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放鳴
我獨自地站在籬邊。
主呵,在這暮靄的茫昧中。
溫軟的影兒恬靜地來去,
牧羊兒正開始他野薔薇的幽夢。
我獨自地站在這里,
悔恨而沉思著我狂熱的從前,
癡妄地采擷世界的花朵。
我只含淚地期待著——
祈望有幽微的片紅
給春暮闌珊的東風
不經意地吹到我的面前:
虔誠地,輕謐地
在黃昏星懺悔的溫光中
完成我感恩的晚禱。
梁宗岱
這是一段情深意切的內心獨白,也是對自身情感歷程的剖析和懺悔。當詩人鼓足勇氣將這由赤誠的心曲凝聚成的詩章呈獻給心中的偶像時,他已經被某種圣潔的感情所凈化和陶醉了。所以他能夠在極為恬靜和虔誠的心境中去“悔恨而沉思著我狂熱的從前”,尋求靈魂的安寧和精神的解脫。同時,他又“含淚地期待著”被關注、被接受的幸福??梢哉f,這番發自肺腑的衷心祈禱不是對那虛妄的神靈主宰的求告,而是對詩人心中的情感偶像的傾訴。在這首詩的字里行間涌動著詩人深摯濃郁的情感大潮,令人讀來為之動容。
細加品味可以發現,本詩的動人之處恰恰體現了作者的構思之妙。他有意選擇了便于直抒胸臆、盡訴衷腸的禱告辭形式來行文,以便獲得既作為內心獨白又令他人深有所感的雙重效果。這樣,創作本詩便既可以渲泄自身業已飽和的情感,又可以寄托自己的深情以求傾訴給心中的偶像。顯然,借助于宗教教規中的晚禱形式,詩人得以盡情地吐露衷曲了。在這衷曲中有著對以往的“狂熱”、“癡妄”的懺悔,仿佛在反思自己過去用情不專、輕拋愛心的感情歷程。除此之外,這衷曲中還寄托著詩人對心目中偶像的企盼——“含淚地期待著”來自偶像的諸般信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深情的凝視、一句溫馨的問候,抑或一次頑皮的嬌嗔。詩人期待著這愛的信息能以“幽微的片紅”作為載體,由“春暮闌珊的東風”不經意地傳遞過來。為此,他虔誠地佇立在“暮靄的茫昧中”,良久,良久,直至完成這“感恩的祈禱”。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詩人選擇了易于直抒胸臆的禱告辭形式,但他的滿懷情愫并不是直白明朗地傾訴的,而是借助于相當巧妙、相當隱晦的比喻、象征來傳遞的。為此,詩人渲染了相應的情緒氛圍。從獨立籬邊的詩人到牧羊兒的“野薔薇的幽夢”,再到“黃昏星懺悔的溫光”,便籠罩著恬靜、安謐的氣氛。沉浸在如此情緒氛圍之中,詩人方能冷靜地反思以往,熱切地把握當前。于是,詩人用“癡妄地采擷世界的花朵”來隱喻自己以往的用情不專,又用“幽微的片紅”來象征心中的偶像對自己的青睞。如此具像化的描寫把詩人的情感傳達得非常委婉而生動,使人更易于感受到詩人情感的真摯性。這是本詩的另一個動人之處。至此,我們已經較為充分地領略到了作者在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上的獨特性。正是這種獨特性使得作者顯露出自身藝術個性的風采。
上一篇:王家新:晚亭
下一篇:李煜: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