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背景解析與注釋
劍外忽傳收薊北①,初聞涕淚滿衣裳②。
卻看妻子愁何在③,漫卷詩書喜欲狂④。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⑤。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⑥。
【注釋】
①劍外,劍門關以外,即劍南。杜甫時在梓州,故云。薊北,即指幽州,是安史之亂的發源地,為叛軍老巢。②初聞,乍聽到。涕淚滿衣裳,即“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意。③卻看,回頭看。④漫卷,胡亂地卷起,有喜不暇整之意。⑤放歌,放聲高歌。縱酒,開懷痛飲。青春,大好春光。杜甫作此詩時,正是春天。春和景明,伴人歸鄉,頗不寂寞。⑥即,即刻,立即。巴峽,指嘉陵江流經閬中至巴縣(今重慶市)一段。巫峽,長江三峽之一,西起今重慶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官渡口。襄陽,在今湖北,為杜甫祖籍。洛陽,今屬河南,為杜甫故鄉。詩末原注:“余田園在東京。”東京即洛陽。二句使用的是當句對兼流水對的特殊對偶形式。連用四個地名,累累如貫珠;其它用字亦極準確生動。二句其勢如飛,其情似火。而二句之妙,乃在妙手偶得,純任自然,全不見雕琢之跡。此等佳句,在五萬多首唐詩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評析】
廣德元年(763)正月,史朝義敗走廣陽自縊,其將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懷仙以幽州降,并斬史朝義首級來獻。至此河南、河北諸州郡盡為唐軍收復,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平息。是年春,流寓梓州(今四川三臺)的杜甫聞知這個大快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著名的詩篇。全詩雖章法、句法、字法整飭謹嚴,但以律為古,一氣流注,法極無跡,曉暢自然。詩人將“初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特大喜訊一剎那間的驚喜之情,狂喜之態,欲歌欲哭之狀,寫得繪聲繪色,躍然紙上,宛如目見。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這首詩之所以使人讀后深為感動,乃在于杜甫所喜,并非一己之喜,一家之喜,而是國家之喜,人民之喜,天下之喜。
上一篇:杜甫《憶昔二首(選一)》古詩背景解析與注釋
下一篇:杜甫《野望》古詩背景解析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