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①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注釋】
①意:思緒。
賞析
張籍(約公元767年—約公元830年),唐代詩人。字文昌,先世從蘇州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貞元初,與王建同在魏州學詩,后回和州。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孟郊至和州,訪張籍。十四年,張籍北游,經孟郊介紹,在汴州認識韓愈。韓愈為汴州進士考官,張籍被薦,次年在長安進士及第。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調補太常寺太祝,與白居易相識。張籍為太祝十年,因患目疾,幾乎失明,明人稱為“窮瞎張太祝”。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轉國子監助教,目疾初愈。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受韓愈薦為國子博士,遷水部員外郎,世稱“張水部”。又遷主客郎中。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遷國子司業,世稱“張司業”。晚年遷秘書郎。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
此詩以秋風起興。詩人作客他鄉,秋風起處,北雁南飛,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便欲寫信一封,托人捎回家。可是當他提起筆來,滿肚子的話又不知從何說起。對家人的思念、關心、囑咐,還有他自己的近況、打算等等,這里有太多的內容。而詩人用一個“意萬重”,以虛寫實,竟把所有的內容一筆帶過。讓本來很平常的事情充滿了詩意。也許是捎信人是出發在即,使寫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筆。而匆忙之間,萬語千言又難以一下子表達清楚。詩人那種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眼前。信終于寫完封好。最后當行人臨走時,詩人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又拆開信封進行補充。這“又開封”三字將詩人對家人言無不盡的關心,描寫得極其生動。事本平常,而一經張籍這樣的高手,便入妙境。正如王安石《題張司業》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頗能道出這首詩的藝術風格和創作難度。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淺淡,寓曲折于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上一篇:古詩《常建·宿王昌齡隱居》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