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其十四
息徒①蘭圃②,秣馬③華山。
流磻④平皋⑤,垂綸長川⑥。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⑧。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⑨。
郢人⑩逝矣⑾,誰與盡言。
【注釋】
①息徒:休整步卒。
②蘭圃:有蘭草的曠野。
③秣馬:飼馬。
④磻(bō):以絲繩系箭射鳥為戈,再系石塊于絲繩上為磻。
⑤平皋:水邊之地。
⑥垂綸長川:綸,釣絲。呂尚(姜太公)未出仕時曾垂釣渭濱,后常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
⑦五弦:樂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⑧太玄:大道之意。
⑨得魚忘筌: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語出《莊子·外物》,是說語言是表達玄理的手段,目的既達,手段就不需要了。
⑩郢人:指匠石斫堊的典故。語出《莊子·徐無鬼》,說郢地(春秋時楚國國都,今湖北江陵一帶)有一人,以白土涂鼻,令匠石以斧削之。匠石斧落,白土已凈,而郢人毫發無損,面無懼色。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搭檔去表演了。
⑾郢人逝矣,誰與盡言:是說兄長嵇喜一去,再也找不到和自己言詞投機之人。
賞析
嵇康(公元224年—公元263年),字叔夜,譙國铚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與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嵇康在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釋私論》),為“竹林七賢”之首。在整個魏晉文藝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極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藝家和哲學家。他精通音律,“廣陵散絕”體現的是嵇康作為一個偉大音樂家的悲劇。
嵇康生性狂放曠達,傲世悖禮。他雖然“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可秉性難移。正是因為他性情剛烈,肆意直言,為當時統治者所不容。嵇康被牽連入獄以至于被殺,都與他剛直的個性不無關系。
這首詩是詩人想象嵇喜在行軍之暇領略山水樂趣的情景。講他休息之時在山坡上牧馬,在草地上射鳥,在長河里釣魚。目送歸雁,信手撫弦。身體徜徉在天地之間,心神游離于九天之外。這與其是說嵇喜,還不若是說詩人自己對天地自然的向往。而最后兩句運用典故,道出了詩人對從軍遠去的兄長的惋惜和牽掛之情。
上一篇:古詩《崔顥·黃鶴樓》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張志和·漁歌子》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