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詩作于元和十四年(819),韓愈時年五十有二,因諫迎佛骨獲罪,由四品刑部侍郎貶官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潮州距京師長安實有八千里之遙,路途的困頓是可想而知的。當詩人上道即日出長安經秦嶺藍關(藍田關,在今陜西藍田縣東南九十里),逢其侄十二郎老成之子韓湘(即后世附會為八仙之一的韓湘子者)趕來同行,遂感賦此律。
首聯敘所以獲譴,乃是因為《諫佛骨表》那一封書奏的緣故,遂落得“朝奏”而“夕貶”——此“朝”“夕”字本《離騷》“余雖好修夸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言以忠獲譴,處分來得一何快也。聯系上表云“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數語的膽氣,不難體會此二句言下亦有大丈夫敢作敢當之氣概,當然,其中又寓有感慨,遂啟下二。
次聯直說上表的動機,是“欲為圣明除弊事”,可見此老骨子里是不肯認錯的;而嚴譴的結果,當初不曾考慮,眼前也無可后悔——“肯將衰朽惜殘年”,兩句可謂理直氣壯。
三聯寫忠而獲譴,去國懷鄉之悲憤。韓愈此謫是倉促先行,而妻子隨譴、小女死于道途——這是后話,可知其為進諫所付出的代價極為沉重。出句寫行至藍田關。回望終南山(秦嶺),只見一派云橫,不免為浮云蔽日、長安不見而發愁;對句用古樂府“驅馬陟陽山,山高馬不前”,寫立馬藍關、暮雪天寒、仆悲馬懷、躊躕不行,說不盡的英雄失路之悲.兩句一回顧,一前瞻,情景交融,形成唱嘆,遷謫之感和戀闕之情一寓其中;“云橫”有廣度,“雪擁”有高度,下字有力,境界雄闊,故為唐詩名句。
末聯點到題面。詩人窮困乎此時,忽得親人追隨,自是莫大慰安,且可交待后事。遂翻用《左傳》蹇叔哭師“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之語,向侄孫從容寄語,又回應第四句語意,進一步吐露了凄楚難言的激憤之情。
詩直抒胸臆,略無回避,是韓愈的正氣歌。詩從“一封朝奏”到“夕貶潮陽”、“欲為圣明”而“肯惜殘年”、“云橫秦嶺”而“雪擁藍關”、“知汝遠來”到“好收吾骨”,大氣盤旋,控訴的是滿懷義烈、滿腔忠憤,一往浩然,頗具情感沖擊力。而格律嚴整,筆勢縱橫,開合動蕩,備極渾成。前人以為沉郁頓挫、得老杜神髓,其實對比杜甫所寫同一情形的“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斯時伏青蒲,廷諍守御床;君辱敢愛死,赫怒幸無傷”,總有忠厚回護之意,無此作之控訴力量也。
上一篇:聶夷中《田家》精品詩詞解讀
下一篇:常非月《詠談容娘》精品詩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