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州橋①
州橋南北是天街②,父老③年年等駕回④。
忍淚失聲⑤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⑥來?”
【注釋】
①詩人自注:“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
朱雀門: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的正南門。宣德樓:宮城的正門樓。
州橋:唐朝稱汴州橋,宋時改名州橋,也稱天漢橋。為平橋結構,在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宣德門和朱雀門之間,橫跨汴河,不通舟船。
②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這里說州橋南北街,是指當年北宋皇帝車駕行經的御道。
③父老:指汴梁的百姓。
④等駕回:盼望宋朝皇帝回去。駕:皇帝乘的車子。
⑤失聲:泣不成聲。
⑥六軍:古時規定,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軍。這里是指南宋官軍。
賞析
范成大(公元1126年—公元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郡治在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進士,初授戶曹,又任監和劑局、處州知府,以起居,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為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地事,慷慨抗節,不畏強暴,幾近被殺,不辱使命而歸,并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后歷任靜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相左,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卒謚文穆。他力學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田園詩的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等。其中以七絕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最為有名。
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國,將沿途所見所感寫成七十二首絕句,《州橋》為其中一首。詩人以白描手法,擷取了一個故都老人的特寫鏡頭,他看到南方來的使者就像看到了親人,非常激動。那年年盼望皇帝回來光復舊都的殷切心情溢于言表。可是他卻強忍淚水,用哽咽的聲音問詩人:啥時候官軍才真的會回來?這里詩人用了一個“真”字,看來老人家對官軍反攻的消息已經聽了很多,可是都是虛妄。他的心已經由希望變為失望,但又不甘失望,還是要問。可是問的時候,又怕惹來不測而“忍淚”,忍得住淚卻掩不住心而“失聲”,將舊都人民在金人統治下凄慘的現狀刻畫得極其傳神。鏡頭聚焦的是一位老人,又生活在昔日繁華的州橋附近。因為他經歷了汴京失陷的前前后后,個人命運和生活的極大反差也可想而知,痛苦的感受自然比年輕一代更為真切。詩人用“詢”而不用“問”字,更能體現其打聽之意。詢問結束后全詩也就戛然而止,言已盡而意無窮,把想象留給讀者。是啊,這個似乎很簡單的問題卻難住了詩人,他根本無法回答。投降派充斥著整個朝野,我縱有心,天卻不與,這又是怎樣的痛苦和糾結!這首詩中,詩人在環境選取,人物刻畫和細節描述方面都非常到位,用字錘煉質樸,感情真摯充沛,讀后令人悲憤難當!
上一篇:古詩《范仲淹·江上漁者》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范成大·后催租行》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