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秋詞·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
我言秋日勝春朝②。
晴空一鶴排③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④。
【注釋】
①悲寂寥:悲嘆蕭條。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開。
④碧霄:青天。
賞析
劉禹錫(公元772年—公元842年),字夢得,唐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十九歲左右游學長安。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后又登宏詞科,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開始踏上仕途。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入杜佑幕掌書記,參與討伐徐州亂軍。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調任渭南縣主簿。次年(公元803年)任監察御史。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一月,德宗死,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劉禹錫當時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與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稱為“二王劉柳”。革新只進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鎮的強烈反對。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九月,革新失敗,王叔文被賜死。
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途中再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稱“二王八司馬”。
元和九年十二月(公元815年),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后再遷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冬,從和州奉召回洛陽。二十二年的貶謫生涯至此結束。
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長安,就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后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餓殍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以后歷官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公元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閑職。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詩歌創作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推崇備至。他的詩歌,傳誦之作極多。
這首詩是劉禹錫首次被貶朗州后所作。詩人一改前人逢秋而悲的老調,大膽地說出秋天勝過春天。反映出詩人不因秋涼景衰而悲,卻思身處逆境而樂的積極向上的精神。詩人看到一只云鶴直沖藍天,便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極言自己擺脫樊籠,灑脫自在的喜悅。這只云鶴的展翅高飛引出了詩人的豪情壯志。詩人身在貶途,卻依然銳意不減,實在是難能可貴!
上一篇:古詩《元稹·離思·其四》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