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zhèn)成(元)(公元一二八八年至一三六二年)字元鎮(zhèn),邵武人??。
東陽道中
出谷蒼煙薄,穿林白日斜??。
岸崩遷客路,木落見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橋枕淺沙。
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
詩的開頭由所見景物寫出旅程之辛勞。“出谷”、“穿林”,概括了詩人一路行跡匆匆、穿山入林的情形。“蒼煙薄”,是穿越峽谷后的感受,山中霧氣濃重,走出谷口覺煙霧輕薄;“白日斜”,是穿過樹林后的感受,林中枝葉茂密,遮光蔽日,走出叢林才發(fā)現(xiàn)太陽已經(jīng)偏西。這里也間接點出詩中所寫景色的大致時間。“岸崩”兩句的大意為:由于堤岸崩壞,詩人不得不曲折繞路而行,在前方林木疏落之處他終于欣喜地看到了住家的屋舍。詩的后四句轉(zhuǎn)寫這路邊小山村的秀麗景色。“難”,水碓,是利用水力搗米的器具。野碓春水,山橋淺沙,通過一個“喧”字、一個“枕”,一動一靜,表現(xiàn)出這個村落既靜謐又充滿生氣的景象。這一景象是這位來自大西北的遠客所從未見過的,處處都令他感到新奇。在暮色中他遠看村前,竟將烏桕認作了迎寒早放的梅花。這誤認,表現(xiàn)出詩人對此新地既生疏又好奇的心情。
上一篇: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完顏亮《題畫屏》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