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宅里尋常見②,崔九堂前幾度聞③。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④。
【注釋】
①李龜年,玄宗時著名歌唱家。安史亂后,流落江南。②岐王,玄宗之弟李范。岐王宅在東都洛陽尚善坊。尋常見,即經常見。③崔九,原注:“崔九,即殿中監崔滌,中書令湜之弟。”為玄宗寵臣。《舊唐書·崔滌傳》載:“滌多辯智,善諧謔,素與玄宗款密。兄湜坐太平黨誅,玄宗常思之,故待滌逾厚,用為秘書監,出入禁中,與諸王侍宴不讓席,而坐或在寧王之上。后賜名澄。”李范和崔滌都卒于開元十四年(726)。④落花時節,指暮春。君,指李龜年。
【評析】
大歷五年(770)春流寓潭州(今湖南長沙)時作。此為杜甫七絕名篇。詩寫今昔盛衰之感,身世蹉跎之嘆,大開大闔,言簡意賅,寓慨深沉。前二句憶昔,后二句慨今。“尋常見”、“幾度聞”,言己與李龜年早就相識,且交情頗深。今老朋友久別重逢,又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本應興高采烈、喜不自勝才是,但是不然。“落花時節”,既是指落花紛紛的暮春時令,又寓有深廣的社會內容,彼此的衰老飄零,社會的凋敝喪亂,都在其中。一個“又”字,綰合過去和現在,今昔五十年的盛衰變化盡在此一字中。昔盛今衰又見君!豈不令人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上一篇:怎樣評價杜甫詩《朱鳳行》
下一篇:杜甫《古柏行》古詩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