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題解】
選自《毛澤東詩詞》。沁園春,詞調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
此詞寫于1936年2月。1936年1月,為了宣傳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以實際行動促成全國抗日戰爭,毛澤東同志親自率領紅軍抗日先鋒軍東征,準備渡黃河出河北,與日寇直接作戰。是年2月,在東征途中,詩人面對茫茫雪景,浮想聯翩。為了反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來封建主義的消極影響,展望輝煌的革命前程,寫下了這首以“雪”為題的詞。
這首詞公開發表于1945年11月。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積極準備挑動大規模內戰,變中國為美帝國主義的殖民地,為了騙取輿論,玩弄了“和平談判”的陰謀。為了揭穿蔣介石假和談真備戰的陰謀,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代表團從延安乘飛機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余天的談判。談判期間,毛澤東同志應柳亞子先生的請求,書寫了《沁園春·雪》相贈。當此詞于11月14日在重慶《新民晚報》一發表,立即轟動全城,爭相傳誦,影響遍及全國,震撼了億萬革命人民的心,給人民帶來了戰勝敵人、爭取革命勝利的信心和力量。
【解讀】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詩人用如椽的畫筆描繪了北中國壯麗的雪天景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中,表現了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預示了革命必將勝利的光明前途。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沧鎳狈降膰蓝吧f里大地,覆蓋著層層冰雪,千萬里長空,飛滿了飄舞的雪花?!?/p>
這一層,總寫北中國的嚴冬景色。第一句,“北國”點明了描寫的區域,“風光”點明了歌詠的對象。第二、三句展開描寫,點出詞題“雪”,使第一句中的“風光”得到落實。“千里”、“萬里”承“北國”二字,寫空間之廣;“冰封”、“雪飄”承“風光”二字,言天寒之甚。第二句是靜景,寫地下;第三句是動景,寫天上,這樣就使動靜交織,天上地下交相輝映,只用八個字就勾畫出北國嚴冬特有的景色,顯示了作者壯闊的胸懷。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薄驳歉吲e目向長城內外望去,全被大雪覆蓋,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冰雪世界;而黃河的上游下游,一時間失去了它往日那奔騰的驚濤駭浪,全都結冰封凍。蜿蜒綿亙的群山,一片皆白,猶如一條條銀色的長蛇婆娑起舞;此起彼伏的高原,好像蠟色的象群你追我趕奔向遠方;縱目極望,銀色的群山和高原,與飄雪的天空連在一起,仿佛要和老天比試誰高誰低誰弱誰強一樣。〕
這一層是對“北國風光”的雄偉景象作具體形象的描繪?!巴笔穷I字,從第四句一直領到第十句,表明這些都是眺望所見,都是“望”的對象。又分兩層展開詩意。前四句表現“雪”景的氣魄和威勢。“長城內外”,是南北縱覽;“大河上下”,是東西環顧。所寫空間遼闊,與前文的“千里”、“萬里”相承?!拔┯嗝А保敲鲗懷?,“頓失滔滔”,是暗寫雪,一明筆,一暗筆,把“雪”鋪天蓋地籠罩一切的氣勢表現得恰到好處。
詩人筆下的“北國風光”,實際上也是對當時反動統治下的中國北方“冰封雪飄”政治形勢的象征性描寫。詩人特意將那孕育著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大河”,那象征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抵御侵略的光榮傳統的“長城”入詩,這就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鼓舞著全國人民奮起保衛我們美麗富饒的祖國河山。
后三句,進一步活畫出冰封雪蓋下北國山原的色彩、形態和精神?!般y”、“蠟”是寫色,“蛇”、“象”是繪形,“舞”、“馳”化靜為動,賦予“山”、“原”以蓬勃活躍的生命力?!坝弊只療o意為有意,把“山”、“原”人格化了。
可以想象:那如飛似舞的群山,那如奔似馳的高原,“欲與天公試比高”,富有積極向上的戰斗精神,不正象征著那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抗日救亡運動風起云涌,洶涌澎湃,形成全國范圍內的轟轟烈烈的抗日高潮嗎?
綜述之:在北方,大雪紛飛的天氣,最能體現祖國山河雄偉的莫過于長城、黃河、群山和高原。這些景物在冰封、雪飄的襯托下,使北國風光更加雄偉壯觀。因為是詠雪,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是一個“白”字。“莽莽”的長城內外,失去浪濤的大河,“銀”色的群山,“蠟”色的高原,展現出一個無邊無際的銀裝世界。其中長城、大河的靜景,群山、高原的動景,相互映襯,使祖國山河更加充滿活力。詩人給群山和高原灌注了活躍的生命,大自然被寫得生氣勃勃、壯麗非凡,反映了詩人的廣闊胸懷和氣壯山河的巨大魄力。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薄泊窖╈V天晴的日子,雪白的大地披上了紅色的盛裝,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嬌美艷麗?!?/p>
上層七句是實寫,寫眼前的雪天的風光,著重從雄偉上落筆;這三句是虛寫,寫想象中的“晴日”風光,主要從艷麗上描寫。“須”字,在時間上表示指日可待,在情緒上顯示出急切地向往?!扒缛铡?,是對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預見?!翱础弊峙c前文的“望”字相對,統領著以下兩句擬人化的描寫?!凹t裝”與“素裹”對仗,濃淡相襯,妖艷明麗?!胺滞庋龐啤保焉祥牭膶懢笆闱樽饕皇帐?,含蘊著對祖國更美好的明天的熱烈呼喚。可以想象,待到雪后初晴,天上的麗日紅艷艷,地上的積雪白皚皚,上下交輝,光彩煥發,河山穿上新裝,日月換了新天,這就是革命在全國勝利后,萬戶紅旗、萬家春色的寫照。這樣把眼前的雪景和想象中的雪景結合起來,寥寥幾筆就給畫面涂上了明快清新的色彩。
今天,這個“晴日”的萬丈光芒,正沐浴著神州大地。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前夕指出這個必將來臨的“睛日”,在當時對于鼓舞全國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具有何等振奮人心的力量!
上闋俯視萬里江山,下闋縱覽百代歷史。
下闋由寫景轉為議論,從壯闊的宇宙空間寫到悠久的歷史長河。通過評論封建歷史人物,表達了無產階級雄視百代、把握今朝的壯志豪情。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薄参覀冏鎳暮由绞沁@樣的壯麗多姿,引得歷史上無數的英雄豪杰競相愛慕,為之傾倒。〕
這層承上啟下,過度極為自然。第一句承接上半闋所寫的“北國風光”,而作一收束;“如此”總括了上闋所寫的整個內容,高唱詠嘆,將上闋愛國主義激情作一總匯。第二句領起下闋,“引”字接得極為自然,由上闋對“北國風光”的贊美——寫景抒情,過渡到下闋對祖國悠久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評論——論史抒情上。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可惜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漢武帝,在文學才華上略微差一點,在治理國家方面有不少地方考慮得不夠周詳;唐太宗、宋太祖,在文采風華上也稍有遜色,統治天下的政績也不是那么理想;稱雄一世的“天之驕子”元太祖成吉思汗,只知拉滿長弓射大雕逞高強?!?/p>
這一層用一個“惜”字,總領以下七句。這里雖然只舉了五個歷史人物,實際上卻寫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所舉歷史人物,都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杰出代表,他們都想使自己成為錦繡河山的主人,他們也曾為祖國大好河山的統一做過努力,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在建立和發展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一國家方面,都建立過歷史的功績。特別是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堅持革新,反對復古,第一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歷史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但詩人巧設了“文采”、“風騷”、“射大雕”三個非實指性的側面,用“略輸”、“稍遜”、“只識”三個表輕微程度的貶義詞,委婉含蓄地寄寓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很有分寸地指出了他們的不足之處,暗示出這些“英雄”人物的歷史局限性。他們所代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統治,使中國社會發展長期停滯不前,以致造成近代和現代史上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落伍。
歷史上的“無數英雄”,他們沒有也不能使“如此多嬌”的江山“分外妖嬈”,他們不是“多嬌”“江山”的真正主人,而決定歷史命運的是人民大眾。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信心百倍地高唱出了: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薄策@些英雄人物及其所建立的功業,都已經成為過去了,他們雖曾叱咤風云威名遠揚,但不過是視天下為己有的封建帝王。真正稱得上英雄豪杰的,還是當今先進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他們是革命的先鋒,國家的棟梁!〕
“俱往矣”三個筆力千鈞的大字,呵退了那些封建階級的代表人物,收束了千年歷史。詩人又猛轉筆鋒,唱出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簇擁出新時代的英雄——新興的無產階級。在當代無產階級面前,一切剝削階級的“英雄豪杰”,都顯得黯然失色。只有無產階級才是“多嬌”“江山”的真正主人,才能治理好雄偉壯麗的祖國河山。這三句在全詞中是思想的高峰,深刻地說明了這樣的歷史結論: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是今天中國歷史的主人,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使中華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對人類做出新的貢獻。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边@是對無產階級革命最崇高的評價,是對新興的無產階級,對英雄的革命人民的衷心贊美。
歷史的時鐘按照毛澤東同志的預言敲響了!
1949年10月1日,旭日東升,朝霞萬丈。五洲四海,回響著毛澤東同志宏亮的聲音: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中國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新篇章開始了。
【綜述】
《沁園春·雪》是一首豪邁奔放、雄視百代的名篇,意境高遠,氣勢雄渾,褒貶分明,是毛澤東同志詞中的代表作。
這首詞把寫景、抒情、議論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有力地表達了主題。
上闋寫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景突出了北中國的“風光”,從“冰封”、“雪飄”兩個角度寫,“莽莽”的“長城內外”,似蛇舞的“銀”色的群山,如象馳的“蠟”色的高原,是寫“雪飄”雪蓋的景象;“頓失滔滔”的“大河”,是寫“冰封”;“紅裝素裹”,是寫“晴日”的雪景。這樣,描繪出了祖國山河的壯美,也寄寓了強烈的熱愛祖國山河之情。特別是“欲與天公試比高”、“分外妖嬈”等詩句,是寫景,更重在抒情,表現了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表達了對祖國美好未來的熱切向往。
下闋論史抒情,抒情言志。論史,評價了五個歷史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們武功雖盛,但“文采”略輸一籌,“風騷”稍遜一籌?!熬阃印?,千古英雄,已成陳跡,連同他們的業績都已經成為過去了。這是議論,也寓以抒情,特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既是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最高評價,也表達了對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的衷心贊美之情。
這樣,詞的主題思想才得以充分有力的表現。
全詞構思巧妙,起筆直寫所詠之意,扣題,始而作總括描述,繼而以“望”字領起,連用七句作細致描繪,又以“須晴日”巧妙一轉,從“北國瑞雪圖”引出一幅“北國雪霽圖”,把讀者從一個玉砌銀裝的境界引進一個紅彤彤太陽與白皚皚積雪互相輝映絢麗多彩的境界。下闋,先以“江山如此多嬌”總結收束上文,又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引出下文的種種評論。然后,又以“惜”字領起,連用七句縱論千古英雄人物。最后,以“俱往矣”三字收住前文,引出另一層新意。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這首詞在藝術上造詣很高,可以說是我國詩詞寶庫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上一篇:《陌上?!吩慕庾x|賞析綜述|題解
下一篇: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原文解讀|賞析綜述|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