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一絡索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詞譯
莫問馬蹄聲。吟鞭一指,過盡青山,便是天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征途中的秋,沉郁如杜甫的七律。所以,那寂寥的秋景,回首頓成悲。一場寂寞憑誰訴。獨在家中守候的那人,思念成鎖。你打馬歸來,是唯一的鑰匙。
評析
此是一首別有情趣的抒發離愁別恨的小詞。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詞人身著短衣,乘著駿馬,奔馳在征途上,那歷歷如畫的青山,已被自己遠遠地甩在了身后。一“盡”字說明了行程之遠,一“匹”字,彰顯了征途之寂寞。“蕭蕭落木不勝秋”,承“遙山如畫”而來,顯得大氣磅礴。“蕭蕭落木”顯然出自杜甫《登高》中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詩里,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容若雖去其“無邊”,只襲用“蕭蕭落木”四字,但景物之蕭瑟和意境之深遠,還是歷歷如繪的。而“不勝秋”三字,也說明了容若為何要棄老杜“無邊”二字之緣由:僅是無邊落葉,就已經讓人不能經受秋天的蕭寥了,倘再加之以“無邊”,此情此景,則何人可堪?所以就有了下一句的“莫回首、斜陽下”,只顧策馬而行吧,千萬不要回頭,那夕陽西下,落木蕭蕭的景象會讓人斷腸的。
“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字面的意思是:我是特別地牽掛你啊,這種柔腸百轉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來以后才能停止。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個“我”指的是誰?是容若還是別人?若是容若自己,怎還會有“待歸才罷”之語呢?顯然,這句話說得并不是詞人自己,而是與自己遙隔千里的妻子。這就是此闋小詞的別致之處:詞的上闋寫的是征途之景,其見聞感受皆從自己一方落墨,下闋則是從閨中人一方寫來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因此,其高明之處不在于按題中應有之義訴說了柔腸千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歸家團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筆反面文章,強調自己怕發付不了他日兩人相聚,燈前絮話時她的那種“說不盡、離人話”的無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這較之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意思更深了一層。所以此篇極有浪漫特色,極見情味。
上一篇:納蘭《采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臨江仙·寄嚴蓀友》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