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幼子
好不容易混了個小官,杜甫干了幾天,決定去奉先探望妻子。在十一月的一個夜晚,他走出長安城。這時,天上有點月光,映出形象猙獰的烏云。寒風呼嘯,似乎要將山岡吹裂,枯草被吹得瑟瑟發抖。杜甫冒著寒風行走,衣帶都被凍硬,一折就斷。他本想打個結,不料手指早被凍僵了。
杜甫只好讓冷風灌入領口,在微弱的月光下,看著黑魆魆的河山,種種悲酸翻上心頭。
他在長安困居九年,不停地獻賦呈詩,結交權貴,嘗盡人間辛酸,到頭來,只得了這樣一個小小的官職。唉,當初自己是何等的豪氣,一心要“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誰知時光匆匆,過了不惑之年,只落到這步田地。
其實,他內心也常起沖突。本來,他也可以和李白一樣,遨游江湖,瀟灑度日,不受任何約束。可是,他心中裝著天下蒼生,一念及民生疾苦,就心腸發熱。他真心希望有個英明的皇帝,容他去輔佐,殫精竭慮,讓天下得以安寧,百姓得以富足。可是,他哪有這樣的機會啊。他的皇帝,此刻又在做什么呢?
這時,他已走到驪山腳下,天剛剛破曉,霧氣之中,山上已傳來了
絲竹之聲。他知道,此刻皇帝正在華清宮中避寒。他也能想象,那里日常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清代康濤所繪《華清出浴圖》
此畫以楊貴妃出浴為主題。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哀江頭》等詩中都提到過關于華清宮、楊貴妃的形象。
外面寒風刺骨,宮內溫暖如春,溫泉池里更是熱氣蒸騰,異香撲鼻。玄宗和寵臣們剛泡過溫泉,又坐下來喝酒,讓樂隊奏響他新譜的曲子,楊貴妃與其他妃子們則翩然起舞。玄宗高興起來,就將民間搜刮來的財物隨意贈送。
杜甫知道,皇帝賞賜的錦帛,都是寒門女子精心編織的,本想要憑借勤勞過上好日子,而官家卻橫征暴斂,鞭打其丈夫,奪取財物獻給朝廷。杜甫想到這些,默默做了幾句詩:
彤庭(朝廷)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朝廷)。
唉,這個世道啊,皇帝和百官越來越奢侈,而百姓的日子卻一天天窮苦下去。他又想到了京城里的豪宅,權貴們鮮麗的馬車,楊氏姐妹奢侈的宴席,對比著長安街頭凍餓而死的苦人,千古名句就從胸中噴涌而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其實,杜甫不知道,這時安祿山已經謀反,長刀直指兩京。不過,他憑借詩人的敏感,已經察覺到山雨欲來。因為,任何時代,當貧富差距太大,社會必然不能穩定。
杜甫繼續趕路,向北渡過渭水,看到洪水到處肆虐,讓他懷疑是天柱折斷,天河奔騰而下。他歷盡艱難,終于到了奉先,一到家門,就聽見一片嚎啕之聲。他心里一沉,急忙奔進去,這才知道,不滿周歲的幼子剛剛餓死。
回家的喜悅,頓時被巨大的悲痛所覆蓋。杜甫抱著冰冷的幼子,失聲痛哭,覺得自己實在窩囊,空有一腔志向,空讀了萬卷經典,卻連家人都養活不了,哪有臉面當父親?鄰居們看到這種場景,也都紛紛抹淚,嘆息生活的艱難。
杜甫安葬了幼子,站在那小小的土堆前,眼淚已經流干了,看著這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國家,心里越發悲哀。此時剛進入冬天,秋天的稻禾收割不久,本來糧食應該充足,可孩子卻餓死了。自己家不交租稅,不服兵役,還慘到這步田地,那些窮苦無業和長年戍邊的人家,又該是怎樣的痛苦呢?
杜甫的眉頭越皺越緊,憂愁高過終南山,彌漫到整個天下。
可他卻想不出來,這個國家的出路在哪里。
狼狽逃難
755年冬天,安史之亂爆發了。
安祿山仗著唐玄宗的恩寵,大肆擴張勢力,準備了十來年,天下人都看出他要謀反,連大奸臣楊國忠也不斷在唐玄宗面前告狀:“這個安祿山,肯定要造反了。”當然啦,楊國忠告安祿山謀反,只不過是爭風吃醋罷了。
但唐玄宗卻覺得,安祿山是數一數二的忠臣,或者說,安祿山是在東北的一條守門犬,所以壓根兒就不信。楊國忠便想了個蠢主意,要把安祿山逼反,以證實自己的英明。他派了人馬,圍住安祿山在長安的住宅,逮捕了他的門客,然后全部處死,并得意洋洋地想:“哼,我看你反不反!”
安祿山果然非常震怒,加上他確實也早就計劃著造反,現在機會來了,就聯合史思明,組成了一支十五萬的大軍,號稱二十萬,于755年十一月,從范陽(約在今北京、天津一帶)殺了過來。當然,他也有個很好的借口,就是要清除奸臣楊國忠。要說,這口號還是很得人心的。
楊國忠得知安祿山造反,非常高興,心想機會來了,安祿山離死期不遠了。他對唐玄宗說:“我早知道他要反,但謀反的,只是一個安祿山,將士們是被迫的。我想,頂多十天半個月,他的腦袋就被送來了。”唐玄宗聽了,轉憂為喜,就發布命令,讓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招募士兵,去進行抵抗。說完,他又和楊貴妃去華清宮泡溫泉了。沒想到,中原的州府很久不打仗,將士們根本沒有上陣經驗,別說排兵布陣,連耍刀弄槍都很生疏,所以根本沒有抵抗力,就算高、封二將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濟于事。安祿山的軍團一路勢如破竹,才兩個月工夫,就攻陷了東都洛陽,直逼潼關。而過了潼關,就是都城長安。
這下子,唐玄宗驚呆了。而那個糊涂蛋楊國忠呢,把脖子一縮,躲了起來。幸虧安祿山沒什么大出息,剛攻下洛陽,就急不可耐地登基了,自封為大燕皇帝,上上下下都喜氣洋洋,所以一時半會兒就顧不上進攻潼關了。
潼關之戰,就拖到了第二年。
756年年初,杜甫將家人從長安移到奉先,五月,又遷到陜西省白水縣,寄住在舅舅崔頊(xū)家。白水離潼關也不算遠,所以大家都惶惶不安。
杜甫卻說:“潼關有哥舒翰,是我朝數一數二的名將,我的好朋友高適、嚴武也很能干,此刻也在他的軍帳里。他們今年正月剛打退過叛軍,現在手下又有二十萬大軍,足夠守住潼關了。等長安集結了各地的勤王之師,再反攻叛軍,收復失地,指日可待。”
當然啦,杜甫雖然這樣說,但心里也是擔憂的。因為高仙芝、封常清都被安祿山打敗了,哥舒翰能創造奇跡嗎?
有時候,杜甫爬到山上,往東南方眺望。恍惚中,他似乎看到了遠處的華山。夕陽西下,云霞和山峰都被映紅了,遠處的河流也閃閃發亮。他想到華山下面,就是哥舒翰鎮守的潼關,想到那里士兵盔明甲亮,摩拳擦掌,心里就非常激動,覺得眼前的霞光,都是雄壯的兵氣,河水的閃亮,都是劍影刀光。
但杜甫的判斷并不正確。哥舒翰這時疾病纏身,昏庸無能,失去了以往的能力。監軍李大宜完全是個廢物,整天飲酒賭博,還弄了些歌妓來軍營里彈奏琵琶。而士兵們常常吃不上飯,哪有什么戰斗力呢?
到了756年的六月,因為楊國忠的一再催促,哥舒翰只好率軍出了潼關,去與叛軍決戰。結果才三天工夫,二十萬人的軍隊全面潰散,潼關失守,各地官員紛紛逃竄,白水縣自然也就淪陷了。
對于局勢的迅速變壞,杜甫覺得非常吃驚,所以倉皇之間,也來不及準備,就帶著家人,開始了悲慘的逃亡生涯。
流亡的隊伍是如此龐大,大家像一群躲避洪水的老鼠一樣,往北方逃竄。人人爭先恐后,生怕被叛軍追上。哭泣聲、驚叫聲,響徹了云霄。杜甫一大家子人,卷在人流之中,也難免會被沖散。
今的陜西潼關黃河風景帶
這樣趕了幾天路,杜甫已經筋疲力盡,一個不小心,陷入了路旁野草叢中的深坑里,再也爬不出來,大聲喊叫,也沒人來救,連代步的牲口都被搶走了。幸虧他同行的表侄王砅(lì)騎馬走了十來里后,忽然找不到杜甫,于是一邊喊,一邊往回找,終于在草叢里,將杜甫拉了上來。
王砅看杜甫渾身是泥,還有瘀傷,又累又餓,根本趕不了路,就讓他騎上馬,自己則是一手拿著刀,一手牽著馬,警惕著身后的追兵,又要小心路邊的泥坑,好不容易逃脫了危險。
杜甫對這個表侄真是萬分感激,連連說:“要不是你,今天我準是死了。”一直到十幾年后,他再次遇到王砅,還寫詩表示感謝。
杜甫終于找到了妻子和孩子,一番哭泣之后,繼續往北趕路。他們和王砅分開了,沒有車馬,全都只能步行,餓到不行的時候,就厚著臉皮,向人討點飯菜。
繞過彭衙(在陜西渭南白水縣東北六十里,即現在的彭衙堡)古城時,已經是夜晚。月光照著荒山,聽得見幾聲鳥鳴。原先一同流亡的人散入荒山后,就見不到了。月光之下,只有杜甫一家子,在荒山里凄慘地趕路。
杜甫懷里的女兒餓得受不了,就哇哇直哭。但杜甫怕她的哭聲招來虎狼,就用手捂著她的嘴,不讓她哭出聲。可女兒畢竟太小,還不懂事,在懷里奮力掙扎,哭聲反倒更大了。杜甫的兒子宗文年齡大些,勉強掩飾著心里的害怕,采集路邊的野果子,哄著妹妹吃,讓她別哭。可你想啊,要是這果子好吃,早就被逃難的人摘光了呀。妹妹吃著,覺得難以下咽,就哭得更厲害了。
但前面的路似乎無窮無盡,過了幾天,雷雨連綿不絕,真是雪上加霜。道路變得泥濘不堪,有時一天走不了幾里。又沒有雨具,衣服全部被淋濕,雖然是六月,但也凍得不行,只好在樹枝底下躲躲雨,可又有什么用呢?除了受凍,還挨著餓,他們唯一能吃上的食物,就是路邊的一些野果。
就這樣歷盡千辛萬苦,杜甫一行終于來到鄜(Fū)州(今陜西富縣)附近的同家洼。這里有杜甫的朋友孫宰。當杜甫在夜色里敲開了孫宰的家門時,幾乎像是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孫宰點起了燈,打開了房門,見到了杜甫一家老小的狼狽模樣,立刻接了進去,給他們燒了熱水洗腳。同時還不忘按照當時的風俗,剪了些紙條,給他們招魂。兩家妻子也見了面,傾訴了一路的艱難。說著話時,孫宰已預備好了豐盛的晚餐。杜甫的幾個孩子累得早已睡熟了,此時也被叫醒,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吃完了飯,孫宰又騰出自己的房間,讓杜甫一家子安睡。
杜甫的心里熱乎乎的,感激得說不出話來。孫宰卻說:“我們都是兄弟,又何必客氣呢。”
杜甫一家在同家洼休息了幾天,繼續往北趕路。經過三川(今屬陜西富縣)時,眼前的場景,又讓他們驚呆了。
原來接連的暴雨,引發了大洪水,把平地都淹沒了,只有山頂露在水面上。天上電閃雷鳴,暴雨不斷。山坳里激流濁黃,波濤洶涌,把懸崖沖垮了,把樹木沖倒了,四處發出了鬼哭狼嚎般的咆哮聲,讓人心驚膽戰。而樹木和沙石堵住了水口,洪水無法排泄,像一群龍蛇被困在這里,不斷興風作浪。
杜甫在暴雨里行進,洪水不時漫過腰際,覺得天已經塌了,海水已經倒灌了,天下的局勢也就是這樣了罷。
他們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之中。
又不知過了多久,杜甫一家才走過洪水泛濫的三川地區,來到了鄜州,把家安在了城北的羌村,總算安頓了下來。但杜甫畢竟不是膽小貪生之輩,他看到了國家的危難,加上官職在身,就坐立不安,想要有所作為。
在逃難途中,杜甫陸續聽說,唐玄宗逃到馬嵬坡時,士兵覺得窩囊,就發動兵變,把楊國忠和楊貴妃都處死了,發泄了心頭之恨,這才保著皇帝逃到成都。而太子李亨來到甘肅靈武,在朔方軍的擁護下,自立為皇帝,接受了不到三十位官員的朝拜,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開始組織軍隊,重用了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進行了有效的反攻。
杜甫看到了國家的希望,心里很激動,就在八月里告別家人,獨自一個人往北而去,想投奔靈武。沒想到走到半道上,就被叛軍給抓住,推推搡搡地押送到了長安。而這時,鄜州也被叛軍占領,唉,杜甫一家歷盡千辛萬苦,還是沒能逃離叛軍的魔爪。
上一篇:杜甫困居長安
下一篇:杜甫與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