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①見臨洮②。
昔日長城戰③,咸④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注釋】
①黯黯:同“暗暗”。
②臨洮:古縣名,因縣城臨洮水而得名。今甘肅岷縣一帶,是長城的起點。唐代為隴右道岷州的治所,古時這里常常發生戰爭。
③長城戰:公元714年(開元二年)舊歷十月,吐蕃以精兵十萬寇臨洮,朔方軍總管王晙與攝右羽林將軍薛訥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來谷口、武階、長子等處大敗吐蕃,前后殺獲數萬,獲馬羊二十萬,吐蕃死者枕藉,洮水為之不流。詩中所說的“長城戰”,指的就是這次戰爭。
④咸:都。
賞析
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其中蘊涵了詩人對黷武戰爭的反對情緒。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節,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后四句寫臨洮這一帶沙漠地區,一年四季,黃塵彌漫,戰死者的白骨,雜亂地棄在蓬蒿間,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這里沒有一個議論字眼,卻將戰爭的殘酷極其深刻地揭示出來,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極其高妙。
上一篇:古詩《王建·原上新居(二)》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維·渭川田家②》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