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志獲 【本書體例】
【原文】:
山有木,工則度之(2)。賓有禮,主則擇之(3)。
【鑒賞】:
諺語,本是廣泛流傳于社會上的一種帶有哲理性的語言,所以《說文》訓解為“傳言”。《文心雕龍·書記》說“諺者,直語也”,意為在簡明的語言形式中說明道理,不事文飾而徑直道出。它本是廣大群眾在自己的社會實踐中總結的一些生活哲理,在一定社會生活環境下往往帶有公理性質。從先秦以來,諺語常被在社交場合稱引用以說理或明志。本篇就是羽父在勸陽滕侯與薛侯爭長時引以說理的。這首周諺意在告誡人們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只要自己是一個有著道德修養的人,別人一定會敬重你,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不著自己去爭、去討的。這種強調自我道德完善的說法,本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之一,時至今日對我們仍不無教益。這首諺語可分前后兩部分,前段以山上的樹木設喻,說明樹木假若自己長得成材,必然會引起掌管伐木的官員注意,量材選用。后段直言賓客如果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主人就會敬重他,選擇任用他。設喻切當,說理精辟,閃現著智慧的火花。諺語有別于歌謠的一個特點是不能詠唱卻廣為流行,所以句式簡短,易于傳記。本篇句式嚴整,節奏鮮明,句尾又同結以“之”字,易記易誦,且富有音樂美,很能反映諺語的特點。
上一篇:《羔裘》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考槃》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