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①渾,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復③疑無路,柳暗花明④又⑤一村。
簫鼓⑥追隨春社⑦近,衣冠簡樸古風存⑧。
從今若許⑨閑乘月⑩,拄杖無時夜叩門。
【注釋】
①臘酒:臘月里釀造的酒。
②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肴。豚:小豬,這里指豬肉。足:足夠,豐盛。
③山重水復:一座座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艷。
⑤又:還有。
⑥簫鼓:吹簫敲鼓。
⑦春社:即根據“干支紀日法”推算,從立春之日找起,第五個“戊”日就是該年的春社,此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豐收。
⑧古風存:保留著淳樸的古代風俗。
⑨許:允許,不介意。
⑩閑乘月:有空閑時趁著月光前來。
賞析
陸游(公元1125年—公元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二十歲時與唐婉成親,為其母拆散。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臨安(今杭州,南宋京城)應試進士中第一,因居秦檜孫之上,被黜。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檜死,陸游出任福州寧德主簿。孝宗立(公元1163年),賜進士。任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因議論權臣龍大淵和曾覿,出為建康,隆興二府通判。再因極力支持張浚北伐,被投降派以“鼓唱是非”之罪名罷歸鄉里。后起為夔州通判。王炎宣撫川、陜時,辟為干辦公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鎮蜀,邀至幕中任參議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到福州、江西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秋,到撫州任職,次年大旱,未及御批,開倉賑災,被罷還鄉。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歷知嚴州(今浙江建德縣梅城鎮),其間被罷還鄉,后又起任臨安任軍器少監。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他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之罪再度罷官,居山陰鄉間而終,享年八十五歲。陸游一生堅持抗金,雖多次遭貶,愛國之志不渝。他勤于創作,留詩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此詩寫于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詩人罷歸鄉里之時,詩人于春社來臨之際到山西村一游。于是全詩便圍繞這個“游”字層層展開。詩人也許是第一次去這個山村,也許是想抄山中近道,經過了重重峻嶺,領略著山光水色,總之他走了很遠,竟然稀里糊涂地迷了路。正在他迷茫之際,前面一處柳綠花紅的美景吸引了詩人,仔細看去,一個村落也隱隱出現在那里,山西村到了。這里詩人用了“疑”、“又”二字,將自己在山中繞來繞去找不到方向,以及因美景導引找到目的地的情節描繪得格外傳神。到了山西村,只聽一片簫鼓之聲,村里到處敲敲打打,好不熱鬧。百姓依然是衣冠簡樸,民風淳厚。這里詩人化用陶淵明的詩句“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桃花源詩》),讓人聯想到眼前的山西村不就是那寧靜和諧的桃花源嗎?聯系詩人當時的處境,我們會覺得這與其說是南宋初年江南農村的風俗畫,不如說是詩人心中的烏托邦。而這美好的一切又都是建立在衣食無憂的基礎之上?!皞}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史記·貨殖列傳》)難怪詩人在開篇先提豐年,繼而以農家美酒和雞肉菜肴來渲染主人的盛情。而此處的“留客”和“足”更具很強的表現力,它將詩人路途遙遠,主人熱情好客,山村糧食豐收的內容涵蓋其中,令人心馳神往。最后當詩人離開山西村時,皓月當空,愉快的一天令他產生了他日重游的愿望。禁不住跟主人說:如果你不介意,我以后會月夜扶杖,不時來訪,輕叩柴門。這首詩形似游記,脈絡清晰,語言質樸,對人物心理刻畫生動細膩,讀來頗感親切。尤其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已經越出了自然景物描寫的范圍,道出了世間萬物變化的哲理。千百年來當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引用此句來作為鞭策和鼓勵。在逆境時,給人以希望和動力。
上一篇:古詩《賈島·題李凝幽居》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陸游·沈園二首·其二》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