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虧人生唐伯虎——讀唐寅詞
唐伯虎是中國歷史上最有趣,故事最多的文人之一。
他有一闋《一剪梅》詞,最能道出古代女人的閨閣愁怨: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這闋詞采用《詩經(jīng)》中常用的重章疊句法,回環(huán)反復(fù)吟誦,把女人情感深處的秘密透露出來。如果是個逗趣的男人對一個愁腸百結(jié)、一片癡情的女人說這番話,那肯定會使得女人生出被挑逗被窺破心結(jié)的面紅耳赤;如果是女人說這番話,那只能是深惋凄惻的內(nèi)心獨白,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的,男人寫女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體驗寫得如此細(xì)膩生動,可見詞人如何地深知女人。
確實,民間把唐伯虎稱作“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他自己對此似乎也樂于消受,并作了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在一些人眼里被指責(zé)為輕薄妖冶的象征,但唐伯虎特別喜歡它的鮮麗爛漫,燦若云霞。并筑室其中,日復(fù)日、年復(fù)年與它朝夕相伴,花下坐,花下眠,花前醉,以花換錢謀生。他在自己的一首《默坐自省歌》里唱道:“頭插花枝手把杯,聽罷歌童看舞女。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為恥?!?/p>
其實唐伯虎鐘情桃花的背后,是愛自由,愛享樂,愛女色,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與唐伯虎同朝,小唐伯虎九十六歲的馮夢龍作《警世通言》,里面有題為《唐解元一笑姻緣》的故事,寫的就是民間流傳的唐伯虎點秋香。在這個故事中,唐伯虎為了一位一見鐘情的青衣丫鬟,甘愿從蘇州追到無錫,改名換姓扮作下人混進(jìn)華府當(dāng)仆傭,最終贏得主人好感,賜秋香與之完婚。
唐伯虎的才氣,繪畫更甚詩文,山水畫、花鳥畫之外,更擅長仕女、人物畫。他的《貴妃出浴圖》、《簪花仕女圖》、《秋風(fēng)紈扇圖》都很有名氣。至今蘇州城還流傳他畫《四美圖》的故事:說的是唐伯虎聽說蘇州城顧家有一對孿生姐妹,長得非常漂亮,身邊兩個丫環(huán)也很出眾。于是心里盤算,四個美女走在一起,在花園里賞花嬉戲,該是多美的景致,要是能把她們畫下來,那該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在創(chuàng)作沖動的驅(qū)使下,他找到顧府,這是一座很大的宅院。古時候大富人家的小姐是養(yǎng)在深宅大院里的,她們的戶外活動往往只局限在宅院的后花園,外人幾乎不可能與之接觸。唐伯虎圍著顧家大院轉(zhuǎn)圈圈,想不出求見的理由。走到后花園的圍墻外邊時,他突然發(fā)現(xiàn)圍墻邊一棵老榆樹枝繁葉茂正可利用。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帶上畫具干糧,趁無人注意,爬到大樹上選了個隱蔽處,坐等四位美女游賞花園。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太陽一竿多高時,兩個丫環(huán)陪著這對孿生姐妹說笑著走進(jìn)了花園,她們甚至毫無顧忌地走到圍墻邊大樹旁的桌凳邊坐下,邊由丫頭梳頭邊說私房話,說到高興處還互相打鬧逗趣,這一幕最自然、最生動、最浪漫的少女生活場景,是唐伯虎有生以來從未見過的,他幾乎驚呆了,似進(jìn)入了碰上天仙下凡的幻覺。好半天才回過神,想起今天趴在大樹上的由頭,于是在畫板上急速地把她們的圖像勾畫下來?;氐郊业诙飚嫵闪宿Z動一時的《四美圖》。
據(jù)說唐伯虎畫《四美圖》的名聲傳到江西南昌,正德皇帝的叔父寧王朱宸濠更有想法,認(rèn)為四美不足,請?zhí)撇⒌浇髂喜秊樗嫛妒缊D》。唐伯虎到南昌后,感覺到寧王居心不正,另有所圖,便借酒裝瘋,巧妙地離開了寧王府。沒有畫成《十美圖》,倒是在游覽滕王閣時,畫成了流傳后世的名作《落霞孤鶩圖》。
唐伯虎的身世經(jīng)歷是最有傳奇趣味的。他是富商子弟,父親不滿于商人雖富卻沒有政治地位的處境,讓唐伯虎從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希望他走上科舉道路,為家族謀取理想的政治地位。唐伯虎從小聰明過人,果然沒有辜負(fù)父親的厚望,十六歲在鄉(xiāng)里以第一名中秀才。但之后的十來年,他把興趣轉(zhuǎn)向文學(xué)藝術(shù),大量時間花在和朋友的花天酒地,甚至出入秦樓楚館放浪形骸,幾乎完全放棄了科考準(zhǔn)備。幸好一位叫祝允明的朋友十分惋惜他的聰明才智,巧妙地規(guī)勸他回心轉(zhuǎn)意,立志功名。終于激發(fā)了唐伯虎的上進(jìn)心,他慨然表示:“閉戶經(jīng)年,取解首如反掌耳。”
果然,他閉門讀書一年,考中江南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摘取了“解元”的桂冠。所以后來民間和戲文中稱他唐解元。這是他二十九歲這年的業(yè)績。第二年,也就是他三十歲這年,他躊躇滿志和同窗好友到北京參加會試。在他心目中,考個進(jìn)士出身不過是舉手之勞,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他做夢也想不到,與他同行的一個名叫徐經(jīng)的江陰人賄賂主考官的書童,偷得考題,案發(fā)后,徐經(jīng)身邊的人都被牽連,唐伯虎當(dāng)然不能幸免,被捕入獄,經(jīng)過再三拷問,關(guān)了幾個月之后被永遠(yuǎn)取消科考資格,發(fā)往浙江為吏。
出獄之后,遭此莫名橫禍的唐伯虎滿含辛酸和憤怒,大呼“士可殺而不可辱”,斷然拒絕為吏,自回老家,徹底拋棄了功名念頭。寫了一首《悵悵詞》發(fā)泄心中的不滿:
悵悵莫怪少年時,百丈游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后思量應(yīng)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詩的一、二句不無留戀得意地寫他少年時才氣奔放,學(xué)有所成,得到同齡少女風(fēng)花雪月愛戀的經(jīng)歷。三、四、五、六四句接著寫青少年時期朋友、男女交往的動情纏綿和幽怨惆悵,這是詩人多情多煩惱的人生寫照?!岸徘薄ⅰ板绷辍笔莾蓚€地名,都在長安,是唐詩中常出現(xiàn)的宴飲送別之地。七、八兩句寫自己功名富貴的理想,從自信連中三元的巔峰跌落下來,化為泡影,化成兩行傷心的眼淚,不過詩人又自我解脫說人的三生(前生、今生、來生)最后還是要化為一堆白骨,歸于虛無,所以人生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九、十兩句詩人高興地回憶少年時與幾個朋友扮作乞丐,唱著《蓮花落》在妓院門口討錢,之后買酒到城外豪飲的頑皮鬧劇,覺得那才是真實有趣的人生故事。
唐伯虎在桃花塢以賣畫為生,過了十多二十年逍遙自在的日子。雖然前妻因他功名失落離他而去,但不缺女人關(guān)愛的唐伯虎很快又與沈氏相戀相愛,繼而娶為妻室,兩人相敬如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一首《感懷》詩很能說明他這段時間的心境:
不煉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
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晚年的唐伯虎把人生看得更透徹,性情更加疏放,他有一首《漫興詩》很感人:
人生七十古來有,處世誰能得長久。
光陰真是過隙駒,綠鬢看看成白首。
積金到斗俱是閑,幾人買斷鬼門關(guān)。
白日升天無此理,自古有生還有死。
眼前富貴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張紙。
古稱彭祖壽最多,八百歲后還如何。
請君聽我歌且舞,窮通壽夭皆由他。
唐伯虎那么好的才氣,不得用世,雖然一輩子詩酒狂放,表面看自得其樂,其實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還是很心酸的。史書說唐伯虎的最后一段時光“生活潦倒,貧病交加,在勢利的社會中過著孤寂的生活”。他去世前在病榻上回顧自己“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尋樂月中眠”的一生,很有感慨地留下一首《伯虎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dāng)漂流在異鄉(xiāng)。
之后便永遠(yuǎn)地在陽間停止了他的歡歌曼舞、花邊柳邊的行蹤,停止了他令世人叫絕的畫筆詩筆。他老人家可能漂流到被他稱作“異鄉(xiāng)”的另一個世界,做著他前邊想做卻不得做的事,或許繼續(xù)著他樂此不疲的浪漫之旅。
上一篇:《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從容淡定晏同叔——讀晏殊、晏幾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