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洪一
幸福,為了你
多少人在刀斧叢中走險?
似黯然的幽光
你在眼前瑟縮搖曳,
似晶瑩的薄冰
你在腳下戰栗破裂。
世上的不幸人,
誰個不是愛慕你?!
似柔美、煩擾的晨曦
激起屋檐下燕巢的喧囂,
你刺過凄霧愁云
照亮一顆憂傷的心。
唉,似孩童嬉耍的氣球兒
高飛遠逸,
徒自留下那
莫能慰藉的涕泣。
(呂同六譯)
(意大利)蒙塔萊
對幸福之企望愈高,幸福破滅之痛苦愈深。在蒙塔萊(1896——1981)看來,雖然幸福能夠照亮受傷的心,為了幸福人們可以在刀叢中走險,但幸福最終不過是痛苦現實的一種幻影。《幸福》一詩以幸福對人生的意義和誘惑與幸福在現實中的虛幻形成對比,展示了一種悲劇性的人生感受。這與其說是詩人的悲觀,莫如說是詩人對生活的準確洞察。詩人親身經歷了本世紀的幾次災難,1938年曾因拒絕參加法西斯黨而被解除公職,40年代初被迫離開祖國流亡他鄉。他一貫以“清醒的冷漠”面視現實,他的冷靜和敏感使他能夠感到:“我時時遭遇/生活之惡的侵襲。”(蒙塔萊:《生活之惡》,《歐美象征主義詩歌賞析》,長江文藝出版社1988)如同蒙塔萊詩歌的一貫風格,《幸福》只對生活感受作真實的反映,而不試圖尋找問題的終極答案。作為一首典型的“隱逸派”詩篇,《幸福》的基調盡管是灰暗的,但在對幸福的企望與失望的痛苦表現中向人們顯示了一種悲劇性的美感。
詩中把幸福比擬為“黯然的幽光”、“晶瑩的薄冰”、“柔美、煩擾的晨曦”、“孩童嬉耍的氣球”,并伴以“破裂”、“喧囂”、“涕泣”的音響,使抽象的幸福成為朦朧而可感的形象。
1975年,由于“獨樹一幟的詩歌創作,以巨大的藝術敏感性和排除謬誤與幻想的生活洞察力,闡明了人的價值”,蒙塔萊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上一篇:吳奔星:小鳥辭
下一篇:(英國)詹姆士·曼甘:形體與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