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題李凝①幽居
閑居少鄰并②,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③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④,移石⑤動云根⑥。
暫去還來此,幽期⑦不負言。
【注釋】
①李凝:賈島的友人,是一名隱者,其生平事跡不詳。
②鄰并:鄰居。
③僧:詩人自稱。詩人曾出家為僧。
④色:此為佛語,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謂物質。
⑤移石:入山出山之意思。
⑥根:此為佛語,指能產生感覺、善惡觀念的機體,即所謂天性。
⑦幽期:歸隱的約期。
賞析
這首詩寫了詩人拜訪隱居的友人李凝,趕巧友人不在,詩人只能無奈而歸的事。詩人是這么寫的:
李凝房屋周圍沒有鄰家居住,只有一條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野中的簡陋家園。詩人用寥寥十字,高度概括地描繪出幽居周圍的環境,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份。天黑了,鳥兒已歇宿于池邊的樹上,貧僧卻敲響了月下的房門。這里詩人用鳥兒的歇息來反襯敲門的聲音,似乎怕敲門的聲音驚動了宿鳥一樣。而這一個“敲”字又反過來形象地反襯了環境的幽靜,響中寓靜,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妙。小橋將曠野劃成兩種世界,高山給白云賦予不同的性情。這里詩人分別用佛門語言色和根來烘托李凝幽居之地和外面世俗世界的區別。在我們看來,山石是不會移動的,但詩人卻覺得人出山入山,也可以看做是山石近人遠人,不同的環境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情。我先回去了,但還會再來,一定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詩中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后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居之情。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閑自得的情趣,才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詩中之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云根,無一不是尋常景物。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無一不是尋常之事。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尋常之處,詩人寫出了人所未至的境界,語言質樸,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尤其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更是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并因此留下“推敲”一詞,與斟酌的意思相同(倒酒不滿叫斟,太過叫酌)。后蜀何光遠《鑒戒錄·賈忤旨》中記載:
“(賈島)忽一日于驢上吟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島似不見。時韓吏部愈權京尹,意氣清嚴,威震紫陌。經第三對呵唱,島但手勢未已。俄為官者推下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之。推敲島具對:‘偶得一聯,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詩府,致沖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韓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上一篇:古詩《謝靈運·石門巖上宿》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陸游·游山西村》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