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滿懷激情作《秋浦歌》
《秋浦歌》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這首詩是詩人再游秋浦時所創作的。全詩內容豐富,情感深厚,從不同角度歌詠了秋浦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同時在歌詠中又或隱或現地流露出憂國傷時和身世悲涼之嘆。
有一年,詩人李白從北方的幽燕地帶南歸,第二年又應一個朋友的邀請,到南陵等地漫游。南陵西面一百多里有個秋浦湖,風景十分優美。湖畔山路曲折,茂林幽深。綠竹環抱的村莊里,村民們種田打魚。
夏天,采蓮的姑娘們蕩著小船在接天的蓮葉中出沒,不時傳來歌聲和笑聲。這里山上盛產銅礦。當地財主招了許多工人采礦煉銅,在秋浦湖邊造起不少煉銅的爐子,工人們日日夜夜用炭火把黃澄澄的銅冶煉出來。
有一天夜里的月光明朗,李白和朋友來到煉銅爐前參觀。只見處處爐火熊熊,映照著天空大地,迸發出千萬朵銀花般的火星,四周彌漫著一團團紫色的煤煙,爐火火星交錯在一起,景象非常壯觀。
那冶煉工人的臉龐,個個被爐火燒得通紅通紅,他們一面揮舞著強壯有力的手臂緊張勞動,一面唱著高亢粗獷的民歌。這嘹亮的歌聲,似乎把秋天寒涼的湖水也激起了層層漣漪……李白出神地看著,感動極了。
詩人李白從未見過這種熱烈勞動的景象,就滿懷激情地寫下了一首詩: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白在秋浦湖,大部分時間過得很愉快,詩興大發,一共做了十七首《秋浦歌》,上面這首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壯志未酬的痛苦,長久積郁在詩人心中沒有消退。特別是上年,他在幽燕地區看到的殺氣騰騰的景象,一直使他不能忘懷。大軍閥安祿山在那里招兵買馬,造兵器,囤軍糧,甚至將來當皇帝后封官用的錦衣紫袍,都在積極準備著。
李白預感到大禍就要臨頭,不禁登上戰國時期昭王為求賢地而造的黃金臺,慷慨賦詩。然而,當今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皇帝,即使聽到了他的呼聲,又怎能理解他為國的忠心?
這種憂思是無時不在、一觸即發的。這天早上,李白在朋友家梳洗,對著銅鏡一照,忽然發覺頭上的白發又增加不少。這時,他心里的愁思、郁閉、感慨……一齊交集,想到自從被朝廷中一些權貴排擠,離開長安以來,時間已經過去近十年,事業卻一無所成,現在出世心切,意欲遁跡江湖,豈不是令人可悲可傷?于是吟道: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白發長到三千丈,心里的憂愁就像這白發一樣深長。對著鏡子照照自己,不知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得來的這滿頭白發?
這也是《秋浦歌》中的一首。正因為李白的愁悶和抑郁心情太深長,實在難以排遣,他用“白發三千丈”這樣夸張的句子來形容;正因為受的挫折很多,他連何時何地為憂愁而生秋霜,也記不清了。
上一篇:李白有感揮寫《子夜吳歌》
下一篇:李白暢快創作《早發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