詩賦,兼愛填詞,結環翠亭,酒燕琴歌。與湯義仍、王伯榖諸人游,興酣聯句,嘗集唐人詩云:“狎鳥無機任往來,一川晴色鏡中開。竹間駐馬題詩去,松下殘棋送客回。綠樹碧檐相掩映,落花飛蝶共徘徊。物情多與閑相稱,莫惜芳時醉酒杯。”制百家衣,可云無縫者已。
其與湯顯祖(1550~1616)、李贄(1527~1602)、陳繼儒(1558~1639)等人唱和贈答,則生活年代亦當大致相同。
25.汪涇《集杜集句文稿吟稿》,已佚。嘉靖間戴廷明、程尚寬《新安名族志》前卷“汪”姓“上路”條:
在郡城東。宋有諱初者為長興令,嘉定間由績溪遷郡城東天慶觀前,元季第毀于兵,徙居于此。厥后曰高,為上饒縣教諭……五世曰渝,貢授閩清縣訓導;曰涇,善詩文,著有《集杜集句文稿吟稿》、《耳鳴錄》,侍御楊公以“善士”旌之……
26.朱多炤《秋懷集句》一卷,已佚;《五體集唐》五卷,今存。朱多炤,事跡不詳。其《五體集唐》自序云:“庚寅歲(1590)以西秦虜酋內侵,嘗集杜詩七言三十二律,為《秋懷集句》。方士功從臾剞劂且序之……”《明別集版本志》載:“《五體集唐》五卷,明朱多炤撰。明刻本,七行十四字,小字雙行,黑口,四周單邊。卷端題:‘鴻朱多炤。’朱多炤自序。朱多炤,約嘉靖間人。(天津)”按:說朱多炤為嘉靖間(1522~1566)人,不夠準確?!段弩w集唐》前有李蔉(1531~1609)作于丁未(1606)仲冬的詩帖,稱朱為“王孫”,可知朱為宗室子孫,該集必作于1590~1606之間。朱多炤可能生于嘉靖朝,但主要生活于萬歷年間(1573~1620)。其所謂“五體”,乃指五言律詩、五言排律、七言律詩、七言排律和七言絕句五種詩體。
27.余兆芳《集唐宮詞》一卷,今存。余兆芳,生卒年不詳,字芳伯,梁溪(今江蘇無錫)人。裴普賢《集句詩研究》這樣介紹他:
余兆芳,字芳伯,梁溪人,世傳詩學。少負不羈之才,而舉業不售,棄而攻古文詞,其作可以睥睨時輩。尤雅好唐人律絕,暇則摘其句之偶類于宮詞者,諧之以韻,積一百二十首,遂成《集唐宮詞》一卷,萬歷二十一年付梓行世。柏潭孫繼皋、鵝湖華宗澤為之序。
由此可知,“萬歷二十一年(1593)”就是這些詩歌的寫作下限?!都茖m詞》今存萬歷年間刻本。
28.黃槐開《敦好齋律陶纂》一卷,今存。黃槐開,字子虛,寧化(今屬福建)人。明萬歷甲午科(1594)舉人。曾任青州府推官,所著有《天寶山人集》《在齊草》《落花雁字詩》《錢神紀》《心經述》《律陶纂》等書籍?!抖睾谬S律陶纂》,附錄于蔣熏評本《陶靖節詩集》四卷之后。其《自序》云:
會稽謔庵王先生戲以陶詩作律,而即以律律陶,得如干首。其言曰:“律者,陶公之所攢眉也,而見此律,則必當眉開十丈,笑謂是子也善盜?!蔽?,此謔庵謔也。予讀之,心怦技癢,竭蹶學步,僅及數三之二。度先生見之,亦必當笑曰:“開門而揖之,雖康子,自遺患乎。無亦天下于今半是君也?!庇钄M復之曰:“昔祖車騎渡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按公取,竊取皆為盜,而自首者免?!蓢乐??!毕壬勚?,當又笑曰:“善謔不虐,是我輩人?!泵鼮椤堵商兆搿氛撸胝?,纂纘也,綜集也。敦好齋主人題。
29.南師仲《春居集杜》一卷、《秋居集杜》一卷,今皆存。南師仲,生卒年不詳,字子興,渭南(今屬陜西)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仕至南京禮部尚書。《陜西通志》卷六十三《人物九》引《賈志》所載:
南師仲,字子興,渭南人。萬歷乙未(1595)進士。天資穎異,善古文詞,讀中秘書。己酉(1609)典試留都,得人稱盛,拜南大宗伯。師仲質素癯,腰不滿圍,隔膜見腑臟,而目精炯爍,神氣倍旺,燃藜校錄,至夜分不倦,所撰制詞,仿伊訓、虺誥,不作近來體。
據此可知南師仲為明代后期人?!肚ы曁脮俊肪矶逵小澳蠋熤佟缎刺眉肺迨?,又《集杜詩》五卷”條,下注云:“字□□(別本□□作子興),渭南人。南軒子。檢討,南京禮部尚書。”據《明別集版本志》,北大圖書館藏有南師仲《春居集杜》一卷和《秋居集杜》一卷,明萬歷江元氣等刻本。按:此二卷可能只是其《集杜詩》五卷的一部分,或者是分卷不同所致?!锻砻鞫倚∑贰份d黃貞父《南太史飲酒集杜小序》云:
朱進父用杜子“淺把涓涓酒”二句,作《飲酒詩》十六首,而南太史子興竟集杜句為之,得三十六首。兩公俱稱絕調,而為太史更難。何者?我與我周旋易,而我與人相代而竟作我,非諧情合體,仿性紓才不能也。昔莊、惠游濠、梁之上,惠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請以此下一轉語曰:“子興非少陵者,安能集眾少陵之為一少陵,而又有我在也?”然則古今才子非詩非酒,而有所以為詩酒之雄者,覽斯集句三嘆焉。
30.劉芳節《閨情集句》一卷,已佚。劉芳節,字玄度,又字圣達,宜都(今屬湖北)人?!读谐娂烽c集第五“劉舉人芳節”詩人小傳云:“芳節字圣達,宜都人,舉萬歷丁酉(1597)鄉薦。公車時,常從袁小修及余游。有《閨情集句》三十二首。小修序之?!逼湎逻x錄其集句詩4首。然其卒年可考。袁中道《游居柿錄》卷十(萬歷四十三年)載:
晨起入郡,崔受之偕。晚渡江,將至岸,忽有一人大呼曰:“劉玄度逝矣!”予驚問其故,其人曰:“玄度至沙市鬻妾,忽病,數日遂不起?!庇璐篑敗芍巯嘤觯ゼ保嗖幌締柶淙苏l也。予灑淚登岸,即寓即走唁之。旅舍荒涼,寂然一棺,予哭之不異兄弟也。玄度名芳節,別號恒沙,大有才藻,善譚論。與予為髫年交,舉丁酉鄉試第二。癸丑(1613)試卷已入彀,將登榜矣,而策中稱譽江陵相公太過,其詞殊激,竟擲去。其人旁通百家言,楚中異才也。無子,晚娶雷何思太史妹,甚悍。家有數妾,皆不得御。以無子故,至沙頭買妾,欲以八月十八日納妾,而十七日逝矣。病之前數日,屢招其居停主人云:“袁三先生到否?幸為我覓之?!逼淙吮橐挷坏茫ビ璧狡趦H兩日耳,竟不及一言而別,惜哉!至宜都,料理其嗣續及遺文,時方未遑也。
據此可知,劉芳節卒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農歷八月十七。劉芳節著有《閨情集句》七十首,已佚。袁中道《劉玄度集句詩序》云:
吾友劉玄度,少時即與予作忘形友。應試入郡,則同寓君章宅畔。每月夜,坐大墀上,譚或至達旦?!?/p>
予與玄度交二十余年,初聆其譚,久之讀其文如其譚,久之讀其詩如其文。又久之,而觀其滑稽慢戲之詞,溢于詩文之余者,其天趣正爾橫生。今年復出《閨情集句》七十首示予。予曰:此蘇子瞻、王介甫所難者也。予與玄度交二十余年,而知玄度不盡乎?
31.陳言《陳布衣集句》二卷,今存。陳言,生卒年不詳,字于庭,莆田(今屬福建)人。一生未仕?!读谐娂烽c集第五有“陳山人言”條:
言字于庭,莆田人,以布衣老于家。專攻集句,每有贈送、唱酬,先問集何句、用何體,取諸腹笥,不待簡閱。成化間,錢塘沈行亦工集句,有《梅花》、《雪詩》、《宮詞》各百首,詞多叢雜,不若言之混成也。當如宋人《剪綃集》例,姑行之,以備詞家之一體。
《福建通志》卷五十一《文苑》載:“陳言,字于庭,莆田人。長于集句,自漢魏至唐人,悉供驅使,評者謂如八金在壚,五絲就軸,無牽比折湊之跡。有《集句詩》三卷。”《千頃堂書目》卷三十一載:“陳言《陳山人集句詩》二卷。字于庭,莆田人?!睋S仁生《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歷年間刻本《陳布衣集句》二卷,日本江戶間抄本《陳布衣集句》二卷一冊,即是此書。
32.陳孟長《陳孟長集句詩》,已佚。陳孟長,生卒年不詳,新會(今廣東江門)人,明末隱于厓門。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三《藝語》云:
新會陳孟長,居崖門,稱高逸士。美周謂其人性巧嗜奇,每拾溝中零瓦,因其方圓,磨礱湊合,為盆盎瓶盂諸器,精雅絕倫。湛若謂孟長削竹為箸,琢瓦作釜,飾以箴銘,疾如風雨,使人得其精而忘其粗,尚其象而升其質,莫不以為異寶。其人深湛好書,工吟詠,尤善集古。能不自運,托古人以運,矢口成聲,隨觸生變,吻其新容,奪其故相,如出一口一時之語。以彼之才,托之于詩與物如此。天固以無用奇孟長,而孟長亦欲以無用自奇耶!
鄺露(1604~1650)《海雪堂嶠雅集》有《陳孟長集古詩序》:
夫集古者,綴眾芳以為甲帳,聚沆瀣以釀醍醐,人之所能也。至于矢口成聲,隨觸生變,吻其新容,奪其故相,調四唐之風旨,標會皦然,如出一口一時之語,使九原可作,將為之欷歔擊節,手舞足蹈,不知誰為之者。如胡寬營新豐,老幼雞犬舍其故而圖其新;方歅相馬,觀天機于存亡滅沒之外,物色牝牡,一弗敢知,豈人所能哉?
33.邵似雍《集陶》一卷,已佚。邵似雍,生卒年不詳,字堯民,鎮海(今浙江寧波)人。明末廩生,入清后不仕。邵似雍著有《丹霞草》等。光緒朝《鎮??h志》卷三十二引《蛟川詩話》載:“邵似雍《丹霞草》(附自序),《集陶》一卷,《集歸去來辭詩》一卷,《集蘭亭紀詩》一卷?!?/p>
34.余秉芳《集古詩》四卷,已佚。余秉芳,生卒年不詳,字宗正,奉新(今屬江西)人。光緒朝《江西通志》卷一零九引《奉新縣志》云:“《集古詩》四卷,余秉芳撰。字宗正?!庇啾际怯嗉x蘭的三世祖。余紉蘭與湯顯祖(1550~1616)、宋應星(1587~1661)均有交往,可見與二人年齡接近。由此上推三世,可以確定余秉芳為明代中期人。
35.沈求《梅花集句》,已佚。沈求,生卒年、事跡不詳,字與可,上海人。嘉慶間《松江府志》卷七十二載:“《梅花集句》一卷,明沈求與可著?!薄渡虾?h志·文化》亦著錄:“《梅花集句》一卷,《梅園草堂集》,《杜詩肄考》,《箴言》十六卷,[明]沈求撰輯。”
36.王思任《律陶》一卷,今存。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號遂東、謔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肚ы曁脮俊肪矶遢d:“王思任《避園擬存》一卷,又《雜文序》一卷,又《詩文序》一卷,又《歷游記》一卷,又《廬游》一卷,又《虞山詠》一卷,又《律陶》一卷,又《謔庵文飯》一卷。”今存《王季重十種》,其中有《律陶》一卷。
37.陳惟則《集句詠物稿》,已佚。據浙江省磐安縣人民政府網站“歷史淵源”載:
陳惟則(1580~?),又名世則,字獻之,又字墨公,號知自,安文中田人。邑庠生,博學篤行,受薦入朝編修《實錄》。著有文集十三,陳簡白所記之《墨公書目》為:“《浪游雜詠》,曹爾禎為之序;《浪游繼詠》,米萬鐘序;《燕中草》,王文邁序;《秦中草》,馮從吾序;《敝貂草》,呂那耀序;《倦游草》。陳素序;《少隱居草》,許宏綱序;《集句詠物稿》,文震孟序……”
38.陳圳(一作玔)《宮閨組韻》二卷,今存。陳玔,字長源,侯官(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事跡不詳?!肚迦藙e集總目》“陳圳”條載:“《宮閨組韻》2卷,清鄧學洙抄本(北圖)。按:有清謝章鋌跋。”梁章鉅《巧對錄》卷七云:
……至我朝黃之雋《香屑集》,則集唐句為香奩詩,至十八卷,對偶渾成,排比工整,誠不可無一之才。而不知吾閩侯官之陳長源玔,在前朝已有《宮閨組韻》之作,亦集唐律為之,分《宮詞》、《閨詞》為上下卷。徐興公以為句皆天成,對皆巧合,則《香屑集》不得專其美于后矣。今黃書已著錄《四庫》,而陳書鮮有知者。
梁章鉅既稱陳圳“在前朝已有《宮閨組韻》之作”,則《宮閨組韻》為明代詩集無疑。徐興公即徐,生卒年為1563~1639,知此書最遲作于明代晚期。《內閣文庫藏明代稀書》存有日本元祿七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刊本。《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四十“生于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五年(1786~1790)”中“《宮閨組韻》二卷”條載:
陳圳撰。玔字長源,福建長樂人。著《長源集》八卷,詩稿已佚。今存《宮閨組韻》二卷,清鄧學洙鈔本,清謝章鋌跋,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卷十四謂:“陳梅修先生家藏長源《題畫》七律一首,詞旨清婉,朱竹垞《明詩綜》遺之。更有輯唐句《宮閨組韻》一百二十首,其師徐興公嘗序之,本藏劉炯甫孝廉家,梅修先生向余借鈔,嗣炯甫所藏原稿被其師某大令付之火,噫,過矣!今從梅修先生所藏本錄出。喜其綴對天成,論詩者亦不可偏廢也?!绷质喜烧醵唷?/p>
梁章鉅稱陳圳“在前朝已有《宮閨組韻》之作”,林昌彝又惋惜“朱竹垞《明詩綜》遺之”,則陳圳為明清之際人?!肚迦嗽娢募偰刻嵋穼⑵淞腥搿吧谇∥迨荒曛廖迨迥辏?786~1790)”中,這在時間上是明顯的錯誤。
39.楊定國《遼警集杜》一卷,今存。楊定國,事跡無考。周采泉《杜集書錄》載:“一九五六年梁伯言手抄本,一冊?!冻啥?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duf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杜甫紀念館館藏杜集目錄》?!痹谄浠A上,張忠綱等《杜集敘錄·明代編》進一步考證其生平云:
楊定國,號希于。明頻陽(今陜西富平)人。由文庠就武,中萬歷四十三年(1615)武進士。歷武職,俱有戰功,官至副總兵都督。常在西陲,時名王巨敵,聞之莫不喪膽。后鎮守朔方,軍威頗振。禮部侍郎郭正域有《賀楊將軍晉封貳師序》,陜西布政司張鶴鳴有《贈楊將軍移鎮朔方序》。楊定國文武兼備,著有《鎩翮草詩集》。生平事跡見《(光緒)富平縣志·人物志·名宦》。
40.姚孫森《集杜詩》一卷,已佚?!稑宏栵L雅》“姚孫森”條云:
字繩先,號珠樹,天啟甲子(1624)副榜,崇禎乙亥(1635)舉賢良方正。后官龍泉訓導。有《可處堂集》?!稄埼亩思ひχ闃涔珎鳌罚骸肮恼陆洕鷼庖俗R量,皆光明駿偉,性豪邁不羈;初不置家人生產,留心當世事,講習兵家防御之策。值賊張獻忠三圍桐,公與守令同心守御,卒以無恙。少與方官詹八人為友,稱八駿。其為詩宗法少陵,而命意選詞,機杼仍由己出?!?/p>
小傳下錄其詩9首。在最后一首《中秋同許就五徐山谷泛舟》(集杜)后有注云:“據原編徐璈云:《可處堂詩選》外,繩先另有《集杜詩》一卷?!?/p>
41.洪九疇、程起駿《竹浪亭集補梅花集句》,今存。洪九疇,字非勇,程起駿,字逸倩,皆明末新安(今屬安徽)人,生卒年、事跡俱不詳。據《明別集版本志》載,《竹浪亭集補梅花集句》有崇禎十六年穴硯齋刻本,附錄于童琥《草窗梅花集句》四卷之后。該卷端題“新安洪九疇非勇輯補,同社程起駿逸倩同集”,有洪九疇作于崇禎十五年的小序。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著錄,又有清竹泉莊抄本。
42.金道合《集杜》,已佚。金道合,生卒年不詳,字洞觀,潛山(今屬安徽)人?!督贤ㄖ尽肪硪话倭摺度宋镏尽の脑啡份d:
金道合,字洞觀,潛山人,嗜古博學。弱冠即馳聲藝苑,后以明經訓余姚,與葛寅亮、倪元璐善,三年俸錢盡市書籍。移諭楚黃,與邑令爭,雪諸生冤,不合,即告歸。著《瑤草山房集史評》、《集杜》,共八十余卷。
倪元璐(1593~1644),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自縊而亡;葛寅亮生卒年不詳,為萬歷二十九年(1601)進士。據此,可知金道合為明末人。
43.無名氏《蕊閣集》二卷,今存。清趙氏小山堂鈔本,北京圖書館藏。齊魯書社出版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6冊(1995),四川大學古籍所編輯、線裝書局《宋集珍本叢刊》第64冊(2004)均據此本收錄。此集原署作者為“辛稼軒”,即辛棄疾,其實乃是明人偽書。本書下文有專門論述,此略。
44.李元植《集杜》二卷,已佚。張忠綱等《杜集敘錄·明代編》載:
《集杜》二卷,[明]李元植撰。李元植,明末嘉定(今屬上海)人,諸生。嘗集杜吊邑中諸人,又為集陶以自況,歷游京師、齊魯、閩浙、楚豫等地,歸老蒲塘。有《挺生遺稿》二卷。生平附見《(光緒)嘉定縣志卷·藝文志四》“挺生遺稿二卷”條。
《集杜》二卷,為吊邑中殉節諸人而作?!叮ü饩w)嘉定縣志卷·藝文志四·集部上·別集類》著錄。已佚。
45.峨眉洞天主人《江樓雜詠(集唐句)》不分卷,今存?!吨袊偶票緯考俊份d:“《江樓雜詠(集唐句)》不分卷。題峨眉洞天主人撰。明刻本?!?/p>
46.柯叔楩《集唐詩》,已佚??率鍢F,事跡不詳?!逗彼囄闹尽肪硎妮d:“《菊齋詩集》、《集唐詩》,明柯叔楩撰。叔楩,安陸人?!?/p>
47.萬荊《集杜詩》,已佚。萬荊,事跡不詳。胡可先《杜詩學引論》:“文天祥之后,元陳巖有《鳳髓集》、元□□有《春居集注》,明金道合有《集杜》、楊定國有《遼警集杜》、萬荊有《集杜詩》……”
此外,明目錄學家晁瑮(?~1560)《晁氏寶文堂書目》有以下著錄:卷上有《梅花集句》《梅花集詩》《集詠雪詩》《集古宮詞》《九龍和集韻梅花詩》《集句香閨集》,卷中有《古集宮詞》。從這些詩集的名字判斷,《梅花集句》《集句香閨集》無疑是集句詩集,由于該書目不列作者姓名,所以無法確定《梅花集句》是否為前文已經考查過的宋人或元人的同名作品,而《集句香閨集》則是前文沒有著錄過的集句詩集,極有可能是明人的作品。由于集句詩又可稱為集詩或集韻等名目,則《梅花集詩》《集詠雪詩》《集古宮詞》《九龍和集韻梅花詩》、《古集宮詞》中的全部或大部分也應該是集句詩集,只是沒有辦法考查,故皆存此待考。
明代的集句詩集保存到今天的數量還比較多,僅據以上統計就有孫蕡《集古律詩》一卷,張著《集句》一卷,李公泰《詠十六樓》一組,朱《集句閨情百詠》二卷,陳循《東行百詠集句》六卷、《再和東行百詠集句》一卷,沈行《白香集》二卷(包括《詠梅集句》一卷、《詠雪集句》一卷)、《集古香奩詩》二卷,夏宏《聯錦集》二卷、《零金碎玉集》,戴天錫《群珠摘翠集》五卷,楊光溥《梅花集詠》一卷、《集唐香奩詩》一組,李東陽《集句錄》一卷、《集句后錄》一卷,張旭《七言律詩集古》一卷、朱誠泳《集句擬劉文綱少參悼亡》35首,童琥《草窗梅花集句》四卷,黃佐《集句》一卷,郭棐《厓門十七首》,汪廷訥《集句》一卷,李禎《月下彈琴記集句詩(二十首)》,朱多炤《五體集唐》五卷,余兆芳《集唐宮詞》一卷,南師仲《春居集杜》一卷、《秋居集杜》一卷,陳言《陳布衣集句》二卷,王思任《律陶》一卷,黃槐開《敦好齋律陶纂》一卷,陳圳(一作玔)《宮閨組韻》二卷,楊定國《遼警集杜》一卷,洪九疇、程起駿《竹浪亭集補梅花集句》一卷,無名氏《蕊閣集》二卷,峨眉洞天主人《江樓雜詠(集唐句)》不分卷等34種,這個數量遠遠超過宋、金、元三朝現存集句詩集數量的總和。
從金代到元代,中國集句詩盡管經歷了金代、元代兩次衰落,但仍然在明代迅速得以恢復,并逐漸發展起來,為清代集句詩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節所考的集句詩集(或卷)的創作情況,從一個角度反映出了這種變化。
注釋:汪廷奎:《孫蕡之死考辨》,《廣東史志》1996年第2期,第49頁。###(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392頁。###(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454頁。###(明)過庭訓:《本朝京省人物考》,《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63冊,北京出版社,2004,第505頁。###胡雪崗:《西廂朱戶半開時——讀明代溫州詩人張著的西廂詩》,2007年9月18日《溫州日報》第7版。###(明)周暉:《金陵瑣事》,南京出版社,2008,第28頁。###喬光輝:《明代剪燈系列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第106~129頁。###(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第246~247頁。###(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第675~676頁。######(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26頁。###成都市圖書館:《成都市古籍聯合目錄》,成都市圖書館出版,1992,第776頁。###(明)沈行:《白香集》卷上之一,明萬歷刻本,成都草堂圖書館藏。###(明)高儒:《百川書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306頁。###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中華書局,2006,第397頁。###(明)沈行:《白香集》卷下之一,明萬歷刻本,成都草堂圖書館藏。###黃仁生:《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岳麓書社,2004,第86頁。###(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30頁。###(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5400頁。###(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528頁。###(清)沈葆楨等:光緒朝《重修安徽通志》,《續修四庫全書》第654冊,第37頁。###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中華書局,2006,第140頁。###(清)謝道承等:《福建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9冊,第187頁。###黃仁生:《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岳麓書社,2004,第85頁。###(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第180頁。###(清)郝玉麟等:《廣東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63冊,第403頁。###(清)阮元等:《廣東通志》,《續修四庫全書》673冊,第294頁。###(清)杜詔等:《山東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40冊,第22頁。###(明)凌迪知:《萬姓統譜》,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57冊,第638頁。###(明)高儒:《百川書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306頁。###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中華書局,2006,第588頁。###(清)李寶嘉:《南亭四話》,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第147~148頁。###(清)王士禎:《香祖筆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0冊,第483頁。###(明)孫承恩:《文簡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1冊,第158頁。###(清)沈翼機等:《浙江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4冊,第67頁。###(清)嵇璜等:《欽定續文獻通考》,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30冊,第543頁。###(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51頁。###(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第12頁。###(明)高儒:《百川書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242頁。###(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08頁。###(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63頁。###(清)嵇璜等:《欽定續文獻通考》,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30冊,第619頁。###(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第676頁。###(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531頁。###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中華書局,2006,第1~2頁。###(清)夏力恕等:《湖廣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4冊,第576頁。###郭宏圖:《李時珍與詩歌》,錢超塵等:《中醫藥文獻研究論叢》,中醫古籍出版社,1996,第326頁。###(明)黃淳等:《厓山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第881~892頁。###(清)張豫章等:《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2冊,第126頁。###(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第677頁。###(清)魯曾煜等:《廣東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64冊,第187頁。###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中國曲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第127頁。###(清)朱彝尊:《明詩綜》,中華書局,2007,第3197頁。###(明)戴廷明、程尚寬:《新安名族志》,黃山書社,2007,第191頁。###(明)朱多炤:《五體集唐》,《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第10冊,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9,第649頁。######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中華書局,2006,第259頁。###裴普賢:《集句詩研究》,臺灣學生書局,1975,第74~75頁。###(晉)陶淵明:《陶靖節詩集》附錄,乾隆二年最樂堂刻本,1~2頁。###(清)沈青崖等:《陜西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54冊,第850頁。###(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36頁。###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中華書局,2006,第426~427頁。###《晚明二十家小品》,光明書局,1935,第161頁。###(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第676頁。###(明)袁中道:《游居柿錄》,青島出版社,2004,第212~213頁。###(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筆記》,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第336頁。###(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第676頁。###(清)謝道承等:《福建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9冊,第732頁。###(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776頁。###黃仁生:《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岳麓書社,2004,第355~357頁。###(清)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華書局,1985,第370頁。###(明)鄺露:《嶠雅》,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383~384頁。###(清)于萬川等:光緒朝《鎮??h志》,《續修四庫全書》第707冊,第631頁。###(清)趙之謙、劉絳:《江西通志》,《續修四庫全書》第658冊,第633頁。###(清)宋如林等:嘉慶朝《松江府志》,《續修四庫全書》第686冊,第364頁。###上??h縣志編纂委員會:《上??h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第986頁。###(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36頁。###www.panan.gov.cn/pa_web/zjpa/lsyy/lsml。###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229頁。###(清)梁章鉅:《巧對錄》,《續修四庫全書》第1254冊,第208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1220~1221頁。###周采泉:《杜集書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413頁。###張忠綱、趙睿才、孫微:《杜集敘錄》,齊魯書社,2008,第208頁。###樅陽詩詞學會:《樅陽風雅》,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第151頁。###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中華書局,2006,第1頁。###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611頁。###(清)黃之雋等:《江南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1冊,第800頁。###張忠綱、趙睿才、孫微:《杜集敘錄》,齊魯書社,2008,第218頁。###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845頁。###(清)宣統湖北通志局:《湖北藝文志(附補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783頁。###胡可先:《杜詩學引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第121頁。###(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63頁。###(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68頁。###(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71頁。###(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75頁。###(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84頁。###(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140頁。###
上一篇:對現有集句詩文獻研究成果的評述
下一篇:清代集句詩創作考察(同光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