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淡定晏同叔——讀晏殊、晏幾道詞
在文學史上說起晏殊,很多人會對他《蝶戀花》中的名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贊嘆不已。詞中的抒情女主人想念外出的情人,白天看秋菊堆愁香蘭泣露,燕子雙飛鳥鳴天路;晚上看明月繞屋斜輝窗戶,落地浮影風凋碧綠。忘情地攀上樓臺最高處,希望在天涯路的盡頭看見情人的身影。王國維先生借用詞中的向往之情,把向往的對象由人變為學問事業,演化出了成大事者必經歷的第一境界——孤獨求索。這與詞作的原意毫不相干,但信手拈來,語義天成,妙不可言。這一引用使王國維先生自己的境界說生動形象了,也推崇了晏殊的作品。
晏殊的詞作給人最明顯的感覺是氣息從容淡定,言詞纖巧華美。以《浣溪沙》為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闋詞語言淺顯易懂,但內涵卻很耐人尋味,很有哲理。
一個活了幾十歲的老翁,在悠閑地填詞飲酒,突然想到去年也是這幾天,也在這個亭臺之上,仿佛也有今天這個鏡頭,這是一種重復嗎?還是又回到了去年的情景,如果時空能倒轉,那么眼前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能返回來?其實詞人心里非常明白,一點也不弱智不糊涂,春去花落、光陰流逝是人奈何不了的事,又何必去苦惱,有去就有來,君不見剛剛歸來的梁上筑巢的燕子,我們并不陌生,似曾相識。
詞人對逝去的美好有淡淡的留戀,極為可貴的是詞人有發現新事物的眼睛,有接納新事物的熱情和欣喜,沒有一味地傷春悲秋。
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泰阿泰德》篇中引用了兩個判斷:①太陽每天都是新的;②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話也許是稍早于柏拉圖的赫拉克利特(古希臘哲學家)說的。赫拉克利特幾乎與中國的老子同時,二人的辯證思想出奇地相似。老子認為前后相隨,美丑相形,高下相傾。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由對立面的結合而形成的統一。他說“后者死則前者生,前者死則后者生”,“一切產生于一,而一產生于一切”。萬物永遠處于流變狀態。
古今中外許多有見識的人都認為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的,事物在矛盾對立中共生共存,因此,人的思想和行為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順應變化,接受對立面的存在,不斷調整自己的喜怒好惡,最后做到自覺地順應自然。
晏殊少年聰慧,遠近聞名。十五歲時,宋真宗就賜他同進士出身,之后五十年官場生涯起起落落。最順當時當過主宰全國軍政大權的宰相,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蹉跎時也放過外任小官,被人反復折騰。
他四十歲出頭任副相時被貶過,五十多歲任宰相,重大的打擊就有過兩次。一次是因為宋仁宗讓他給李宸妃寫墓志,他不敢把仁宗帝是宸妃所生這一真相寫出,所以被貶。事情很富有戲劇性,成了后世所編《貍貓換太子》這出戲的史實。情況大概是這樣:宋真宗的劉皇后沒有生育能力,這在母以子貴的封建皇室就很危險,其地位隨時都有可能被生出兒子的妃子取代。這時很受真宗帝寵愛的李宸妃懷孕了,劉皇后靈機一動也跟著懷孕了。到宸妃生產時,劉皇后買通宦官和宮廷上下傭人,造謠說宸妃生了一個怪胎,而悄悄把宸妃生的兒子抱到身邊,說是自己生出來的,這在當時是絕對的高級機密,瞞住了真宗帝和上下官員及百姓。這個兒子后來被立為太子并順利繼承皇位,這就是仁宗皇帝。后來仁宗皇帝不知從什么途徑知道并確認了自己的身世,所以要求晏殊給自己生身母親宸妃寫墓志時,要把仁宗皇帝的身世真相大白天下,而那時劉皇后作為皇太后還健在,并一直垂簾聽政長達十年之久。在那種情況下,搞不好這是掉腦袋的事,換了別人執筆,恐怕也不敢寫出來。此事直到劉皇后去世才解密。隨之晏殊也恢復了職務。
另一次打擊是仁宗帝主政后很想有一番作為,重用了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一批年富力強的改革派,推行“慶歷新政”,但因為新舊派沖突太大,舊派占了上風,改革才推進不到一年半,就被迫終止了,上述四人全被貶謫外任,這四人又都是晏殊的門生,身為宰相和恩師的晏殊當然要受牽連,也被罷相貶謫外任。晏殊有一闋《木蘭花》說的就是此事和當時的感受:
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改革之初人才濟濟,氣象盛極一時,但轉眼間新政中止,云集的人才如神仙侶伴,散似秋云,晏殊作為后臺老板有心保護他們,可是挽斷羅衣,誰也留不住,甚至連自己也保不住。詞中勸人莫獨醒,實際是自己勸自己,糊涂少煩惱。因為自己處的特殊位置,很多話不能也不便直說,而不說又憋得慌,于是晏殊借情詞口吻委婉吐露出來。
另一闋贈別詞《喜遷鶯》,抒發類似感慨就更直白一些:
花不盡,柳無窮,應與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處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好友失意,互相送別,有無限感慨。曾經的朝夕相處,一起奮斗,共度艱難,一起憧憬改革朝政的美好前景,一起為點滴成就歡欣鼓舞,一起為某個困難出謀劃策。可如今一切都結束了,改革失敗,為皇家大業嘔心瀝血、廢寢忘食換來的不是成功的喜悅,更不是褒獎勛章,而是罪過,是無情打擊,失敗者只能悄悄躲在一邊,痛苦而無奈地像一只敗獸自舔療傷。
此詞上片說,我們之間像不盡的花無窮的柳,有太多太深的感情,讓我們把這些感情濃縮到這杯酒中喝下去,相信人生總有相逢。如果說上片以情相勸,那么下片是以理相勸,朋友醉了走了,送行的琴聲也悄無聲息了,身邊的知音又少了一個,老天若是有情,也該為我垂淚。不過這沒有什么,從古至今,官場名利場就是這樣,見多也就不怪,不過像一場春夢一場噩夢,到頭來空空如也。
來時空空,去時空空。晏殊為官五十年,沒有留下什么家財,唯一慶幸的是,其幼子晏幾道在文學情趣上得其真傳,寫了很多浪漫多情的婉約詞,幾乎可以評價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他的一闋《臨江仙》就很有代表性,很有味: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晏幾道自號小山,詞評家多把他的詞稱作“小山詞”。其詞內容幾乎都是“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小山詞《鷓鴣天》)。詞中透出的情緒是“一醉醒來春又殘。野棠梨雨淚闌干”(小山詞《鷓鴣天》),讓人感覺出微微的痛,淡淡的悲。也有令人心酸的文字,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小山詞《阮郎歸》)。其文字的優美莫過于“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小山的身份是僅次于帝王家族的貴族公子,從小生活優越,又受到良好教育,但他無心仕途,興趣只在詩、酒、美人,與朋友家的蓮、鴻、萍、云四位歌女極為相得,在酒席上為她們寫了許多歌詞,并經四人之口唱紅當時又流傳后世。隨著時間推移,小山家道中落,生活每況愈下,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四位美人秋云風散,小山終于親身體會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一闋《少年游》很凄涼: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猶到夢魂中。可憐人意,薄于云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這闋詞說:流水分道,終將會合于大海,行云無定般的情人幽會最為難得,但也可以在睡夢中喚回,可是世間人情之薄卻讓人出乎意料,過去最斷腸最傷心的,也不能和眼下的遭遇比。確實晏小山先榮后衰,最后沉淪社會底層的身世,讓他像從根往梢吃甘蔗,越吃越酸,越過越苦,但他卻是一個性格非常獨特的人。北宋中期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評價晏小山是癡人,并且是四癡:自己仕途坎坷一直沒有出息,卻不去傍貴人高官之門是一癡。這一癡確實令人不可思議,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一大批人都是他父親晏殊的門生,后來先后都貴為宰相或副相,晏殊被稱為多年的太平宰相,這有兩層意思:一是時代太平繁榮,二是性格平和溫厚,人緣很好。想必這些人多數都知道晏小山,只要找到,恐怕都會顧念昔日的師生情誼,多少給一些關照,但晏小山最大的官也才任到穎昌府許田鎮監,大概相當于今天的一個鎮長,日子艱難也從不去找那些父親的老部下。這應該是一種高貴的傲氣和骨氣。第二癡說他讀書多,文筆很好,卻不參加進士科考,不去求仕途發達。第三癡說他不善理財,千百萬家資隨手揮霍,最后弄得家人衣食不繼。第四癡一般人看來不可思議,說他被人欺負甚至迫害卻從不怨恨他人,甚至從不懷疑別人會對不起自己,始終善待他人。從以上四癡可見,小山是位天真單純、善良可愛的詩人。完全從父親身上繼承了從容淡定的品質,也繼承了婉約浪漫的詞風。
上一篇:不虧人生唐伯虎——讀唐寅詞
下一篇:八下九上做官難——讀劉克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