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離思·其四
曾經①滄海②難為水③,除卻④巫山不是云⑤。
取次⑥花叢懶回顧,半緣⑦修道⑧半緣君。
【注釋】
①經:經歷。
②滄海:大海。因海水呈蒼青色,故稱滄海。
③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
④除卻:除了。
⑤除卻巫山不是云:取自宋玉《高唐賦》,指楚懷王曾游云夢高唐之臺,晝寢而夢,見巫山之女。她離別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背醯┏曋缙溲?,因此就為她立廟號曰“朝云”。
⑥取次:隨便,任意。
⑦半緣:一半是因為。
⑧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處指的是品德學問的修養。
賞析
元稹(公元779年—公元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八歲喪父,母親親授書傳。十五歲時即以明兩經擢第。二十一歲仕河中府,二十五歲登書判出類拔萃,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八歲列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為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后歷通州(今四川達州市)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公元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為尚書左丞,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卒于武昌軍節度使任上。年五十三歲,贈尚書右仆射。稹自少與白居易唱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其與白居易齊名,并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著有《元氏長慶集》。
此詩是詩人為悼念亡妻韋叢(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女)而作,韋叢出身名門,美麗賢惠,二十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后生活清貧,而她毫無怨言。二十七歲不幸早逝,詩人為此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并寫了很多懷念她的詩篇,篇篇感人至深。其中《離思》共有五首,以第四首最為珍品。詩人化用典故,取喻極高。以滄海和朝云來形容亡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詩人用花叢來形容別的女子,表明自己已經對其他女子沒有興趣。并在尾句點名了原因,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是因為對亡妻的懷念。寫得如此真實,如此坦白,更加反襯出詩人對亡妻堅貞不渝的愛情和深深的懷念之情,讀來動人肺腑,催人淚下。
上一篇:古詩《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劉禹錫·秋詞·其一》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