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鑄菊花《集句詩》的輯佚價值
南宋史鑄《百菊集譜》是宋代重要的菊譜專著,其中著錄他本人所作的60首菊花集句詩,這些詩歌在保存唐、宋詩歌文獻(xiàn)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史鑄生活于南宋后期。《全宋詩》第57冊詩人小傳云:“史鑄,字顏甫,號愚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平不詳。晚年愛菊,有《百菊集譜》六卷,補(bǔ)遺一卷,成于理宗淳祐二至十年(1242~1250)。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史鑄在作于“淳祐壬寅(1242)夏五既望”的《百菊集譜》自序里說:
萬卉蕃廡于大地,惟菊杰立于風(fēng)霜中,敷華吐芬,出乎其類,所以人皆貴之。至于名公佳士,作為譜者,凡數(shù)家,可謂討論多矣。鑄晩年亦愛此成癖,且欲多識其品目,未免周詢博采……
據(jù)此可知,當(dāng)時史鑄已是“晩年”。史鑄曾為王十朋《會稽三賦》作注,跋文時間在“嘉定歲在丁丑(1217)日長至”。至“淳祐庚戌歲(1250)季春吉旦”,又完成《補(bǔ)遺》一卷。此比《百菊集譜》的完成早了25年,比《補(bǔ)遺》的完成早了33年。《全宋詩》將其列在生于1184年的詩人之后,大致上是可信的。
在《百菊集譜》里,史鑄不僅錄選了前人的詠菊詩文,而且記載了他自己的60首集句詩,即《百菊集譜》卷六有《集句詩》40首,《百菊集譜·補(bǔ)遺》有《續(xù)集句詩》20首。這些集句詩,共使用了唐、宋122人的眾多詩句。此外,還有個別無名詩人的詩句。從文獻(xiàn)輯佚的角度看,史鑄的60首菊花集句詩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
1.可以補(bǔ)出唐人佚句3句。據(jù)史鑄《百菊集譜》卷六和《補(bǔ)遺》一卷記載,60首菊花集句詩共使用了唐代僧齊己、元微之(稹)、釋皎然、司空圖、李白、白樂天(居易)、羊士諤、李山甫、李頎、羅隱、李嘉祐、高適、元澶、鮑溶、趙嘏、廖匡凝、劉禹錫、鄭谷、陸龜蒙、杜甫、于武陵、杜光庭、許渾、李后主(煜)、胡曾、賈島、嚴(yán)武、李锜、李賀、韓退之、劉滄等31人的詩句。這些詩句,雖然大多數(shù)已被《全唐詩》《全唐詩補(bǔ)編》著錄,但仍有少量詩句可以輯佚。
釋皎然1句:露裛幽花冷自香(《菊花》其六)。按:《兩宋名賢小集》卷一百十所收晏殊《蘿軒外集》中的《春陰》一詩雖有此句,然比史鑄更早的釋紹嵩《江浙紀(jì)行集句詩·詠梅五十首呈史尚書》第15首使用此句時已注作“皎然”,可見皎然的著作權(quán)亦不可剝奪。
趙嘏1句:歸田誰是淵明興(《黃菊》其十五)。
白居易1句:芳時偷得醉工夫(續(xù)《種菊》)。按:蘇軾集句詞《南鄉(xiāng)子》亦用此句,注云“白居易”。
根據(jù)史鑄菊花集句詩所輯得的唐人詩歌佚句雖然只有3句,但在唐詩輯佚已經(jīng)完備的今天,仍是非常值得欣喜的。
2.可以為姓名見于《全宋詩》《全宋詩訂補(bǔ)》的31位詩人補(bǔ)出佚句34句。史鑄《百菊集譜》卷六記載其集句詩所用宋代詩句原作者有王禹偁、蘇子由(蘇轍)、謝景山(伯初)、魏野、陸務(wù)觀(游)、王荊公(安石)、謝無逸(逸)、王十朋、梅圣俞(堯臣)、黃山谷(庭堅)、蔡柟、丁寶臣、邵堯夫(雍)、余安行、韓忠獻(xiàn)公(琦)、洪景盧(邁)、文保雍、鄭剛中、陳后山(師道)、張蕓叟(舜民)、文與可(同)、田元邈(亙)、王彥霖(巖叟)、周麟之、張彥實(擴(kuò))、蘇東坡(軾)、汪彥章(藻)、江袤、沈瀛、張子野(先)、歐陽修、聞人善言、曾端伯(慥)、王性之(铚)、強(qiáng)幾圣(至)、寇萊公(準(zhǔn))、僧洪覺范(惠洪)、朱希真(敦儒)、張孝祥、楊巽齋、錢易、元絳、江為、良祐、齊唐、張齊賢、楊時可(適)、毛友、劉原父(敞)、周紫芝、僧璉不器、趙宋英、姜特立、辛幼安(棄疾)、蘇澄庵、朱邦永、韓治、張灝、許景衡、僧道潛、范文正公(仲淹)、陳與義、綦崈禮、徐仲車(積)、李端叔(之儀)、趙令衿、李鼐、胡侍郎、洪龜父、孫仲益(覿)等70人。原署“不知何代”者姚揆、江奎、彭應(yīng)求3人,今考均為宋人,則共有73人。再據(jù)《補(bǔ)遺》一卷所記,又可補(bǔ)出劉摯、盧彥德、劉庭芝、陳元老、劉子翚、朱弁、葛吏部(立方)、吳莘、宋白、葉夢得、陶弼、趙端行、張嵲、王之道、僧法顯、崔德符、李清臣、陳襄、翁龜翁(逢龍)、朱喬年(松)、朱貞白等21人。兩者相加,共有94人。這些詩人中,姓名已見于《全宋詩》《全宋詩訂補(bǔ)》并有佚句可以輯錄的共有31人,可輯得佚句34句。
姚揆1句:憐香擘破花心齅(《菊花》其二)。
蔡柟3句:一夜清霜?dú)屛锶A(《菊花》其三)、欲折一枝來侑酒(《菊花》其七)、小徑低叢淡薄妝(《白菊》其一)。
余安行1句:籬菊含風(fēng)暗度香(《菊花》其四)。按:《全宋詩》未收其人。《全宋詩訂補(bǔ)·〈全宋詩〉漏收的詩人》收錄其人,錄詩11首。
洪邁(字景盧)1句:莫遣兒童容易折(《菊花》其五)。
江奎1句:好風(fēng)應(yīng)會幽人意(《菊花》其八)。
沈瀛1句:多謝主人相管領(lǐng)(《菊花》其十一)。
張先(字子野)1句:盡收清致助吟才(《菊花》其十一)。
丁寶臣1句:自得金行真正色(《黃菊》其二)。
朱敦儒(字希真)1句:肯參紅紫斗紛華(《黃菊》其三)。
楊巽齋2句:壽質(zhì)清癯獨(dú)傲霜(《黃菊》其五)、直到如今跡未陳(《黃菊》其十四)。按:《全宋詩》第72冊收錄其詩26首并2個斷句,《全宋詩訂補(bǔ)》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出“瓊葩燦彩繞籬東[誤作車]”(《白菊》其三)、“金英鑠鑠擅秋芳”(《黃白菊》)兩句,尚可補(bǔ)此2句。
錢易1句:不在詩家即酒家(《黃菊》其六)。
元絳1句:詩筆酒杯俱有味(《黃菊》其六)。
齊唐1句:移來庭檻助清幽(《黃菊》其七)。
張齊賢1句:自緣稟性天生異(《黃菊》其七)。
楊適(字時可)1句:不與繁華混一流(《黃菊》其七)。
彭應(yīng)求1句:倚風(fēng)黃菊繞疏籬(《黃菊》其九)。
毛友1句:自有清香處處知(《黃菊》其九)。
周紫芝1句:獨(dú)繞東籬萬事輕(《黃菊》其十)。
僧璉(字不器)1句:叢菊疏疏著短籬(《黃菊》其十一)。
張灝1句:要收節(jié)物歸觴詠(《黃菊》其十五)。
曾慥(字端伯)1句:東籬九日富黃花(《黃菊》其十七)。
趙令衿1句:不怯清霜更耐風(fēng)(《白菊》其三)。
李鼐1句:獨(dú)高流品蕙蘭中(《白菊》其三)。
邵雍(字堯夫)1句:一簇疏籬有野花(《野菊》)。
陳元老1句:誰為陶潛買酒樽(續(xù)《菊花》其一)。
朱弁1句:漸覺西風(fēng)換物華(續(xù)《菊花》其三)。
趙端行1句:新酒初蟹正肥(續(xù)《黃菊》其五)。
僧法顯1句:幸無風(fēng)雨近重陽(續(xù)《黃菊》其八)。
李清臣1句:銀觥須引十分強(qiáng)(續(xù)《黃菊》其八)。
朱松(字喬年)1句:露濕香心粉自勻(續(xù)《白菊》)。
無名氏(不知朝代,姑附于此)1句:世人若覓長生藥(續(xù)《菊花》其三,此句注云:《古道情詩》,下句“只這灰心是大還”)。
3.可以補(bǔ)出姓名不見于《全宋詩》《全宋詩訂補(bǔ)》的宋代11位詩人和他們的18個佚句。
(1)文保雍,北宋中期人。《東坡全集》卷一百七有題為《文保雍將作監(jiān)丞》的制文。可據(jù)《百菊集譜》卷六集句詩《菊花》其六輯出“祛風(fēng)偏重山泉漬”1句。
(2)江袤,事跡最早見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巻七十五載:
(紹興四年夏四月)丁亥,詔:衢州布衣江袤召赴都堂審察。袤少登貢籍,元祐中嘗游太學(xué),樂道自守,不干州縣。方臘、倪從慶之亂,袤結(jié)集社甲,土人率服,一鄉(xiāng)賴之。守臣謝克家言其才行于朝,故召。既而引對,遂命為右迪功郎。(袤六月庚寅補(bǔ)官。)
同書卷九十六又載:“(紹興五年十有二月)右迪功郎江袤充敕令所刪定官。”《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六載其事較詳:
江袤。萬歷《常山縣志》:字仲長,少隨父通議公至京師,樞密使曾布以女妻之。還鄉(xiāng),閉戶讀書,窮日夜不輟。元祐八年,補(bǔ)太學(xué)生。丁父母憂,哀毀如不勝,廬墓側(cè),以孝聞宣和間。方臘作亂,自嚴(yán)州趨衢,常山已毀。袤時避地嚴(yán)坑,躬率鄉(xiāng)兵團(tuán)保伍為守境計。紹興四年,謝克家出守衢州,首加詢訪,隆禮延致之,以才行奏聞。召見,除編修所刪定官。抗疏,辭免還山。
《宋史·藝文志》載有“《江袤集》二十卷”,可惜已經(jīng)佚失。據(jù)史鑄集句詩,可輯“秋老霜濃滿檻開”(《菊花》其十一)、“風(fēng)拆霜苞細(xì)細(xì)香”(《黃菊》其十九)、“幽芳天與不尋常”(《白菊》其二)、“淡濘精神無俗艷”(《白菊》其三)、“玉攢碎葉塵難染”(續(xù)《白菊》)等5句。
(3)聞人善言,《百菊集譜》卷二“蠟梅菊”下注云:“見聞人善言《菊鄉(xiāng)公暇集》。”據(jù)此可知,聞人善言曾著《菊鄉(xiāng)公暇集》。可輯“照窗寒菊近人清”(《次韻童恭叔》)、“白發(fā)年年不負(fù)盟”(《中秋月》)2句。
(4)江為,史鑄標(biāo)明“本朝江為”,則與五代江為并非一人。惜其事跡無考。可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得“亦同元亮舊生涯”(《黃菊》其六)1句。
(5)良祐,原注“闕姓”,其事跡亦無考。可輯“滿地黃花得意秋”(原注:“下句‘浪陪使節(jié)赤松游’,見于石刻。”《黃菊》其七)1句。
(6)趙宋英,其事跡無考。據(jù)《文淵閣書目》卷二載,趙宋英有《氣候推蒙詩》一部一冊,今已佚。可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得“托根占得中央色”(《黃菊》其十一)、“粲粲秋香雨露葩”(續(xù)《菊花》其二)、“代謝相因寒事催”(續(xù)《菊花》其四)3句。
(7)蘇澄庵,其事跡無考。可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得“不學(xué)群葩附艷陽”(《黃菊》其十三)1句。
(8)朱邦永(原誤作宋邦永,該書《補(bǔ)遺》中已改正),其事跡無考。可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得“黃花又是一番新”(《黃菊》其十四)1句。
(9)韓治,元祐時期人,其事跡屢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可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得“陶家舊已開三徑”(《黃菊》其十四)1句。
(10)盧彥德,《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五《選舉三》載其為紹興二十四年(1154)張孝祥榜進(jìn)士。同書卷一百七十《人物三》引《括蒼彙紀(jì)》所載云:
字國華,麗水人。紹興中進(jìn)士,知廣德軍建平縣。舊版籍有絕戶物力錢,抑民代輸縑匹,民苦之,多逃亡。彥德至,大搜隱漏,以實升降,削虛產(chǎn)二千余戶。于是,逃者復(fù)歸。兩守蜀郡,再歷憲曹,并著聲績。后官至朝請大夫。
可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得“不嫌青女到孤根”(續(xù)《菊花》其一)1句。
(11)吳莘,字商卿。《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選舉四》載其為淳熙八年(1181)黃由榜進(jìn)士,歸安人。著有《西漢補(bǔ)注》一十卷(《郡齋讀書志》)、《西漢鑒》十卷(同前)、《管見錄》二十卷(同前)、《楚州圖經(jīng)》二卷(《直齋書錄解題》)等。可據(jù)史鑄集句詩輯得“不是餐英泥楚騷”(續(xù)《菊花》其五)1句。
史鑄60首集句詩的文獻(xiàn)輯佚價值已為學(xué)者所關(guān)注,如其中署作唐人“廖匡凝”的詩句“直待素秋霜色里”(《黃菊》其十三)1句,已被陳尚君《全唐詩續(xù)拾》輯入“廖凝”的名下。又如楊巽齋的4個佚句,即“壽質(zhì)清癯獨(dú)傲霜”(《黃菊》其五)、“直到如今跡未陳”(《黃菊》其十四)、“瓊葩燦彩繞籬東[誤作車]”(《白菊》其三)、“金英鑠鑠擅秋芳”(《黃白菊》),其中后兩句已被《全宋詩訂補(bǔ)》輯出。可是,這樣的情況畢竟很少見,大量的佚句尚沒有被輯出。本文在現(xiàn)有的基礎(chǔ)上補(bǔ)出宋代詩人11位,唐人佚句3句、宋人佚句52句。
注釋: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xiàn)研究所:《全宋詩》第57冊,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第35878頁。###(宋)史鑄:《百菊集譜》,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5冊,第43頁。######(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26冊,第59頁。###(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26冊,第348頁。###(清)沈翼機(jī)等:《浙江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4冊,第156頁。###(清)沈翼機(jī)等:《浙江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3冊,第499頁。###陳尚君:《全唐詩補(bǔ)編》,中華書局,1992,第1485頁。###陳新、張安如、葉石健、吳宗海:《全宋詩訂補(bǔ)》,大象出版社,2005,第693頁。
上一篇:歷代詩話中的集句詩文獻(xiàn)
下一篇:對現(xiàn)有集句詩文獻(xiàn)研究成果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