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一九四九年四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題解】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連取得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154萬多人??。為阻止解放軍南進,國民黨當局高喊“和平”,施放“和談”煙幕。國際、國內都有人士鼓吹“中間路線”,主張國共“南北分治”。1949年元旦,毛澤東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文章。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在《和平協定》上簽字。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簽發《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在西起九江,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突破國民黨“長江防線”,于23日午夜攻占國民黨政權“首都”南京。
勝利消息傳到北京。毛澤東一起床,就看到了《人民日報》號外。從屋里走出,在涼亭的藤椅上坐下,繼續讀報。讀畢,他立即回屋,向劉伯承、鄧小平發去賀電,并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注釋】
[南京]今屬江蘇省。曾為中華民國首都。
[鐘山]古稱鐘阜,即紫金山,位于南京城東北。
[虎踞龍盤]典出晉張勃《吳錄》,載諸葛亮語:“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見《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又李白《永王東巡歌》:“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慨而慷]即感慨,激動。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
[追窮寇]謂全殲敵寇。古兵法謂“窮寇勿追”,今反其意而用之。
[霸王]西楚霸王項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取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成句。李詩為仙人承露盤被遷移而生感慨,此詩為時局轉變而生嘆。
[滄桑]滄海桑田。典出葛洪《神仙傳》,麻姑自說,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后喻自然或社會變化。
【品評】
諸葛亮說,南京“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但國民黨政權在此“帝王之宅”僅僅蹲踞了14年(抗戰淪陷8年)。形勝不佑腐政也明。
毛澤東此詩是歌頌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的。但詩意幽邃,融入更多的歷史慨嘆。
首聯以“鐘山風雨”描摹一個王朝的衰敗,雖事起“蒼黃”,然積因已久。“百萬”句,極有氣勢,將解放軍渡江之役一語概括。此聯對比色彩濃烈,沉浮皆有不可逆轉之勢。
頷聯,“虎踞”二句,有歷史回顧,有今昔對比。“今勝昔”三字,為勝利者的歷史判斷。這兩句,句與句對,且句中詞與詞對,是不可多得的佳句警語。
頸聯,“宜將”二句,在借鑒了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發出詩化的戰斗命令。“追窮寇”與古兵法相左,反映了毛澤東的個性,也反映了新時代的形勢需求。霸王項羽“沽名”,不單表現于鴻門宴不殺劉邦——兄弟部隊,又立頭功,殺之即失天下人心;主要的,還在于他攜珍寶婦女東歸,要“衣錦還鄉”,不再“革命”!
尾聯,“天若”二句,是對蔣政權的批判,是對即將建立的共和國政權的期許。李賀之“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對仙人承露盤被拆運的慨嘆,此詩則是對蔣政權倒行逆施的譴責。“天亦老”,天怒也!天怒人怨,人神共責,豈可久長?“滄桑”二字,喻巨變,極貼切。占領了南京,即占領了一個政權的“首都”,“首都”一失,此政權即成群氓。而另一個新政權,正除舊布新,宣告開始。“滄桑”,主要應從權力更迭的角度理解之。
總之,全詩八句,前四句傾向于歌頌“占領南京”,后四句傾向于“占領南京”后的指引,可謂眉目清晰。評此詩,有人津津于用典之妙,此乃寫詩初步。此詩成功處,在于氣度恢宏。看“鐘山風雨”、“百萬雄師”、“虎踞龍盤”、“天翻地覆”,皆為大天、大地、大風雨、大場面,而盡收詩人眼底心中,非“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豈有此“第一等真詩”(借沈德潛語)!
上一篇:毛澤東《沁園春·雪》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