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題解】
蘇軾不滿王安石變法的過激做法,上書站在舊黨一邊,并請調外任。熙寧四年(1071),出任杭州通判。次年六月二十七日,泛舟西湖,適逢大雨,看到了西湖的湖光山色和雨中景象,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當他登上望湖樓乘興飲酒時,即席寫了五首歌詠西湖景色的詩,這首《望湖樓醉書》是第一首。
《望湖樓醉書》,原題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望湖樓,在杭州錢塘江外西湖邊昭慶寺前。又名先德樓。
【解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那奔騰翻滾黑墨一樣的烏云,還沒把山遮住;白花花的大雨,就猛地下起來了,雨點驟然落在湖面上,像跳動著的無數珍珠,紛紛濺進船里。〕
第一句,通過“黑云翻墨”與“未遮山”的對比描寫,形象地寫出了“山雨欲來”的洶涌氣勢。“黑”,極言云的厚,形容云勢險惡,雨意濃重。“黑云翻墨”,“黑云”,寫的是靜態景象;“翻墨”,是動態的描繪。開篇言“云”為“黑”,云層的濃重已顯而易見。但詩人猶覺意味不足,意象不活,又馳騁想象,將云層的奔騰翻滾喻作“翻墨”,加上一個“墨”字,便將云層雨象渲染得極有一陣大雨即落的情狀。“黑”與“墨”意相近,“墨”生于“黑”而勝于“黑”。形容烏云的飛騰,用一“翻”字,令人有翻江倒海之感。烏云的奔騰,猶如墨海的沸騰,將“黑云”來勢之大,翻滾洶涌之激烈,寫得形象生動,令人驚心動魄。“未遮山”,雖“山”未被遮蓋,然而卻“山雨欲來”,使人嗅到了濃郁的大雨氣息。“未遮山”寫出了江南天氣的變幻莫測,云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的自然景象。
第二句,寫西湖驟雨用“白雨跳珠”,寫雨勢之大用“亂入船”,將西湖神奇美妙的雨景寫得恰到好處。言“雨”曰“白”,是極有韻味的。在山光水色的映襯下,在陽光的照射下,滂沱大雨,像水晶一樣潔白透明。“白雨”,乍讀似覺粗俗,細細體味揣摸,卻是一種很美的形象,與西子湖的神韻非常協調。“翻墨”的“黑云”,其勢是夠大的了,然而連“山”‘也“未遮”,卻忽降大雨,這便有了“西邊日出東邊雨”的詩情畫意。這是一種很奇特極美妙的西湖景觀。同時,也透出了“白雨”是陣雨,并非久陰久雨,為下聯作了鋪墊。“跳珠”,形象很美。大雨滂沱,雨滴降落湖中,撞擊水面,反彈起來成無數水珠和水花,日光斜射,呈現出一片珍珠翻滾跳動的景象。“跳珠”與上聯的“翻墨”相應,上有烏云奔騰翻滾,呈澎湃氣勢;下有萬頃珍珠水花,跳動閃爍;空中有晶亮傾瀉的雨絲,這一頗具魅力的雨中西湖,奇妙壯觀!“亂入船”,跳動翻滾的珍珠紛紛“入船”。這一“亂”字,極為形象別致,它“亂”出了新意,“亂”出了新境。“亂”中隱著輕捷的跳,歡快的舞。“亂入船”的感情色彩,表明詩人對驟雨不但不驚恐,反而很有褒揚的意味。從這描繪的西湖風光中,我們可以見到詩人豪放超脫的情懷。他仕途的坎坷與不快,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句末的“亂入船”和首句的“未遮山”,形成對照。在同一空間里,有“黑云翻墨”,有“白雨跳珠”,有“山”亦“未遮”,有淡云飄浮,形象地寫出了西湖的“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姿百態。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一陣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把云雨吹得無影無蹤,西湖又現出了她晴日的姿容。從望湖樓上往下一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樣明凈,水天相接,壯觀而恬靜,闊大而秀美。〕
上句,寫“風”稱之“卷地”,形容云“散”謂之“忽”,形象地寫出了風卷地吹來,云雨俱“散”雨過天晴的景象。“卷地風”,是席卷大地之“風”,是瞬間即逝旋轉橫掃之“風”。“來”中含“往”,風“來”雨“往”,更見西湖天氣的多變。“來”“往”交替,西湖的容態也陰晴各異。這里面隱含著西子湖無限美好的聯想。“忽吹散”,“忽”形容驀然間“黑云”“白雨”銷聲匿跡,極言去得快。“吹”,形容風勢強勁。“吹”與“來”相應合,更襯出“卷地風”來勢的疾速與兇猛。“散”字韻味清新,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烘托下,幻化出一派溫柔晴和的景象。“卷地風來忽吹散”承上啟下,它將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諸多形象作了串聯,構成了西湖奇異獨特的景觀。
詩的結句,著重于“水如天”的描繪,突出地渲染了西子湖的姿容美。“望湖樓”在西湖邊,詩人冒雨泛舟湖上,飽覽了雨中西子湖的美景。之后,登上“望湖樓”,飲酒俯瞰西子湖的粼粼波光和空翠山色。“卷地風”過,“黑云”盡散,日麗風清,藍天無邊無際,顯現出一派瀅澈透亮的美;驟雨乍晴,西子湖又復回她的文靜與秀氣,另是一種別具情趣的美;波光粼粼的湖面,湛藍湛藍的天空,遠望西湖水天相接,水天一色,渾然一體,這又是一種韻致悠遠的美。高居“望湖樓”的詩人,仰望是伸手可觸的碧空,樓下是碧波無際的西子湖,天如綠水般碧透,水像藍天樣清澈,詩人自然會有“水如天”的感受。“水如天”和“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相襯,映襯出西子湖諸種美好形象:風清日麗的西湖是一種美,驟雨來去匆匆又是一種美。總之,自從蘇軾把西湖比作西子以來,西湖就有了多姿多彩的美,多種意念的美。“水如天”又和“忽吹散”相映照,這是一個動態的全過程,是“黑云、白雨、卷地風、水如天”各種優美形象組合融匯的過程。“水如天”是諸多形象化出的最佳境界,最美畫面。
【綜述】
這首詩,通過短暫時間內由云到雨到風到晴變化的描繪,表現了西湖夏季陣雨時的萬千變幻的奇異景象。
詩用“翻墨”比喻烏云,貼切,逼真,生動;用“跳珠”比喻雨點,有動態,有聲音,有顏色;“未”字、“忽”字強調了西湖景色變化之快;詩的末句,寫西湖經過一番“云、雨、風”的變幻,又恢復了她平素美麗可愛的姿容,形象非常鮮明。
上一篇:蘇軾《冬景》原文解讀|賞析綜述|題解
下一篇:蘇軾《浣溪沙》原文解讀|賞析綜述|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