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題解】
唐代樂曲中有“象武事”的《破陣樂》,唐太宗贊其“發揚蹈厲”。《破陣子》之曲,當由此大曲摘編而來,以之“賦壯詞”,自然聲情并茂。但此詞名為“壯詞”,卻壯中含悲,可說是一首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句解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黑夜,醉意朦朧的壯士挑亮油燈,反反復復地凝視、撫弄手中寶劍。這劍曾陪伴他馳騁沙場,殺敵無數,如今卻被閑置一旁。
詞的開篇突兀而起,以三個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出了一位失意英雄的形象。雖然只有短短六字,卻飽含豐富而深沉的感慨。酒后醉里的壯士,撫弄著熟悉的寶劍,心頭必定充郁著萬千惆悵,難遣難消。
寶劍的冷冷清輝,帶著壯士回到了魂牽夢繞的軍營。醉夢醒來,那響亮的號角猶然聲聲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夢中的軍營氣氛依然熱烈,將士依然豪邁。他們分吃著烤熟的大塊牛肉,眾多的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塞外之歌。“八百里”,指牛,《世說新語·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五十弦”,本指古樂器瑟,此處泛指各種樂器。“翻”,演奏。
沙場秋點兵
看著,聽著,壯士很自然地回想起了自己的崢嶸歲月:秋日天空明凈高遠,遼闊的戰場一覽無余,身為主帥的他一身戎裝,立于千軍萬馬之前,鎮定從容,檢閱軍隊。秋風吹起軍旗飄飄,也吹起了將士們的戰袍。
這恢宏的氣勢,詞人僅僅用了五個字,就描繪得如在眼前。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繼上片“點兵”之后,下片開始寫戰斗的驚險場面:戰馬像的盧一樣快跑如飛,弓弦的響聲如驚天霹靂。“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時劉備在荊州遇難,所騎的盧馬載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得以解脫。
詞人并未直接寫如何英勇殺敵,但通過寫馬、寫弓,人的意氣風發、英勇無畏已經躍然紙上。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壯士出生入死,拼搏沙場,是為了要“了卻”君王平定天下的大事——驅除金兵,收復中原,從而建立一番不朽功業。
可憐白發生
沉醉在對過去的緬懷中,壯士激情萬丈,字里行間洋溢著欣慰之情。然而,醉夢的他終究要面對殘酷的現實:可憐頭上白發已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壯志還只是一紙空文。
由夢境回到現實,詞人的情緒一落千丈。令他覺得“可憐”的,并不是自己的老去。直到六十六歲時,不服老的他還寫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真正“可憐”的,是年華空逝、壯志難酬。
辛棄疾在詞序中自言“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的前面九句寫得雄姿英發、酣暢淋漓,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到這最后一句,來了一個大轉折,寥寥五字,卻似乎一下否定了前面的所有文字,整首詞的基調也由雄壯一變而為悲壯。
評解
此詞通過對青年時期橫戈躍馬戰斗生活的深情回憶,抒發了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近人梁啟超評曰“無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正是抓住了它的主旨。
全詞的結構章法十分奇特,它打破了一般作詞以一片為一個段落的成規,而是從上片起句一氣貫注到下片“贏得生前身后名”一句,成為一個段落。下片的最后一句“可憐白發生”單成一段,一聲浩嘆,作大反跌。如此一來,對比強烈,鮮明地突顯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辛棄疾運用這樣的手法,并非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而是真情所致,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常規。
上一篇:辛棄疾《滿江紅·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詩詞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