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梳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當時蘇軾赴汝州任團練副使。途中他路經泗州,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心生感慨后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那是一個斜風細雨、乍暖還寒的殘冬初春時節,在一處山莊農家,他和劉倩叔品味了清歡。
詞的上闋,詞人用白描的手法,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富有動感的水墨畫似的景色:
初春清晨,細雨斜風,乍暖還寒,冷風瑟瑟侵骨,山中淡煙疏柳朦朧,但詞人不在乎難耐的寒冷,依舊興致勃勃地和好友游覽南山。細雨漸停,云淡風輕,陽光燦爛,河灘疏柳,盡沐晴暉。到了河邊空闊地帶,沒有了大山的遮擋,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詞人從搖曳在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了萌發的春潮;于殘冬歲末之中把握住事物新的生機,這正是蘇東坡胸懷浩蕩的表現,也是他精神境界不同尋常之處。
從洛澗流出的清淺河水,流進淮河后逐漸變得渾濁,漫漫迤邐向前。“入淮清洛漸漫漫”,此句寄興深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源于合肥,北入淮河。作者以虛擬的筆法,由眼前的淮水聯想到上游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混混沌沌一片浩瀚蒼茫,遠非人的目力能及。
詞的下闋抒發了作者游南山的感受,以及游覽時喝清茶、吃野餐的歡快心情。
中午時分,在山莊農家,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的清茶,品嘗山中嫩綠的蓼芽蒿筍春盤素菜,心情格外舒坦暢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詞人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和翡翠般的春蔬,這兩個事物相互映托,便有了濃郁的季節氣氛和山野特色。“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以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
“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鮮嫩的春菜和水果等,稱“春盤”。“蓼茸蒿筍試春盤”
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會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也顯示了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
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種清淡的歡愉啊!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進取的精神風貌。最后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全詞的“詩眼”,極富人生哲理,韻味無窮。此句用在詞的結尾,渾然天成,照徹全篇,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哲理意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境界開闊,畫面生動形象,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人間有味是清歡”,何謂“清歡”?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但他曠達豪放的性情始終不改。無論是在盛世中徜徉,還是在逆境中行走,他都能從容安然,讓自己在失意中超脫平靜,這就是一種超乎尋常的清歡。
蘇東坡在填寫這闋詞時,被貶汝州,當屬人生逆境,可他依然可以暫放名利,遠離塵囂,和友人一起走進山林,聽潺潺流水聲,聽蕭蕭風聲,聞青草的芳香,嗅泥土的清新。坐下來,靜品一杯茶,吃幾道山中野菜,感受疏淡簡樸的生活,享受一段清歡人生。
蘇東坡一生喜詩詞書畫,愛酒肉禪茶。他一半官場、一半山林、一半紅塵、一半禪佛。他向往田園生活的閑逸,卻放不下功名仕途,但他能在出世和入世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他在濃郁中追求清淡,在寡歡中品出韻味。
一個人在滾滾紅塵的濁濤中,想要品味出清歡,需要一定的心境和悟性。“且將薪火試新茶”是清歡,品一杯香茗是清歡,游樂山水是清歡,與友人填詞歌賦、聽一曲琴音也是清歡。只有品味過人生百味,才能品出一味平和與淡泊,才能懂得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是清歡。
現世紅塵濁浪已經將人心鼓動得浮躁不安。大街上人們四處奔波,為生計,為名利,為欲望。人們已經沒有閑暇抬頭去看一朵流云的舒卷,低眉賞一棵芳草的清姿。人們已經沒有心境去傾聽鳥兒鳴叫的歡愉,去感受清風的柔情、細雨的溫潤,去品味飛花的夢幻、流水的多情。
真正的清歡,未必是像道家那樣走進山林,粗茶淡飯,無欲無求。真正的清歡,不是遠離繁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面對人生社會時,能擁有平和的心態、淡定的情懷。多做一些盡心的實事,少一些功利庸碌;多一些坦誠,少一些虛偽;多一些簡約,少一些浮華;懂得取舍,學會感恩。真正的清歡是身處鬧市仍可以在內心修籬種菊,坐看云卷云舒,笑對花開花落。
清歡帶有淡淡的人間煙火,有一份淺淺的禪意?????????????????????????????。清歡可以將一本書讀到無字,將一盞茶品到無味,將一首歌聽到無韻。清歡可以將白開水喝成一種雅致,可以在一朵落花里悟出禪意。只有心靜了,才可以品味出清歡,只有淡定了才能享受清歡。
清歡是一種境界,東坡先生也是在紛繁的紅塵困擾中,尋得了心靈的寧靜,他將人間的清歡品出了一種無言的美麗。
蘇東坡政治上屢遭排擠打擊,但他為官每到一處,總能造福一方百姓。
深處逆境,胸中仍裝著蕓蕓眾生。只有內心真正明凈曠達的人,只有一個有著寬大襟懷的人,才能做到如此。嘗過人間百味,不忘以造福于民為樂,蘇子將清歡品到了人生至高境界。
是蘇子,也只有蘇子,才可以將清歡品到這樣的至高境界。時隔千年,我對蘇子只有嘆服和仰視!
人間有味,有味是清歡!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黃州:一蓑煙雨任平生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密州: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