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潤色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通過增減語句字詞或筆畫以及改變句讀的方式使變句與原句產生迥然不同、大異其趣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微殊。
[例釋]根據潤色的方式,可分為3類:
(1)增減字詞。
例1:電影《夜宴》中,當所有的大臣都稱婉后為“皇后”、齊呼“叩見皇后”的時候,只有幽州節度使裴洪一人高呼:“叩見皇太后。”
例2:甲:你是我所認識的朋友中最出色的一位。
乙:謝謝!你也不錯。你是我所認識的朋友中最色的一位。
例1《夜宴》中厲帝謀朝篡位,害死了自己的兄長,并占有艷麗的嫂嫂婉后,滿朝文武大臣為了保護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和性命,投厲帝所好,稱婉后為“皇后”。“皇后”這一稱呼表明朝臣不僅承認了厲帝篡位的合法性,而且默認了他占有嫂嫂的合理性。然而,耿直、忠誠的幽州節度使裴洪不愿意同流合污,他毅然稱婉后為“皇太后”。“皇太后”只比“皇后”多一個字,然而這一個字力有千鈞,將正義與邪惡、忠誠與背叛、大義凜然與茍且偷生表現得分外鮮明。例2“最出色”是最優秀的同義詞,含有贊揚、佩服、肯定等褒義情感,而“最色”則大異其趣,由高雅跌入卑俗,包含著強烈的譏諷貶義色彩。
(2)增減筆畫。
例3:從前有個進士老爺,專橫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節,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鎮上有位窮秀才見了,露出鄙視的神態,趁夜色悄悄在對聯上添了幾筆,變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第二天早上,老爺一看,氣得當場暈了過去。
例句中窮秀才并未對原對聯的詞語進行增刪,而是巧妙地在詞語文字的筆畫上做文章,通過增長筆畫(士→土)和增加筆畫(夫人→失夫)對專橫跋扈的老爺進行了無情的嘲弄。
(3)改變句讀。
例4:一位吝嗇的主人看見天下雨了,但他不想留客人吃飯住宿,因此拿起筆寫下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句子。客人看完之后,微微一笑,拿起筆將標點符號稍加改動,變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例5: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一首七言絕句,有人將標點符號稍微挪動一下,成為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標點符號雖小,但作用卻不可小覷,用得好、用得妙,能起到語言文字難以達到的效果。例4中吝嗇的主人不想留客人吃飯住宿,客人不易一字,只是將標點符號稍加改動,就形成了與主人原意截然相反的句子,表現了客人的機智和幽默。例5由七言詩變為長短參差的詞完全是標點的功勞,雖然改動前后的詩與詞在語義上差別不是很大,但詞將“欲斷魂”獨立開來,愈加突出了行人凄清孤寂、傷心欲絕的內心,在“何處”斷開,用“?”號發問,則突出行人尋找酒館借酒消愁的急切心理。
上一篇:什么是否定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施受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