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觀海殘句
蒼山辭祖國,
弱水望鄰封。
【注釋】五古:五言古體詩的簡稱。每句五個字,句數不限,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五律那樣講究平仄和對偶。
弱水:《尚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上游,即今甘肅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與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內蒙古境內,稱額濟納河。《山海經》中,“弱水”凡五見。《西山經》:“北五十里,曰勞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海內西經》:“弱水、青水出西南隅”。《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郭璞《山海經注》:“其水不能勝鴻毛。”
魯迅《古小說鉤沉》所輯《玄中記》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侖之弱水焉,鴻毛不能起也。”連鴻毛都不能浮起,自然不能通舟揖。故后人將水淺地僻之處稱作“弱水”。此殘句中的“弱水”,則引申為交通艱難的地方。
鄰封:鄰地、鄰縣。殘句中指鄰國的疆界。蘇軾《與人書》:“托庇鄰封,每荷存記。”
【譯文】一群熱血男兒即將離開祖國,
遠涉重洋,
而我卻要留下,
但我們都是為了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
【賞析】一九一九年三月,首批出國的湖南赴法留學青年集合在北京,毛澤東等前往送行,屆時,毛澤東因接到家信,知母親病重,便繞道上海回湘。三月十二日,他們一行順路到大沽口觀海,“登輪前,諸人分韻賦詩,作臨別贈言。潤之、贊周、文虎等各即席成詩,詩聯有‘蒼山辭祖國,弱水望鄰封’之句,頗有沉雄傲睨之思”。
羅章龍在文中沒有指明詩聯為誰所寫。但在此文發表之前的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羅章龍對來訪者明確地說此聯是毛澤東所做詩的首二句,并詳細介紹說:“一九一九年三月,我和毛澤東同送赴法勤工儉學的留學生去上海。……我們十幾個青年人步行來到大沽口,時河口結冰,春寒冷風,我們特地選了背風朝陽的地方圍坐在一起,討論祖國的未來、個人的理想。有人提議以海為題,每人做一首詩。我們十幾個人都即興做了詩。我還記得毛澤東詩中頭兩句是……”
也許是蒼山大海觸動了青年毛澤東詩興,“蒼山辭祖國,弱水望鄰封”二句,氣勢雄渾,蘊藏著一代偉人寬廣的胸懷和宏偉的氣魄。
此詩首句寫即將赴法的青年,故用“辭”;次句寫暫時尚留在國內的青年,故用“望”。詩寫熱血青年們辭別祖國的蒼山,在交通艱難、遠渡重洋的情況下,迫切地希望出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天井
天井四四方,
周圍是高墻。
清清見卵石,
小魚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遠養不長。
【注釋】天井中國傳統建筑中,一進房屋與另一進房屋之間的露天隙地。它的四周都有房屋,恰似一口從天而下的井。
清清:清澈見底的樣子。
卵石:天井底部一般鋪有卵石。
囿:局限。《莊子·徐無鬼》:“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皆囿于物者也。”
養不長:養不大。長,長大。
【譯文】四四方方的天井周圍,是一片高墻。
如同清澈見底的水井,
小魚只能局限于這很小的地方,
只能喝著井里面的水,
而這樣的小魚,
是永遠也養不大,
不會有出息的。
【賞析】一九○六年,十三歲的毛澤東在井灣里私塾上學,塾師毛宇居對學童要求很嚴,不準他們擅自離開教室。一天,他有事臨時外出,囑咐學童在塾內自學。但他剛走,少年毛澤東就上了山,摘回一書包毛栗,分給所有的同窗,也敬奉塾師一份。塾師返回后,責問毛澤東為什么要違反私塾的規矩,毛澤東朗聲回答:“悶在屋里,頭昏腦漲。死背硬讀,也是空的。”塾師十分惱火,但知道用背書的方法懲罰毛澤東,難不倒這位記憶力很好的學童,便指著天井說:“我要你寫詩贊井!”毛澤東沿著天井轉了兩圈,口占了這首五古。
天井本是不能蓄水的,只供四周房屋采光與雨水流通之用。而水井是蓄水的,淺的可以養魚。此詩的頭三句,寫天井的位置與結構特點(鋪砌卵石)。接著由天井與水井共一“井”字的詞匯特征,轉詠水井之魚,這是由實寫轉入虛寫。而從詩的立意上看,詠井中之魚,是實寫,而以“小魚”喻學童,指出學童囿在“周圍是高墻”的塾舍中,“永遠養不長”,語意雙關地抨擊封閉式私塾教育,則是虛寫。托物寄興,虛實相生,構成了這首淺顯的五古的深遠意義。這是毛澤東開始吟詩作賦后現存的第一首詩作。
一九五○年,毛澤東在北京會見他的塾師毛宇居時,談起贊井詠詩的往事,笑著說:“這也是你老師逼出來的呀。”一九五九年,毛澤東回到韶山后,一次酒宴上起身向這位族兄、塾師毛宇居敬酒,毛宇居連忙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緊接著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師生情誼,溢于言表。
詠指甲花
百花皆競放,
指甲獨靜眠。
春季葉始生,
炎夏花正鮮。
葉小枝又弱,
種類多且妍。
萬草披日出,
惟婢傲火天。
淵明愛逸菊,
敦頤好青蓮。
我獨愛指甲,
取其志更堅。
【注釋】指甲花:學名鳳仙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花,可供觀賞。花和種子均可入藥,有活血、消腫、去淤的功效。
淵明愛逸菊:陶淵明喜愛菊花。陶淵明,晉代詩人,曾作彭澤縣令。但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隱居,《飲酒》詩二十首,其五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敦頤好青蓮:周敦頤愛蓮花。周敦頤,清代學者。曾作《愛蓮說》,盛贊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譯文】在白花爭相怒放的時候,
只有指甲花獨自孕育著花期。
它在春天才開始長出葉子,
在炎炎的夏日才開出自己的花朵。
它的枝干十分柔弱,
開出的花朵卻千姿百態,美麗妖嬈。
然而就是這樣弱小的指甲花,
卻能夠在烈日下傲然開放。
晉代的陶淵明喜歡菊花,
清代的周敦頤喜歡蓮花,
我卻只欣賞指甲花,
就因為它的意志更堅強。
【賞析】毛澤東作此詩時,年僅十四歲。此詩前八句寫鳳仙花春季生葉、夏季開花、葉小枝弱、種類頗多等特點,少年毛澤東認為,鳳仙花最大的特點是在“百花皆競放”的時節,它不與百花爭芳斗艷,“獨靜眠”于百花之中。另一特點則是“惟婢傲火天”。“婢”字,貼切地比喻鳳仙花的弱小;而這樣弱小的花,竟在炎熱的盛夏傲然開放!這句為詩境的開創作了有力的鋪墊。
末四句,從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與“我”獨愛指甲花的類比中,點出“取其志更堅”的詩旨。
全詩托物言志,歌頌敢于蔑視嚴酷環境的精神。這首古風在寫作技巧上已相當純熟,表明少年毛澤東詩詞創作已有較深厚的文字功底。
挽易呂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
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馀哀。
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
感物念所歡,躑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萎,涔淚侵雙題。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
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
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
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
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
我懷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試長劍。
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
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
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
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
后來有千日,誰與共平生?
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
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注釋】挽易昌陶:悼念易昌陶。易昌陶去世后,毛澤東在致友人的信中說易昌陶“工書善文,與弟甚厚,死殊可惜”,并抄錄了這首詞寄上。易昌陶,字詠畦,湖南省衡山人?熏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時的同班同學與摯友,他思想進步,品學兼優,關心國事。一九一五年三月,易昌陶不幸在家中病逝,同校師生,深表惋惜。同年五月二十三口,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為他開追悼會,全校師生共送挽詩挽聯二百五十六幅。毛澤東含悲,寫下這首挽詩。
去去:越去越遠。宋代柳永《雨霖鈴》詞:“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愁殺:愁殺,極言悲愁之甚。
芳年:青春少年。
衡陽雁聲徹:衡陽回雁峰雁鳴聲響徹云霄。相傳衡陽有回雁峰,秋天北雁南來即到此為止,春天返回北方。
春溜:春水。溜,迅速的水流。
感物念所歡:物,事物。這里指秋雁春水。歡,古代女子對所戀男子的愛稱,這里指好友。
躑躅:徘徊不前的樣子。
南城隈:南城墻拐彎的地方。
隈:彎曲的地方。
萋萋:草長得茂盛繁密的樣子。唐代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涔淚侵雙題:涔,淚水漣漣的樣子。侵雙題,浸濕了兩頰。侵,通“浸”,浸濕。
雙題:即雙頰。
題:額頭。
采采:這里指眾多的樣子。《詩經·察風·蒹葭》:“蒹葭采采。”
孤景:孤影。景,同“影”。
沆瀁:義同“汪洋”,水深廣的樣子。左思《吳都賦》:“澒溶沆瀁,莫測其深,莫究其廣。”
零落:原指草木凋落,這里比喻人的死亡。
匪所思:不是所能想到的。
匪:同“非”。
汗漫東皋:汗漫,本指漫無邊際的樣子,這里指漫步。
東皋:泛指田野或高地。
冉冉:緩慢前進的樣子。
漲:擴大。
蹇驥足:蹇,本指跛足,這里指行走艱難。驥足,良馬,這里比喻俊逸之才。
飆:疾風。
列嶂青且茜:列嶂,并立如屏障的群山。茜,草茂盛的樣子。
島夷:指日本帝國主義者。
北山盡仇怨:北方群山之間盡是仇視我們的冤敵,這里指沙皇俄國。
蕩滌:蕩滌,沖洗,這里指趕走侵略者。
誰氏子:誰家子。
浮賤:對自已謙卑的說法。
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鐘子期竟然早早地去世了,俞伯牙因為失去了知音,從此不再彈琴。子期,鐘子期,春秋時楚國人,精通音律。傳說琴藝精湛的伯牙鼓琴,琴聲中含有高山流水的意境,子期心領神會,成為伯牙的知音。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上再沒有知音,便將琴摔斷了,不再撫琴。
牙琴:伯牙的琴。牙,俞伯牙。作者在這里把易昌陶比為鐘子期,自喻為俞伯牙,意即易昌陶是自己的知音、摯友。
朱華:紅花。
薦:獻,進。
銘旌:豎在靈柩前以表記死者姓名的旗幡。
惆悵:情懷傷感的樣子。
泓:水深的樣子,比喻情深。
【譯文】我對你的思念越來越深,而你卻不再回來。
這讓青春少年的朋友充滿了悲愁和哀傷。
衡陽的天空中,大雁的鳴叫響徹天際,
湘江的春水又開始了奔流。
睹物思人,
讓我在南城墻的拐角處一次次徘徊不前。
那里的草長得茂盛繁密,
就如同淚水漣漣,浸濕了我的臉頰。
日薄西山,蕓蕓眾生中,只留下你的影子,
本來期待著與你一起暢游五湖四海,
但卻沒有料到你英年早逝。
一想到“永訣”,
自已就會在半夜里驚醒,心情更加沉痛。
由于思念和悲傷所致,
夜里常無目的地逡巡于田埂之上,
恍惚中好像看見亡友慢慢地走過來,
然而無奈路途遙遠,關山牽絆。
我滿懷憂郁,在群山中放聲歌唱。
望著茂密繁盛的群山,我希望能為國家分憂。
趕走日本和俄國的侵略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由于鐘子期的早早去世,失去知音的俞伯牙從此不再彈琴。
失去你的我,今后的日子有誰能來陪我度過呢?
在你的靈位前,向你進一杯酒,
就讓深深的江水來寄托我對你的哀思吧。
【賞析】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詩,深得悼亡之體。作者表達了摯友早逝的痛惜、悲傷之情,憂國憂民的報國情懷,以及改造舊世界的宏圖遠志溢于言表。
全詩共四十句,從作者所流露的感情脈絡賞讀,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思念亡友(第一句至“涔淚侵雙題”)。思念是這一部分的主旨,“去去”是說易昌陶去世了,而且越去越遠,接著連用兩個“思”字,表明作者的深切思念之情。
“愁殺”、“悲嘆”均表達了因摯友英年早逝而產生的無限憂傷和哀思。接下來四句寫睹物思人。“衡陽雁聲”如故,“湘濱春溜”依舊,可是已物是人非。從前是兩人歡欣與共,現在卻留下一人傷心流淚,在黃昏時分,作者只能孤獨地徘徊于城墻下。
第二部分,痛失亡友(“采采馀孤景”至“握手珠眶漲”)。痛惜是這一部分的主旨,也是全詩的基調。
以“采采”、“日落”之景物襯托“孤景”,極言痛失摯友后的哀悼之情。失去摯友本已哀傷至極,何況自己與亡友還有一番宏大的游覽祖國河山的計劃沒有付諸實踐。一想到“永訣”,自已就會在半夜里驚醒,心情更加沉痛。由于思念和悲傷所致,夜里常無目的地逡巡于田埂之上,恍惚中好像看見亡友慢慢地走過來。
第三部分,追憶亡友(“關山蹇驥足”至“朱華春不榮”)。抒發主人公失去了實現共同理想的摯友,對亡友的哀悼之情,只有通過“放聲”來排解心中的悲痛。
接下來六句具體抒寫他們共同的理想——驅除侵略中國的敵寇。為實現這一理想,主人公并沒有以為他們的“浮賤”相推辭,從而使詩人的悲痛注入了深厚的內容,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主人公以歷史上的鐘子期喻指亡友,以伯牙比自已,說明他們之間的友誼之深,而“朱華春不榮”又最使人傷情。因此說追憶是這一部分的主旨。
第四部分,祭奠亡友(“后來有千日”至結束)。祭奠是這一部分的主旨。主人公嘆琴絕花凋,發出了今后的時光還有誰能與我共同報國的感嘆,悲痛之情,十分感人。可是人死不能復生,無奈只能以薦酒、看銘旌的方式寄托哀思。最后,抒情主人公遙望一泓江水,以深沉的江水襯托,使這種感情更加鮮明感人。
這首詩的突出特點是以回環往復,層層深入的藝術手法,表達主人公對摯友英年早逝的痛惜和思念之情。
全詩低回沉郁的意蘊與昂揚豪放的風格高度統一,在沉痛的哀思中融匯著一股陽剛之氣和報國之情。主人公面對祖國河山的報國愿望,獻身精神,堪稱那一時代先進青年的代表。
上一篇:《明恥篇》題志鑒賞
下一篇:淚眼問花花不語 — 閨中情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