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導讀】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代詩人,也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被貶為荊州長史。他的一些贈答、寫景、抒情的詩篇感情真摯,辭藻清麗。晚年詩風轉向樸實遒勁,寄興諷喻,與陳子昂相近,對扭轉初唐以來形式主義詩風有所貢獻。后人評論唐詩的轉變,常以陳、張并稱。有《張曲江集》。
【原詩】
海上生明月①,天涯共此時②。
情人怨遙夜③,竟夕起相思④。
滅燭憐光滿⑤,披衣覺露滋⑥。
不堪盈手贈⑦,還寢夢佳期⑧。
【注釋】
①生:這里是升起的意思。②天涯共此時:兩個遠隔天涯彼此懷念的人,此時都在望月思人,所以說“共此時”。③情人:即望月懷念遠方親人的有情人,詩人自稱。遙夜:長夜。④竟夕:整夜。⑤憐:愛。光滿:皎潔的月色浩渺無邊。⑥覺露滋:覺得露水沾滿一身,衣襟上也被沾濕了。⑦不堪:不能。盈手:手里握滿。此句是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詩句的化用。⑧佳期:指相見的日期。
【譯詩】
一輪皎皎明月升起在茫茫的大海上,
此時此刻我們兩人同時在天涯守望。
情人們都常常怨恨這月夜過于漫長,
只有徹夜不眠地把親友們細細懷想。
吹滅蠟燭我多么憐愛這滿屋的月光,
披衣徘徊又感到夜里露水格外凄寒。
我不能將美好的月色直接捧送給你,
只希望與你相見在甜甜美美的夢鄉。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歷來被吟誦最多的名句。前句寫景,后句即景生情;前句寫“望月”,后句寫“懷遠”。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自然引起詩人的聯想——遠在天涯海角的朋友此時也在和我一樣同享一輪明月。開篇就緊扣詩題,感情抒發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頷聯直抒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情人”指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詩人思念著遠方的朋友,以至于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這一聯是流水對,一氣呵成,自然流暢。頸聯承接上聯具體描繪徹夜難眠的情景。上句寫詩人徘徊于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憐愛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于庭園中,夜色已深,感到露水沾濕了披在身上的衣服。尾聯進一步抒寫對親友的一片深情:我不能滿滿地掬一捧月光贈送給你,只希望在夢中與你重相聚。這兩句寫盡了相思之情,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通觀全詩,作者使用的“生”、“共”、“怨”、“起”、“滅”、“披”、“覺”、“贈”、“還”、“夢”等一系列動詞,個個和月相關,和相思有緣,集中表達一種難以排遣的相思之苦。境界優美,語言流暢,讀來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有很強的感染力。
上一篇: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次北固山下》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