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孟浩然,卷一《春曉》已介紹。《題義公禪房》宋蜀本作《題大禹義公房》,《全唐詩》本作《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即作者游大禹寺時題在義公禪房墻壁上的詩。“禪房”,僧人的住所。“大禹寺”,在今浙江紹興南禹陵附近,建于梁大同十一年(545)。“義公”,對寺中禪師的尊稱,其生平事跡未詳。孟浩然于玄宗開元二年(714)春至三年(715)冬曾游越。后又于開元十六年(728)秋末重游越,冬天離開。從詩中所描寫的景象看,此詩當為作者首次赴越的作品。
首聯扣題寫義公禪房。起句點明義公,次句點明禪房,并強調將禪房建在空曠清凈的山林中。“宇”,房屋。“結宇”即建禪房。
中間四句寫景。頷聯寫義公禪房周圍的景物。三句寫一峰獨秀,四句寫眾壑幽深。頸聯寫在義公禪房中所見到的景色。五句寫雨后復斜陽,“雨足”也稱“雨腳”,即雨。六句寫天空一碧如洗,映在庭院中,給人以涼爽宜人的感覺。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二九《空翠》說:“晴色也,唐詩‘絲管啁啾空翠來’。”“庭”,指禪房的庭院。“陰”,陰涼。
尾聯寓意。上句寫潔凈的蓮花,下句寫從中可以看出義公不受污染的心境。清王堯衢《唐詩合解箋注》分析道:“義公房前適有蓮花,此時空庭雨過,蒼翠欲滴,何等明凈!看取此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方知義公之禪心不染也。青蓮所以喻法,故以比義公禪也。”“蓮花”喻佛座,唐釋道世《諸經要集》卷一《三寶敬佛》:“十方諸佛,同出于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于蓮臺之上。”
佛教自西漢傳入我國后,得到迅速傳播,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一時,至唐禪宗興起,勢力甚大,佛教日趨本土化。佛寺多居山林,這與隱士生活也有類似之處。某些禪師對佛學的理解與研究甚精,并有多方面的才能,文士與禪師也有共同的語言,于是交往頻繁,這在唐詩中也有反映,本詩就是一個例子。
上一篇: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劉季孫《題屏》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