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①出師西征
輪臺②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③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④,單于已在金山⑤西。
戍⑥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⑦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⑧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⑨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注釋】
①封大夫: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
②輪臺:在今新疆輪臺縣。
③旄(mào)頭:即“髦頭”,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舊時以為“胡星”。
④渠黎:在今新疆輪臺縣東南。
⑤金山:阿爾泰山。
⑥戍:駐防,防守。
⑦旄(máo):旗幟,儀仗。
⑧虜塞:敵方要塞。虜:對敵對民族的蔑稱。
⑨亞相:封常清于天寶十三載以節度使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漢時位次宰相,故詩中美稱為“亞相”。
賞析
這首七古與《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系同一時期、為同一事、贈同一人之作。
詩人起首即把戰前兩軍對壘的緊張態勢展現出來:駐軍城頭吹起了號角,城北的胡星已經落下,看來是我軍出征的好時機。從戍樓望去,西邊煙塵滾滾。昨晚的情報說敵軍已經到了阿爾泰山以西,離我軍的駐地已經很近。一幅山雨欲來之勢令這里的氣氛驟然緊張。
天亮后,激揚的笛聲打破了沉寂,接著四處鼓聲大作,三軍呼聲震天,將軍帶著大軍向西出征正面迎敵。敵情是那么的突然,而我軍又是如此的從容,一張一弛,氣勢益顯。
三軍的氣勢仿佛讓雪海亦為之洶涌,讓陰山亦為之震撼。詩人將我軍首戰必勝,所向披靡的氣概出神入化地表現出來。敵方的軍隊黑壓壓一片,戰場上到處是累累的白骨。
這注定是一場殘酷的較量。劍河上風急云闊,一片肅殺氣氛。天氣如此寒冷,沙口的石頭硬得使馬蹄脫落。作者通過寫奇寒與殘酷,來渲染我軍將士奮不顧身的戰斗精神。
詩人通過前面兩層對戰爭的正面敘寫與側面烘托,已經有力地暗示出此戰必勝的結局。
最后他頌揚主帥封將軍不畏艱辛,平定邊亂,誓報皇恩的高尚品質。并鼓勵他,浩浩青史將永遠銘記您今天的功績。
詩人在上一層寫戰斗艱苦而此處又寫英雄凱旋,一抑一揚,跌宕生姿。寫戰斗部分時,兩句轉韻,節奏快促,氣氛緊張。而凱旋則一韻流轉,輕松熱烈之感躍然紙上。
岑參詩風以豪放浪漫為特點,他對殘酷的戰場一筆帶過,少了點“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感慨,多了份“今見功名勝古人”的激動,使全詩充滿浪漫主義激情和邊塞生活的氣息,成功地表現了三軍將士建功報國的英勇氣概。大唐雄風盡現筆端。
上一篇:古詩《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岑參·白雪送武判官歸京》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