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淡妝濃抹總相宜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
但凡中國人對這首詩都耳熟能詳,只要說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句,相信許多人的嘴角一定不由自主地掛著微笑?????????????????????????????。這句詩幾乎成了杭州西湖的代言詞,也因這一句詩,千年來西湖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關于這首詩的來歷,據說還有個動人的故事。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有一天,他與幾位文友泛舟西湖,飲酒作詩。宴飲時,朋友招來一個歌舞班助興。在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濃妝艷抹的歌女,輕歌曼舞,長舒廣袖。在這群歌女中,王朝云以其宛轉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特別引人注目。舞罷,眾歌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好轉到蘇東坡身邊。這時的她已換了另一種裝束:一身素衣長裙,氣質清麗淡雅,舉手投足間別有一番韻味。
恰好此時,天氣發生了變化。本是麗陽普照,忽然陰云蔽日。這時,原本波光瀲滟的西湖,也因天氣的突變而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種景色。于是有人提議蘇軾賦詩一首。遠處的湖光山色和眼前的絕色佳人,相映成趣,蘇軾頓時靈感突至,揮毫寫下這首傳頌千古的詩句。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西湖景致因天氣變化,而發生的變化。后兩句則是用擬人的手法,將西湖比喻成絕代佳人西施。蘇子此句詩的絕妙之處就是將西湖比喻成西子,因為西子和西湖同處越地,又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是無需人工修飾的天然美。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空麗姿還是雨中媚態,都是美妙無比的。這兩者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姿,令人神往。蘇軾的這個比喻得到了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蘇軾這首詩明寫西湖的旖旎風光,而實際上卻寄寓了他初遇王朝云時為之心動的感受。當時的王朝云只有十二歲,雖然年幼,卻聰慧機敏,她十分仰慕蘇軾的才華。于是有人讀出了蘇軾詩中的另一番意味,就悄悄地將王朝云買下,送進蘇府。起先王朝云只是蘇家的侍女,得到了蘇軾和夫人王閏之的善待,后來王朝云成為蘇軾的侍妾,并且追隨他終身。王朝云與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陪伴了他度過了被貶黃州又謫居惠州的兩段艱難歲月,后來王朝云在惠州病故。西湖也因蘇軾和王朝云的這段情緣而更具有浪漫色彩。
這是蘇軾第一次和西湖結下情緣,但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和杭州有“前緣”。據說,有一次他和參寥子同游西湖邊的壽星院,一進門就覺得眼前的景物似曾相識。于是他對參寥子說:“我從沒來過這里,但是眼前的景物,好像曾經經歷過似的。我記得從這里一直到懺堂,有九十二級臺階。”結果派人數一下,果然不差。為此,他還寫了一首詩: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游。
更欲洞霄為隱吏,一庵閑地且相留。
或許是蘇軾和杭州有著這樣道不清的緣分,所以他在離開杭州之后,一年常有四五次夢見自己泛游西湖。后來蘇軾在元祐四年(1089年)請求外放,出任杭州太守。
在杭州任太守的兩年期間,他完成了幾項惠民工程。
首先,他疏通了運河。因為杭州城的運河,閘口連接錢塘灣,所以每天都有錢塘江的海潮涌入。天長日久,運河內泥沙淤積,每隔三五年就要清淤一次,每次清理的淤泥都堆積在居民門口。可是雨水之后,這些淤泥又重新被沖進運河。頻繁的疏浚工程,勞民傷財卻得不到改善,人們苦不堪言,杭州城也因此混亂不堪。經過實地考察后,蘇軾帶領民工修建了河閘,使海潮進不了城內的運河,這樣河道免除了淤堵,舟楫暢通無阻。同時,他又開通了城內的新河閘,使城內的運河有江潮的清水注入,又有西湖的活水注入,這樣居民的飲用、農田的灌溉用水,都得到了滿足。
其次,蘇軾還帶領民眾疏浚六井,解決了老百姓的飲用水問題。當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曾協助太守陳襄對唐朝李泌所鑿的六井進行了修理,但時隔多年,上次修好的六井已再度毀壞。蘇軾決心徹底解決老百姓飲用水問題。他改良了管道,用陶瓦管取代了竹管,并且用磚石將輸水管道保護起來?????????????????????????????。后來,他還在杭州城外又新鑿了兩口井,以供軍需,并且將西湖的淡水通過管道引入城內六井。自此,杭州城的老百姓再也不用為飲水問題發愁。
蘇軾第一次來杭州時,西湖是美麗的,但是當他第二次來杭州時,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麗已不復存在。原因是西湖水面的雜草蔓延,河底的淤泥堰塞,污染嚴重。為此,蘇軾上表朝廷,請求治理西湖,得到了欣賞他的主政太后高太后的恩準。于是蘇軾帶領四萬民眾,用四個月的時間疏浚了西湖。水草清除了,河底的淤泥也清理了,可是又面臨一個新問題,挖出來的淤泥怎么辦?
當時西湖四周都有居民,他們從西湖的南岸到北岸,往往要繞湖走一圈。為了方便群眾,蘇軾想出了一個絕妙的點子。他把挖出來的水草和淤泥,連通西湖的南北兩岸,建成一條蜿蜒的長提。長堤建成后,他又沿著湖堤栽種了大量花草樹木,修建了六座石拱橋和九座亭臺。蘇軾還用他的絕世才情,為六座橋取了美麗的名字,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后人為了紀念蘇軾的歷史功績,就將這座長堤取名為蘇公堤,簡稱蘇堤,而“蘇堤春曉”成了“西湖十景”之首。
西湖疏浚工程結束后,為了不使西湖水面的雜草再生,他就將水草滋生區租給農民種菱角。為了防止西湖舊有不長水草的水面被人侵占,他就在新舊水面交界處立了三座石塔。后來,這三座石塔也成了“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
蘇軾還在杭州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為了預防饑荒,他穩定米價,賑災濟民,積極防范疫病的傳播。為了抵御杭州的疫病之患,他籌集錢款,并且自捐五十兩黃金,在杭州城建立了一家醫院,名為“安樂坊”。醫院里收納貧困看不起病的人,三年內治愈病人數千人。
蘇軾的這些舉措,造福了一方百姓,功在千秋,利在當代。雖然千年已過,但是當我們今天再提到杭州時,必定會想起桃紅柳綠、鶯歌燕舞的蘇堤;當我們再說起西湖時,一定會想起“蘇堤春曉”“三潭印月”。當我們再吟誦起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時候,你的眼前是不是浮現一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絕代佳人呢?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蘇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徐州: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