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集句詩創作考察(雍乾時期)
清世宗雍正(1723~1735)、高宗乾?。?736~1795)兩朝共有73年,略少于順康兩朝的78年,占“大清十帝”總年數的27%?,F依據相關文獻,對其間集句詩集(卷)的情況進行考察。
1.徐鵬《集杜詩詞》二卷,已佚。《清代杜詩學文獻考》“徐鵬《集杜詩詞》二卷”條載:
徐鵬,字鳴九。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本業儒,后成武進士。周采泉稱其為順治時武進士(《杜集書錄》外編卷五《集杜和杜戲曲類》),考《同治上江兩縣志·科貢》,徐鵬乃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武進士,則其應為康熙時人。詩、古文、小令皆擅場,兼工書。為人謙抑方潔,士林咸重之。兵部將選為守備,以兩兄沒、親老,辭不赴。終父母之世,而鵬已年老矣。衣粗食淡,舉止怡然。素善酒飲,可四五十器不改矩步。著有《虛白齋集》三十卷、《集杜詩詞》二卷。生平事跡見《同治上江兩縣志·耆舊中》?!都旁娫~》二卷,《同治上江兩縣志·藝文中》著錄。已佚。
2.程琦《集杜各體詩》,已佚?!肚宕旁妼W文獻考》“程琦《集杜各體詩》”條載:
程琦,字再韓。桐鄉(今屬浙江)人??滴踱陨艢獗挤?,作長律援筆立就。性喜杜,有《芳嵕詩稿》。生平事跡見《(光緒)桐鄉縣志·藝文志》?!都鸥黧w詩》,《(光緒)桐鄉縣志·藝文志》著錄,已佚。
3.葉亮《集杜詩》,已佚?!抖偶瘮洝で宕帯份d:
《集杜詩》,[清]葉亮撰。清慈溪(今屬浙江)人,一說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滴跛氖四辏?709)進士,官定陶知縣。著有《集杜詩》,《(光緒)慈溪縣志·藝文志》著錄。已佚。
4.汪永開《集唐詩》二卷,不知存亡。《湖北藝文志補遺》卷四《集部一·別集一》載:“《好景堂詩》一卷、《集唐詩》二卷,清汪永開撰(《桃潭合鈔》)。永開,字鶴江,黃岡人。雍正丙午(1726)舉人,揀選知縣。”
5.張恩閎《集唐詩》一卷,今存。《清人別集總目》“張恩閎”條載:“《集唐詩》六十首1卷《洋煙詩》1卷,手抄四種詩集合抄本(北師大);《集唐詩》1卷,乾隆兩間書屋刻本(南圖)。[附]張恩閎,錢塘人?!?/p>
6.陳本《集杜少陵詩》二卷,今存;《月詩集杜》一卷,不知存亡。《清人別集總目》“陳本”條載:“《集杜少陵詩》2卷,乾隆刻本(南圖)?!薄肚宕旁妼W文獻考》“陳本《集杜少陵詩》二卷”條載:
陳本,字汝立,號筠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都派倭暝姟范?,有乾隆刻一卷本,現藏南京圖書館。是書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內編730首,外編321首,另剩五百余聯。所集均為五律,已刊者僅一百首。另《八千卷樓書目》卷十七《集部·別集類》著錄陳本有《月詩集杜》一卷,刊本,疑即《集杜少陵詩》。
7.周夢華《鴻軒集唐草》一卷,今存。周夢華,事跡不詳。《清人別集總目》“周夢華”條載:“《鴻軒集唐草》1卷,乾隆原刻本(南圖)。[附]周夢華,吳縣人?!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匪d同。
8.遜志主人《遜志齋集唐梅花百詠》一卷,今存。遜志主人,事跡不詳。《清人別集總目》“遜志主人”條載:“《遜志齋集唐梅花百詠》1卷,乾隆刻本(北圖、南圖)?!?/p>
9.許廷錄《續剪綃集》一卷,不知存亡?!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硎恕吧诳滴跏迥曛潦拍辏?676~1680)”中“《東野軒詩》三卷《文集》”條載:
許廷錄撰。廷錄又名逸,字升聞,號適齋,別號東野,江蘇常熟人。工書山水花卉,深求聲律,又喜填詞度曲。年六十五卒??滴跛氖四辏?709)自定《東野軒暇集》二卷,皆散曲與雜文,南京圖書館藏稿本……另有《續剪綃集》,未見……
按:《剪綃集》乃南宋李龏所著集句詩集,據此推測,許廷錄《續剪綃集》當也是集句詩集。
10.王霖《集句詩》二卷、《弇山集杜》四卷、《弇山集陸》四卷,今皆存。《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十八“生于康熙十五年至十九年(1676~1680)”中“《弇山詩鈔》二十二卷”條載:
王霖撰。霖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字雨豐,又作雨楓,號弇山,浙江山陰人。康熙四十四年舉人,考授內閣中書,后改授直隸南宮知縣,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辭。此集又名《浙東前七子弇山詩鈔》,道光五年開雕,七年刻成,前有陸以莊、顧皋、郎葆辰、朱方增序,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其詩全集六十卷,五世孫蘅編刻三分之一,卷一至十八系古今體編年詩,自康熙三十四年迄乾隆十四年;卷十九、二十為集句……
《清代杜詩學文獻考》“王霖《弇山集杜詩鈔》四卷”條載:
(王霖)著有《弇山詩鈔》、《弇山集杜詩鈔》四卷、《弇山集陸詩鈔》四卷、《伏枕吟》一卷。生平見傅汝桂編、王蘅補注《山陰王弇山先生年譜》。《弇山集杜詩鈔》四卷,為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此書又名《杜工部詩集句》,未見。
據網上《吉林大學圖書館古籍文獻庫·善本》所載,該館有《弇山集杜》四卷,乾隆二年刻本;又有《杜工部詩集句》四卷,清乾隆間刻本。據《中國書網·稀缺代尋分站》,有《弇山集陸》四卷一冊,清鈔本。
11.汪沈琇《集唐詩》,今存。《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十八“生于康熙十五年至十九年(1676~1680)”中“《太古山房詩鈔》二十四卷”條:
汪沈琇撰。沈琇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字西京,號荼圃,江蘇常熟人。光緒《蘇州府志》卷一三八著錄其右《荼圃詩集》無卷數、《太古山房詩鈔》二十二卷。雍正間已刻《太古山房詩集》一卷,上海圖書館藏。此《太古山房詩鈔》十六卷、《詩鈔別集》六卷、《詩鈔補遺》二卷,皆沈琇自定,正集及別集原缺各二卷,咸豐間曾孫承糦增《補遺》二卷,謀梓未成,此即付梓鈔本七冊,實為二十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前有沈德潛雍正六年(1728)序,又陳祖范序及荼圃畫像,有咸豐二年曾孫承糦目錄后跋。詩編年,所存行卷起康熙十四年(1675),止乾隆七年(1742)。正集有《婁江集》、《一角三樓集》、《再集》、《西三間集》、《桐溪集》、《勞勞集》、《循陔集》、《環秀集》、《宣城集》,別集分《依樣集》、《聯句集》、《唱和集》、《集唐詩》。每集前有自撰小序,后有諸家跋尾……
12.張漢《留硯堂集古詩》,今存?!肚迦藙e集總目》“張漢”條載:“《留硯堂集古詩》,刻本(山東師大)?!鄹剑輳垵h(1680~1759),字月槎,一字蟄存,石屏人??滴?2年進士,由檢討出為河南知府?!痹颇鲜D書館《云南地方文獻概說》載:“張漢所著書總名《留硯堂集》,內厘十七集:曰《刪后草》三卷……附《集古詩》一卷,乃集古之作,未志年歲,凡一百首……”
13.呂法曾《集古詩》一卷,今存?!肚迦藙e集總目》“呂法曾”條載:“《力園詩草》10卷《集古詩》1卷,乾隆新安呂氏刻本(豫圖、上圖、中科院、人大、洛陽)。[附]呂法曾(1684~1750),字宗則,號力園,新安人。康熙52年舉人,官祥符教諭。”《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十九“《力園詩草》十卷”條亦著錄此卷。
14.鄧铚《南州集杜》《吳越集杜》《江楚集杜》《北山集杜》《栲岑集杜》《北征集杜》《謁選集杜》《次韻集杜》《作吏集杜》《閑居集杜》《放吟集杜》《浪游集杜》《寓成集杜》《歸田集杜》等各一卷,今僅存《北征集杜詩》一卷。《樅陽風雅》“鄧铚”條載:
字功田,號栲岑。順治間(1644~1661)貢生,官唐山知縣。有《北山集》、《集杜詩》、《強恕堂集》。師若琪序:“栲岑令唐山,未數月輒遭罷去,而精神意致曠然浩然,無幾微見于顏面,宜其筆墨所到,風馳雨驟,無纖毫俗氣累其紙素也。”何令遠《北征集杜》序曰:“小巔神明變化于詩,其所集杜詩凡六種:有《南州集杜》、《吳越集杜》、《江楚集杜》、《北山集杜》、《栲岑集杜》,《北征》其一也。”原編徐璈云:“何序集杜六種外,又有《謁選》、《次韻》、《作吏》、《閑居》、《放吟》、《浪游》、《寓成》、《歸田》等集。劉深莊序曰:‘小巔自唐山解組歸,出其所撰集杜數十種,于杜詩千四百首中,左至右之,離之合之,若裁五色之云,成天孫之錦?!瘡埼亩诵蛟唬骸p于少陵詩深嗜而篤好之,嘗舉少陵古今體詩千四百首中皆能覆誦,凡登臨、贈答、感物、寫懷之作,皆集杜句而成,聲律對仗,累累如貫珠,讀者幾忘其為少陵之詩,只見其為小巔詩也。’”編者注:據以上各序所稱,“小巔”應為作者別名。
《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鄧铚《北征集杜詩》”條:“鄧铚,合肥(今屬安徽)人。康熙時人。生平不詳。《北征集杜詩》一卷,康熙刻本,現藏南京圖書館?!庇帧肚迦藙e集總目》“鄧鈺”條載:“《北征集杜詩》1卷,康熙刻本(南圖)。[附]鄧鈺,合肥人?!贝恕班団暋被驗椤班囪湣敝`。
15.汪麟《蔗亭梅花集句》二卷本、四卷本,今皆存?!肚迦藙e集總目》“汪麟”條載:“《蔗亭梅花集句》2卷,乾隆2年清稿本(皖圖)?!墩嵬っ坊洹?卷,乾隆枕善樓精刻本(南圖、皖圖、復旦)。[附]汪麟,歙縣人?!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硎拧吧诳滴醵曛炼哪辏?681~1685)”中“《蔗亭梅花集句》四卷”條云:
汪麟撰。麟字圣來,號蔗亭,又號鋤月老人,安徽黃山人,自署天都籍。生平喜梅,取唐宋元明以來諸名人之作,摘其詠梅佳句,仿王安石等集句之例,為《蔗亭梅花集句》四卷,乾隆六年枕善樓刻,復旦大學圖書館藏。詩凡七言絕句四百首,有吳銳、孫浴、汪芳藻序,又有自序及胡期恒、魏嘉瑛、程夢星等跋。集句為詩,始于晉洗馬傅長虞,宋代王安石、文天祥等皆喜為之,此則專集梅花詩句。
16.李鍇《廌青山人集杜》一卷,今存。李鍇(1686~1755),字鐵君,自號廌青山人,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屬漢軍正黃旗。李鍇是清初詩壇盛名一時的“遼東三老”之一,著有《尚史》?!渡惺贰肪硪话倨吣└狡湫鳎?/p>
李眉山,名鍇,字鐵君。其先居瑯琊,后遷遼,世傳為遼東李氏。父輝祖,以操行敦厚,且積功,歷官楚制軍、晉司寇,嘗為蜀方伯。生眉山,遂以為號云。眉山故貴介,然家無余資,以先人之廉也。好讀書,務窮源本。為古詩,有漢魏陶謝風,其他得少陵神采,而屏絕龐雜,以故以詩傳。若其有良史材,則人莫之識。積二十年,著《尚史》,凡八十余萬言。貫《左》、《國》之離析,補龍門之遺失,訖秦嬴,始于五帝,班掾以下莫能及也。素貧,不得刊布,惜哉惜哉。眉山既肆于文,不樂仕進。門功凡八職,輒病不就襲。居于盤,與田父野老相周旋。筑室廌峰,又自號廌青山人。歲丙寅年(1746),六十有矣。
《販書偶記》卷十五載:“《廌青山人集杜》一卷,鐵嶺李鍇撰。乾隆間關中李日初精刊。鍇著有《尚史》,四庫已著錄?!督蕹布?、《后集》,已見《四庫存目》?!贝吮窘翊婺祥_大學圖書館。據《清人別集總目》又有清刻本,藏于北圖、粵圖。
17.陳榮杰《集唐詩》四冊,今存。陳榮杰(1689~1755),字遂南,號無波、慕陵,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市志》卷三十七《藝文》載:“《慕陵詩稿》,清會稽陳榮杰(字遂南,號無波)撰。清光緒十三年(1887)青藤書屋翻刻本。”同卷又載:“《香夢詞》,清會稽陳榮杰(字無波,號慕陵)撰。民國《紹興縣志資料第二輯·書目》著錄。”《集唐詩》手稿本四冊,不分卷,約共五百余首,末附詩余集唐三首。藏臺灣中央圖書館。
18.張坊《集唐詩》一卷,不知存亡。張坊(1698~1774),字和五,湖南湘潭人。乾隆十九年(1754)任曲沃縣令。光緒間所修《湖南通志》卷二五五載:“《敦好堂文集》、《湘帆詩集》、《集唐詩》,湘潭張坊撰。”光緒間所修《湘潭縣志》卷十載:“《集唐詩》一卷,張坊撰?!?/p>
19.崔應階《梅花集句》一卷,今存?!吨袊鴼v代名人字號室名辭典》“拙園”條載:
崔應階(?~1780),字吉升,號拙園,自稱研露老人、研露樓主人。清代詩人、戲曲家。江夏(今湖北武漢)人,蔭生。歷任順天府通判、山西汾州府知府、湖廣、閩浙總督等。好稗官野史,工詩善曲。著有《煙花債》傳奇四折、《雙仙記》傳奇二卷、《情中幻》傳奇四折、《拙園詩草初集》一卷、《拙園詩草》十卷附《梅花集句》一卷,另有《治河圖》一卷等。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二十二“生于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九年(1696~1700)”中“《拙圃詩草》十卷”條載:
崔應階撰。應階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字吉升,號拙圃,別號研露樓主人,湖北江夏人。由順天府通判擢山西汾州府知府。乾隆間官至左都御史。長于戲曲,著有《情中幻》、《雙仙記》、《煙花債》等傳奇。所撰《拙圃詩草》四卷……晚年自輯重編,匯為十卷,乾隆三十六年(1771)自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
20.朱廷璋《西湖百詠(集唐)》,東北師大圖書館今存清抄本。《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5年第1、2期發表了施樂的整理本。朱廷璋,事跡無考。雍、乾時期,有樂工朱廷璋參與了《弦索調時劇新譜》等書的修訂工作,可能即是其人。
21.商盤《拾翠集》五卷本、十卷本,今皆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吧诳滴跛氖曛了氖哪辏?701~1705)”中“《質園詩集》三十二卷”條載:
商盤撰。盤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乾隆三十年(1767)。字蒼羽,號寶意,浙江會稽人。其先汴人。雍正八年(1730)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乾隆三年(1738)乞外任,授鎮江府同知,歷官太平、施南同知。乾隆十九年擢廣西慶遠知府,改云南元江知府。著詩幾及萬篇,自訂新舊詩八十卷。沈德潛剪蔓呈柯,微露本質,定為《質園詩集》三十二卷……其集別存三種……一為《拾翠集》五卷,前有劉大申序,眠云精舍鈔本,皆集句詩,南京圖書館藏;一為《拾翠集》十卷,清鈔本,集句詩,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22.喬億《集古》一卷,今存。喬億,字慕韓,江蘇寶應人,喬崇修之子。與沈德潛友善,工詩,有多種著述傳世。《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載其生卒年為1702~1788?!肚迦藙e集總目》“喬億”條載:“《素履堂稿》1卷《小獨秀軒近草》1卷《集古》1卷,稿本(上圖)。按:有清方宜田評?!?/p>
23.周應運《集陶詩》,不知存亡。周應運,公安(今屬湖北)人??滴跛氖荒辏?702)舉人,曾為襄城縣、蘭陽縣知縣。《湖廣通志》卷三十六《選舉志》:“康熙四十一年壬午鄉試榜”有:“周應運,公安人。知縣。”《河南通志》卷三十七《職官八·蘭陽縣》載:“周應運,湖廣公安人。雍正三年(1725)任?!逼浜蟆断宄强h》條載:“周應運,湖廣公安人。舉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庇纱?,可推知其當生活在康雍乾時期。《湖廣通志》卷五十七據舊《通志》載:“皇清周應運,善化諸生,讀書尚氣節,不隨世俯仰。杜門著述,年七十余,猶挑燈夜坐,手不釋卷。所著有《蒲園集》及《集陶詩》?!?/p>
24.張紹懿《集唐紀年詩》一卷,不知存亡。張紹懿,字克宏,華亭(今屬上海)人?!督贤ㄖ尽肪硪话偃摹坝赫辏?724)補行癸卯正科·北榜”條有:“張紹懿,華亭人。”由此推知其當主要生活在雍乾時期。嘉慶間《松江府志》卷七十二載:“《集唐紀年詩》一卷,國朝張紹懿克宏著。”
25.唐欣若《集唐詩》,不知存亡。唐欣若,生平、事跡不詳。鄭燮(1693~1765)嘗為其《集唐詩》作序云:
集唐詩,則必讀唐詩,而且多讀唐詩。自李、杜、王、孟、高、岑而外,極幽極冷之詩,一旦火熱,使得翻閱于明窗凈幾之間,此亦天地間一大快事也。讀唐詩,則必鉆其穴,剖其精,抉其髓,而后能集之。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之心,即為我之心。常覺千古之名流高士,儼聚一堂,此又天地間一大快事也。集唐之難,不得參差錯落,謬托于古;必須五七言律,字字對仗精工,而又流利通活。往往有六句七句,獨欠一句,左對右對,皆不得妥,三月兩月,搔首搔耳,而其句不成。及一觸忽然得之,如獲異寶,如釋滯疾,此又天地間一大快事也。有時集句已成,頗自得意,而亦少有未安。良朋好友猝至,指之曰某句未妥,則心病一挑,不能藏匿。而又有一友從旁曰:以某句對之,何如?頓覺天衣無縫,如鑄成的,如樹上結的,如圣嘆之有龂山相資相助,皆得并傳于世,此又天地間一大快事也。唐君欣若,自能詩,而又好集唐詩。集之久,而己詩俱廢,蓋以專一而得神奇者也。夫唐人之詩,舊詩也,讀之千古長新,得君之集而更新,滿紙皆陸離斑駁。今人之詩,新詩也,但覺滿紙皆陳飯土羹。與為彼之作,正不如君之集也。問序于愚,愚何能序?唐君之甘苦閱歷,約略言之,非為唐君言之,為后之學詩學文者言之也。乾隆己卯,板橋鄭燮撰。
“乾隆乙卯”乃乾隆二十四年(1759),鄭既然已讀過唐欣若的《集唐詩》,則表明該集此前已經結集,并且即將付梓了。
26.齊召南《寶綸堂外集》十二卷,《雙觀堂集句》四卷、附一卷,今皆存,《蘇杭集句》一卷,不知存亡?!肚迦藙e集總目》載:“《寶綸堂外集》(一名《寶綸堂集古錄》)12卷,光緒14年掃葉山房石印本(山大、臺灣師大);宣統3年掃葉山房石印本(南圖、豫圖、皖圖、川圖、贛圖、滇圖、閩圖、復旦、無錫、溫州)。按:滇圖藏本題齊太史外集……《雙觀堂集句》4卷附1卷,舊抄本(北圖)?!鄹剑蔟R召南(1703~1768),字次風,號一乾,晚號息園,天臺人。雍正7年副貢,乾隆元年召試博學弘辭,官至禮部右侍郎?!眳桖?、符曾、汪沆《杭堇甫先生事略》載:“(杭世駿)先生自言:‘吾經學不如吳東壁,史學不如全謝山,詩學不如歷[厲]樊榭?!R次風侍郎特嗜先生作,嘗集蘇詩及先生詩為一卷,題曰《蘇杭集句》?!薄肚逶娂o事》第8冊亦引吳振棫《國朝杭郡詩輯》載:“(杭世駿)先生居京師,賦《方境詩》二十四章,和者至千余人。齊侍郎召南尤愛其詩,因集蘇詩及《道古堂詩》為一卷,題曰《蘇杭集句》?!?/p>
27.齊圖南《集杜詩鈔》,不知存亡。《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齊圖南《集杜詩鈔》”條載:
齊圖南,字培風,號鯤池,天臺(今屬浙江)人。齊召南之弟。才思清逸,詩文古今體兼善,累薦不售。所著有《野見集》十六卷、《鳴鶴堂詩匯編》十一卷、《皆夢齋時文之卷》、《雜著》一卷、《木屑集》一卷、《集杜詩鈔》、《遺珍集》。生平事跡見《三臺詩錄》。《集杜詩鈔》,周采泉《杜集書錄》誤將作者署為“齊召南”。《臺州經籍志》卷三十三著錄,并引《天臺詩存》云:“尤喜集句,嘗集葩經文為《韻譜辨異歌》,自然成誦。至作《集杜詩鈔》,序集臺華句;作《遺珍集》,序集唐宋八大家文,俱極工巧?!蔽匆姟?/p>
28.永寧《鑄陶詩》一卷,今存。《清人別集總目》“石永寧”載:“《白山氓鑄陶》1卷,乾隆石觀??瘫荆ū眻D、上圖、北大)?!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吧诳滴跛氖曛了氖哪辏?701~1705)”中“《東村詩》一卷、《鑄陶詩》一卷”條載:
永寧撰。永寧字在山,號東村,又號白山,氏綽索羅,又姓石,滿洲正白旗人。居遼寧。左都御史觀保父。家饒于財,所撰《東村詩》,附于明德《寄閑堂詩集》,嘉慶間強恕堂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該館又藏其《鑄陶集》,別名《白山鑄陶》,僅一卷,有乾隆間石觀??瘫炯扒邂n本。永寧與陳景元、李鐵君稱遼寧三布衣?!栋似焖囄木幠俊穭e集載其有《寸寸集》,未見有書傳世。
29.柴才《百一草堂集唐》九卷,今存。柴才,事跡不詳?!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吧诳滴跛氖曛了氖哪辏?701~1705)”中“《百一草堂集唐》九卷”條載:
柴才撰。才字次山,號卯村,浙江錢塘人。所撰《百一草堂集唐三刻》九卷,鈔配乾隆間百一草堂刻本,南京圖書館藏。別本《百一草堂集唐初刻》二卷、《二刻》二卷、《三刻》二卷,清華大學圖書館藏乾隆二十五年百一草堂刻本,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張堅《梅花簪》傳奇有其所作序。
《清人別集總目》“柴才”條載:
《百一草堂集唐初刻》2卷《二刻》2卷《三刻》2卷,乾隆百一草堂刻本(魯圖、浙圖、贛圖、中科院、清華)。《百一草堂集唐詩三刻》9卷,乾隆百一草堂刻本(南圖)?!栋僖徊萏眉啤?卷,清抄本(上圖)。
30.梁瑛《字字香》一卷,今存。袁紹瑩、楊瑰珍《中國婦女名人辭典》“梁瑛”條載:
梁瑛(1707~1795),清代詩人。字英玉,號梅君,自號谷梁氏。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梁師燧之女,黃樹谷之妻。善詩詞,尤工于集古。著有詩集《字字香》,由女詩人林以寧為之寫序。
《歷代婦女著作考》載:
《字字香》一卷,(清)梁瑛撰?!逗贾莞尽?、《擷芳集》著錄(見)。瑛字英玉,號梅君,自號谷梁氏,梁師燧女,浙江錢塘人,黃樹谷繼妻。善詩,尤工集古。雍正八年庚戌(1730)精刊本。前有唐建中、曹學詩序,及女史林以寧序,黃慎記,女史徐德音題詞三首。凡詩一百八首,均為七言絕句,是集唐宋元人梅花詩句。中縫題《字字香》,《杭州府志》題作《梅花字字香草》,下題黃梅君夫人集……
31.王天慶《胡蝶集唐》一卷、《晚香堂詩集》,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濉吧诳滴跷迨曛廖迨哪辏?711~1715)”中“《帶山堂集》二十卷”條:
王天慶撰。天慶字力大,號放園,福建晉江人,雍正十年(1732)舉人。此《帶山堂集》,計文八卷、詩十二卷,約乾隆間刻,《續修四庫提要》著錄。詩輯八卷外,另《紀恩扈從詩》一卷,隨幸封岱時作;《登岱詩》一卷,專紀泰山景物;《雞冠花詩》一卷,專詠雞冠花三十首;《胡蝶集唐》一卷,集唐人詠蝶成句而為詩。其文多載遺聞逸事,可藉以賞鑒名物、資考時政。
據“中國書網·稀缺代尋分站”,又有《晚香堂詩集》,王天慶集句,清乾隆間刻本。
32.顧夔璋《集唐詩》一卷,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濉吧诳滴跷迨曛廖迨哪辏?711~1715)”中“《曲尺軒詩集》二十四卷”條載:“顧夔璋撰。夔璋字樹宸,號東昆,湖北襄陽人。乾隆十八年拔貢,官安徽廣德州州判……”《清人別集總目》“顧夔璋”條載:“《曲尺軒詩集》24卷《集唐詩》1卷,乾隆40年曲尺軒刻本(北圖、粵圖)。[附]顧夔璋,字東昆,襄陽人?!?/p>
33.曹培亨《曹孺巖集杜詩冊》《閑齋集句偶存》,已佚?!肚宕旁妼W文獻考》“曹培亨《曹孺巖集杜詩冊》”條載:
曹培亨,字汝咸,一作汝成,號孺巖。嘉興(今屬浙江)人。廩膳生,乾隆三年(1738)舉孝廉??儗W砥行,聚書松風堂,日事鉛槧,以著述自娛。工書精篆隸。著有《松風堂集》、《閑齋集句偶存》?!恫苋鎺r集杜詩冊》已佚,錢泰吉《跋曹孺巖先生集杜詩冊》云:“自來集杜詩者,文信公最著。蓋蒙難抗節,慷慨悲歌,與少陵忠君愛國之心異代同揆,信可謂詩史矣。然惟五言集句二百首,不及他體。近時梁山舟(梁同書)學士,各體皆備,《頻羅庵集》膾炙人口,不以書法掩也。鄉哲乾隆戊午(三年,1738)孝廉曹孺巖先生,績學砥行,工韻語,精篆隸,尤喜集老杜詩,惜多散佚。今惟庚辰歲(乾隆二十五年,1760)所集五言律五十六首,門人汪慎齋鑰秋、白大經所錄僅存……”
34.王祖肅《集蘇》一卷,今存?!肚迦藙e集總目》“王祖肅”條載:“《集蘇》一卷,清鈔本(北圖)。[附]王祖肅(1717~1792),字季龍,號敬亭,新城人。以生員考選州判,官至鎮遠知府。《敬亭自記年譜》,乾隆家刻本?!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吧诳滴跷迨迥曛廖迨拍辏?716~1720)”中“《集蘇》一卷”條載:
王祖肅撰。祖肅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字季龍,號敬亭,山東新城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生員選任州判,歷官常熟、句容等縣縣丞,擢震澤、武進等縣知縣,升安徽徽州同知,再擢江西建昌、貴州鎮遠府知府。此集清鈔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敬亭自記年譜》,記事止于乾隆五十七年春。
35.柴杰《百一草堂集唐詩附刻二編》四卷、《臨川集唐》一卷、《西湖集唐百詠》一卷,今皆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吧诳滴跷迨迥曛廖迨拍辏?716~1720)”中“《百一草堂集唐詩附刻二遍》四卷”條:
柴杰撰,杰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卒年不詳。字臨川,浙江錢塘人,才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時年七十。八秩賜國子監助教,繼其父業,喜集唐為詩。此《百一草堂集唐詩附刻二編》四卷,乾隆三十二年百一草堂刻,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又有鈔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別有《臨川集唐》一卷,清鈔本,桐廬縣圖書館藏;《西湖集唐百詠》一卷,輯入《西湖集覽》,光緒九年嘉惠堂丁氏刻,南京圖書館藏。
柴杰《臨川集唐》一卷?!肚迦藙e集總目》“柴杰”條載:“《臨川集唐》一卷,清抄本(桐廬)。……[附]柴杰,字臨川,錢塘人。”
36.李炤祿《律陶》一卷、《律唐》一卷、《律李》一卷、《律杜》一卷、《律選》一卷,今皆存?!肚迦藙e集總目》“李炤祿”條載:“《律陶》1卷《律唐》1卷《律李》1卷《律杜》1卷《律選》1卷,嘉慶刻云巖叢書本(《叢書綜錄》)?!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吧诳滴跷迨迥曛廖迨拍辏?716~1720)”中“《云巖叢書》九卷”條載:
李炤祿撰。炤祿字乙閣,湖北江陵人。年十九貢成均,選授黃平州吏目,旋調貞豐。乾隆間在世。所著輯入《云巖叢書》,計《琴劍集》、《鶴心偶寄》、《鴻爪留余》、《律杜》、《律李》、《律選》、《賦草》、《律陶》、《律唐》各一卷,嘉慶間刻,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荊州府志》卷五十七載,梓行于世者另有文集,今未見傳。
37.楊天培《西巖集唐稿》一卷、《西巖集杜稿》一卷,今皆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吧诳滴跷迨迥曛廖迨拍辏?716~1720)”中“《西巖詩鈔》十二卷”條載:
楊天培撰。天培字西巖,廣東大埔人。乾隆十三年(1748)進士。任官黔中,晚年休官歸里,以教讀為生。此集后附《集唐稿》、《集杜詩》各一卷,乾隆間刻,饒鍔等《潮州藝文志》著錄,今存,存詩六百余首。乾隆二十七年劉宗魏為之序。
《杜集敘錄》對二集也有一定的考察:
《西巖集杜稿》一卷,[清]楊天培撰。楊天培,字西巖。清大浦(今屬廣東)人。乾隆九年(1744)舉人。著有《潮雅拾存》、《西巖文稿》、《西巖詩稿》十二卷、《西巖集唐稿》一卷。
又有《西巖集杜稿》一卷,《(民國)大埔縣志·藝文志》著錄。周采泉《杜集書錄》將書名誤作“《集杜詩》”。已佚。
38.朱森桂《集陶詩》一卷,今存。朱森桂,字樹芳,號立堂,涇縣人,生平、事跡不詳。生活于乾隆前后,善詩文?!稉P州畫舫錄》卷十載:“……弟森桂,字樹芳,號立堂,涇縣人。兄弟以詩齊名。……立堂耽吟,老而弗輟。自定詩集數百卷。”《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將朱森桂與其兄朱若水合著的“《壎篪初集》二卷”置于卷二十六“生于康熙五十五年至五十九年(1716~1720)”中?!敦湑加洝肪硎遢d:“《集陶詩》一卷,涇縣朱森桂撰。乾隆戊戌(1778年)精刊?!睋执髮W圖書館古籍文獻庫,該館藏有《夜織軒和陶詩》四卷、《集陶詩》一卷,清乾隆刻本。
39.吳鎮《松花庵律古詩》一卷、《律古續稿》一卷、《集古古詩》一卷、《集古絕句》一卷、《松花庵集唐》一卷、《集唐絕句》一卷、《瀟湘八景集句》六卷,今皆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摺吧诳滴趿曛劣赫辏?721~1725)”中“《松花庵集》無卷數”條載:
吳鎮撰。鎮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卒于嘉慶二年(1797)。初名昌,字信辰,一字士安,號松崖,別號松花道人,甘肅臨洮人。乾隆十五年(1750)舉人,授山東陵縣知縣,升湖北興國知州,官至湖南沅江知府。晚年主講蘭山書院。所撰《松花庵集》,楊芳燦等選,乾嘉間陸續付梓,首都圖書館藏六冊,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十二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十六冊,山西大學圖書館藏十八冊。內分諸集,計有《松花庵詩草》、《松花庵游草》、《松花庵韻草》、《松花庵逸草》、《松花庵詩余》、《蘭山詩草》、《集唐》、《松花庵雜稿》、《松花庵韻史》、《松花庵律古》、《松花庵律古續編》、《集古古詩》、《沅州雜詠五律》、《沅州雜詠七律》、《松崖文稿》、《松崖文稿次編》、《聲病譜說》等……
據《四川省高校圖書館古籍善本聯合目錄(集部)》,四川大學圖書館藏有吳鎮《松花庵全集十四種》二十卷,清乾隆刻本,計有《四書六韻詩》一卷、《沅洲雜詠》一卷、《瀟湘八景》六卷、《松花庵詩草》二卷、《松花庵逸草》一卷、《松花庵詩余》一卷、《松花庵律古》一卷、《律古續稿》一卷、《松花庵游草》一卷、《集古古詩》一卷、《集古絕句》一卷、《松花庵集唐》一卷、《集唐絕句》一卷、《韻史》一卷。據相關資料,《瀟湘八景》六卷乃集句詩。由此可知,吳鎮的七種集句詩集都保存下來了。另外,《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0輯第26冊據清乾隆五十六年刻本影印了其《律古續稿》一卷、《集古古詩》一卷和《集古絕句》一卷。
40.梁同書《舊繡集》二卷,今存。《杜集敘錄》載:
《舊繡集》二卷,[清]梁同書撰。梁同書(1723~1815),字元穎,號山舟,晚自署不翁,九十歲后署新吾長翁。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學士梁詩正之子。乾隆十二年(1747)舉人,十七年(1752)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二十三年(1758),官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嘉慶十二年(1807),恩加侍讀學士銜……
又有《舊繡集》二卷,為集杜之作。有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寫刻本,一冊?!冻啥级鸥o念館館藏杜集目錄》著錄。又見嘉慶二十二年(1817)刻《頻羅庵遺集》,名為《集杜》二卷。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二十七“生于康熙六十年至雍正三年(1721~1725)”中“《頻羅庵遺集》十六卷”條載:
梁同書撰。同書生于雍正元年(1723),卒于嘉慶二十年(1815)。字元穎,號山舟,浙江錢塘人。詩正子,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授編修,官侍講……卒后嗣子玉綸編為《頻羅庵遺集》十六卷,嘉慶二十二年陸貞一杭州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又有光緒十三年蛟川修綆山莊重刻本,首都圖書館藏。陳鴻寶為之序。內設詩四卷、集杜一卷、文四卷、題跋四卷……
《頻羅庵遺集》今存多種版本,《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445冊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二年陸貞一刻本影印。
41.鄭王臣《集杜詩》一卷,今存。《清人別集總目》“鄭王臣”條載:“《蘭陔詩集》2卷(《連云草》1卷《集杜詩》1卷)……[附]鄭王臣,字慎人,號蘭陔,莆田人。乾隆21年(1756)副貢生,歷官蘭州知州?!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摺吧诳滴趿曛劣赫辏?721~1725)”中“《蘭陔詩集》三卷、《四六》四卷”條:
鄭王臣撰。王臣字慎人,一字蘭陔,福建莆田人。乾隆六年拔貢,官至蘭州知府。諸家著錄其集五種:……一為《蘭陔詩集》二卷,內《蓮云草》一卷、《集杜詩》一卷,乾隆間刻,福建省圖書館藏……
42.胡成?!睹坊洹钒偈祝翊??!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摺吧诳滴趿曛劣赫辏?721~1725)”中“《輟耕書屋詩鈔》十卷”條:
胡成祝撰。成祝字華山,號恂齋,安徽銅陵人。乾隆七年(1742)優貢生,任蘇州府訓導。所著現有《玉照集》二卷,錄梅花七律與梅花集句各百首,有錢塘張開士、同里錢景等序,南京圖書館藏乾隆九年刻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清環水草堂刻本,安徽圖書館藏道光四年重刻本……
43.姜忠奎《蕉軒集唐》一卷,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摺吧诳滴趿曛劣赫辏?721~1725)”中“《紫芝山樵詩集》六卷”條載:“原題紫芝山樵撰。此集乾隆間刻,一冊,首都圖書館藏。封皮題:“《紫芝山樵六種詩》,戊辰(1748)元旦日姜忠奎署。”……卷六《蕉軒集唐》……”
44.李友棠《侯鯖集》十卷,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摺吧诳滴趿曛劣赫辏?721~1725)”中“《侯鯖集》十卷”條:
《侯鯖集》十卷,李友棠撰。友棠生年不詳,卒于嘉慶三年(1798)。字苕伯,號西華,又號適園,江西臨川人。紱孫。乾隆十年(1745)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乾隆十六年(1751)考選福建道監察御史,二十一年(1756)以刑科給事中任巡臺御史,轉戶科給事中,歷升工部侍郎,提督浙江學政。四十二年(1777)以王錫侯《字貫》案牽連落職。此《侯鯖集》十卷,乾隆間靜香閣刻,首都圖書館藏。又有光緒六年紅杏山房重刻本,湖南省圖書館藏。所作乃集句詩,計古詩、律詩、絕句共千二百十二首。卷首自序,亦集韓愈文句而成。其名“侯鯖”,蓋取《西京雜記·婁護傳》中語,傳云:“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競致奇饌,護乃合以為鯖?!笔Y士銓嘗為其作長詩《臺灣賞番園》,記其在臺事跡。
《清人別集總目》“李友棠”條載:“《侯鯖集》十卷,清繡谷趙氏靜香閣刻本(遼圖、湘圖、贛圖、粵圖、魯圖、復旦、南大、安徽師大、旅大、溫州)。”
45.胡啟龍《華鄂堂集古詩》一卷,不知存亡。胡啟龍,字羽嘉,又字掌綸,號云峰,乾隆時浙江海寧人,著名的藏書家。《海寧州志稿·典籍十一》載:“胡啟龍,《愛蓮書屋詩文集》、《華鄂堂集古詩》一卷?!薄度A鄂堂集古詩》下附小字云:“庭芬案:云峰為孝義德光之子。家饒于貲,藏書甚富。構云峰別墅于胡仁村,頗擅林泉之勝,與諸名流觴詠,無虛日?!小队鸺螘r文》行世。長子珠及孫爾榮能世其家學?!?/p>
46.饒春田《集杜》一卷,今存?!肚迦藙e集總目》“饒春田”條載:“《臥南齋西行集杜》1卷《小草》2卷,乾隆刻本(閩圖、福建師大)。按:閩圖本僅存《小草》2卷。[附]饒春田,字心耕,侯官人。乾隆貢生,卒年83?!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拧吧谟赫拍曛潦辏?731~1735)”中“《臥南齋集》三卷”條:
《臥南齋集》三卷,饒春田撰。春田字心耕,福建侯官人。乾隆間貢生,卒年八十三。所撰《臥南齋集》三卷,計《臥南齋小草》二卷、《集杜》一卷。乾隆間刻,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
47.耿沄《集杜詩》一卷,今存。《清人別集總目》“耿沄”條載:“《雪村詩草》6卷《集杜詩》1卷《集杜詞》1卷,乾隆60年成志堂刻本(南圖),嘉慶8年成志堂刻本(上海辭書出版社)?!薄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矶拧吧谟赫拍曛潦辏?731~1735)”中“《雪村詩草》六卷”條載:“耿沄撰。沄字晴湘,號雪村,江蘇沭陽人,庠生。所撰《雪村詩草》六卷,附《集杜詩》一卷……”《清代杜詩學文獻考》“耿沄《集杜詩》一卷”條載:
耿沄,沭陽(今屬江蘇)人。乾隆時人。著有《集杜詩》一卷、《集杜詞》一卷。《集杜詩》一卷,乾隆志成堂刻本。《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現存書目》卷十三《雪村詩草》六卷后著錄。
48.江昉《晴綺軒集句》一卷,今存?!肚迦藙e集總目》“江昉”條載:“《晴綺軒集句》1卷,道光刻本(南圖)。……[附]江昉(1726~1793),字旭東,號硯農、橙里,歙縣人。江春從弟,候選知府。”據《安徽文獻書目》,安徽博物館藏有《晴倚軒集句》不分卷,清刊本。
49.呂公溥《寸田集陶》《寸田集唐》,均已佚。鄧紹基《中國古代戲曲文學辭典》“呂公溥”條載:
呂公溥(1726~1790以后),清戲曲作家。字仁原,號寸田,河南新安人,呂履恒孫。平生未出仕。其詩效法唐宋,詞從己出,被袁枚贊為“詩中雄伯”。兼工篆刻。與李綠園、張九鉞、童鈺等友善,往來唱和。晚年曾主講閿鄉(今河南靈寶)荊山書院,乾隆五十五年(1790)尚在世。著作今存《寸田詩草》5卷,另有《寸田文稿》8卷、《寸田賦稿》、《寸田擬詔》、《寸田集陶》、《寸田集唐》等若干卷,已佚。劇作有《彌勒笑》傳奇。
50.謝庭薰《紅巖集杜詩》,已佚。《貴州省名人名勝錄稿》載:
謝庭薰(1728~1798),貴筑(今貴州省貴陽市)花溪人。字自南,號韶莊。乾隆十八年(1753年)以學府增生舉于鄉試第六名。十九年(1754年)赴京會試或大挑二等,歸任畢節(今貴州畢節)縣教諭。二十七年(1762年)任獨山州(今貴州獨山)學正。三十七年(1772年)入京候選,補永寧州(今貴州關嶺)訓導。四十七年(1782年)以大府薦任江蘇蘇州府婁縣知縣。五十三年(1788年)歸里養病,卒于鄉。著有《獨山州志》、《永寧周志》、《婁山縣志》和《洗心泉集》等書。
林國恩《紅崖天書》載:“謝庭薰是清乾隆年間貴陽舉人,曾作永寧州教官,著有《紅巖集杜詩》載于《永寧州志》,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痹摃州d:“謝庭薰,字自南,貴州貴陽人,乾隆十八年(1753)舉人。歷任畢節、獨山、永寧等州縣教官,后遷江蘇晏縣知縣。著有《紅巖集杜詩》,載入《永寧州志》?!?/p>
51.僧超易《東山律陶》,不知存亡。僧超易,生平、事跡不詳?!督贤ㄖ尽肪硪话倬攀摹端囄闹尽份d:“《五五草》《東山律陶》,俱安慶僧超易。”《江南通志》成書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東山律陶》的成書必然在此年之前。
52.葛璇《月我軒梅花集句七言律百首》一卷,今存。《清人別集總目》:“《月我軒梅花集句七言律百首》1卷,乾隆49年刻本(南圖)。[附]葛璇,字仲達,號我軒,海寧人。”由此可推知其為清代前期人。
53.邵墪《集漢魏六朝詩》一卷、《集杜甫詩》一卷、《集唐詩》三卷、《集宋元明詩》一卷,今皆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砣吧谇≡曛廖迥辏?736~1740)”中“《冶塘詩鈔》十六卷”條載:
邵墪撰。墪生于乾隆元年(1736),卒年不詳。字安侯,號冶塘,浙江四名人,諸生。嘉慶初,官四名通判。此集十六卷,道光十年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前有道光十五年丹陽陸炳序,又道光十九年雉皋范麟、雒容龍仲懷題詞,此三篇為刻后補入。前詩卷詩,略以年代編次,共分五集……后六卷則為集句詩,卷十一集漢魏六朝詩,卷十二集杜甫詩,卷十三至十五集唐詩,卷十六集宋元明詩……
張誠杰《黃鶴樓詩詞文聯選集》選其《黃鶴樓集唐句》八首七律,分別以崔顥《黃鶴樓》的八句為首句,亦頗有特色。
54.張夢華《登黃鶴樓集唐》一卷,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砣弧吧谇×曛潦辏?741~1745)”中“《登黃鶴樓集唐》一卷”條載:“張夢華撰。作者為河南睢州人。錄詩三十二首,乾隆五十六年(1791)張氏家刻。河南省圖書館藏?!薄肚迦藙e集總目》“張夢華”條載:“《登黃鶴樓集唐》三十二首,乾隆56年張氏家刻本(豫圖)。[附]張夢華,睢州人。”
55.戚學標《鶴泉集唐》三卷、《初編》一卷、《鶴泉集杜》五卷、《集李三百篇》二卷、《集句叢抄》四卷、《百美集蘇剩稿》,今皆存。戚學標(1742~1825),字翰芳,號鶴泉,浙江太平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拔貢,四十六年(1781)進士,仕至河南涉縣知縣,一度兼理林縣?!肚迦藙e集總目》“戚學標”條載:
《景文堂詩集》13卷《集句叢抄》4卷《溪西集》1卷,乾隆刻本(華東師大、臺大),嘉慶刻本(南圖);《鶴泉集杜》2卷《續刻》1卷,嘉慶元年河南涉縣署刻本(北圖、北師大、華中師大、溫州);《鶴泉集杜》五卷,原刻本(復旦)。按:有清季□彣批點。《集李三百篇》2卷,嘉慶6年刻《戚鶴泉所著書》本(《叢書綜錄》、旅大)?!耳Q泉集唐》3卷《初編》1卷,嘉慶10年刻《戚鶴泉所著書》本(《叢書綜錄》、旅大);《溪西集》1卷《集句叢抄》4卷,林茂堃注,嘉慶15年刻本(北圖)……”
戚學標《百美集蘇剩稿》,今存道光二年(1822)刻本。
56.劉杰《詠梅集古》,不知存亡。《國朝詩人征略》二編卷六十二“劉杰”條載:
字子卓,號扶山。廣東順德人。有《蝸寄山房詩草》。扶山內行敦篤,早棄舉業,性耽吟詠,尤愛梅,為《詠梅集古》七律三十首,遠近咸嘉賞焉。生平客惠州,客高州,客閩浙,客川陜,足跡萬里。性慈愛,所到之處,放飛禽,放水族,歲計數千??獭端奈饒D說》,刻《惜字說》,刻《宰牛戒》,皆有益于世。急朋友之急,家屢空,晏如也。書法出入二王間,寫蘭竹有翛然出塵之致。卒年七十。次子潛蛟,亦工詩。(《聽松廬詩話》)劉扶山太夫子有《詠梅詩》三十首,一時名流入粵者,題詠殆遍。秦小峴侍郎(瀛)詩云:“底用牢牢事走趨,只應蝸寄愛吾廬。梅花百本詩千首,阿父工吟子善書?!蹦┚浼嬷^雨湖師也。……(《十二石山齋詩話》)
此所謂“雨湖”,是劉杰的兒子劉潛蛟,字躍然,號雨湖。據《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三十一“《小峴山人集》三十七卷”條載:“(秦)瀛生于乾隆八年(1743),卒于道光元年(1821)。字凌滄,號小峴,又號遂庵,江蘇無錫人。鴻鈞子。乾隆三十九年舉人,官至刑部右侍郎?!睋送茰y,劉杰的年歲應該不遲于秦瀛。
57.楊森《此木居集句詩》二卷,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砣弧吧谇×曛潦辏?741~1745)”中“《南溪吟草》一卷”條載:
楊文焱撰。文焱字南溪,廣東大埔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舉人,任瓊州教諭。此集與同邑楊森《此木居集句詩》二卷合刊,乾隆間刻,饒鍔等《潮州藝文志》著錄,今存。末有楊森乾隆四十九年(1784)題記云:“計詩一百有奇,雖出自年少,然亦有可觀者。”
58.蔣師爚《敦艮齋集古》,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砣弧吧谇×曛潦辏?741~1745)”中“《敦艮堂集》二十卷”條載:“蔣師爚撰。師爚生于乾隆八年(1743),卒于嘉慶三年(1798)。字慕川,一字慕劉,又字晦之,號東橋,浙江仁和人……”《清人別集總目》“蔣師爚”條載:
《敦艮齋集古》,道光刻本(北大)。按:附于其子蔣詩撰《榆西仙館初稿》后?!鄹剑菔Y師爚,字晦之,號東橋,仁和人。乾隆45年進士,官至兵部主事,57年(1792)任福建鄉試副考官。
59.錢大昭《集杜詩》三卷,已佚?!肚宕旁妼W文獻考》“錢大昭《集杜詩》三卷”條載:
錢大昭(1744~1813),字晦之,一字竹廬。嘉定(今屬上海)人,大昕弟。時以大昕、大昭兄弟比作蘇軾、蘇轍。生平不慕利祿,自命書齋曰“可齋”。壯歲游學京師,曾與校錄《四庫全書》,博覽秘籍,淹貫經史,尤精研《爾雅》及兩漢史。嘉慶元年(1796)舉孝廉方正,賜六品服。著有《廣雅疏義》二十卷、《漢書辨疑》二十二卷、《后漢書辨疑》十一卷、《續后漢書辨疑》九卷、《三史拾遺》五卷、《邇言》六卷、《尊文齋文集》六卷、《詩集》四卷、《自怡齋詩集》四卷、《海岱紀游》四卷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儒林傳二》、《清史列傳·儒林傳下一》。《集杜詩》三卷,《(民國)嘉定縣志·藝文志》著錄,已佚。
60.于溥澤《集陶集唐集杜集邵子朱子詩》一卷,已佚。張奇文《山東中醫藥志》中《于溥澤學術思想評價》云:
于溥澤,字皆霖,一字芥林,號之萊山人,平度縣古莊人,生于乾隆十年(1745)。少有異才,博學能文,工詩,于經史諸子稗官雜說,無所不讀,乾隆三十七年(1772)中舉,屢試禮部不售,選為濱州訓導,在任六年告歸,嘉慶九年(1804)逝世,終齡59歲。
……于氏生平著述甚多,計有《古今體詩》四卷、《集陶集唐集杜集邵子朱子詩》一卷、《性學纂言》十一卷、《醫學詩話》若干卷、《云巢醫案》若干卷(曾刊于江南)、《傷寒指掌》二卷(曾刊于安丘學署)、《要略厘辭》六卷(曾刊于濱州學署)。《要略厘辭》一書為于氏最主要著作,最能反映其學術思想,今存,其余各種均亡佚不可考。
61.陳琮《驤花集句》,不知存亡。《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三十二“生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五年(1746~1750)”中“《墨稼堂稿》十二卷”條載:
陳琮撰。琮字應珅,江蘇青浦人。與同里諸聯結苔岑社,從錢大昕游。博覽群籍,晚年專事著述。藏書數千卷,丹黃寒暑不輟。所撰《墨稼堂稿》十二卷,道光六年繡雪山房刻,上海圖書館藏……光緒《青浦縣志》卷二十七藝文載:“詩有《愛筠吟》、《惜陰軒》、《哀弦》、《苔岑社》、《繡雪山房》、《小岑溪》、《昨非齋》七集?!独m草》一卷,弟瓏輯也。文有《鳳和堂駢散體》與《外集》四卷。其《驤花集句》、《碧云香雨樓詞》,有目未刊?!蓖蹶浦髦v青溪書院,深賞其才。
62.李苞《集句》二卷,今存。《定西歷史人物選編》“李苞”條載:
李苞,字元方,號敏齋,清狄道(今臨洮縣)人,詩人吳鎮的內侄。乾隆丁酉(1777年)拔貢,癸卯(1783年)舉人。由甘肅重新縣訓導,升任廣西陽朔知縣,因母喪丁憂。服闕,補授東城兵馬司副指揮,俸滿,升授四川劍州知州。工詩文,著有《青氈吟》、《牽絲草》、《侍松吟》、《朝陽集》、《劍山詩草》、《巴塘詩草》等集,合編為《敏齋詩草》。又有《敏齋詩話》,評論當時詩人,頗有見地。他編輯的《洮陽詩集》,輯錄了清代前期臨洮詩人的大量作品,很有學術價值。
《清詩鑒賞辭典》附錄《清詩書目》載:“《洮陽詩集》十卷,附《集句》二卷,李苞輯,嘉慶二年松花庵刊。”
63.徐其相(《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三十二作“其湘”)《詠物集陶》,今存?!肚迦藙e集總目》“徐其相”條載:“《詠物集陶》,嘉慶3年刻本(湘圖)。[附]徐其相,字倬湖,號雨湖,湘潭人。嘉慶布衣?!?/p>
64.施學濂《藕堂集杜》一冊,今存。《清代杜詩學文獻考》“施學濂《藕堂集杜》一冊”條載:
施學濂,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禮部御史,據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十一載,乾隆三十九年(1774),與許寶善等人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杜禾眉拧芬粌裕鍖懣瘫荆稹板X塘施學濂集”,《成都杜甫紀念館館藏杜集目錄》著錄。
65.陳曦《集李詩》二卷、《集杜詩》二十卷,不知存亡。陳曦,字躍云,生卒年不詳。其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間,曾問序于錢大昕。《嘉定縣志》卷十九《人物志四·文學》載:“(陳曦)字躍云……善集句。乾隆丙申(1776)平定金川,恭集御制詩句獻頌三十章,稱旨,賜緞。晚集杜律千篇,無一語覆用,氣格渾成如自己出。”《清代杜詩學文獻考》云:
陳曦,字躍云。嘉定(今屬上海)人。諸生,貢《四庫全書》館謄錄,議敘州同。乾隆三十七年(1772)纂《婁塘圖志》(《吳郡文編》)。善集句,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金川,集御制詩句,獻頌三十章,稱旨,賜緞。著有《澹遠山房詩鈔》二卷、《集李詩》二卷(錢大昕序)、《集杜詩》二十卷、《詞》一卷、《西湖酬唱集》、《藥耘詩稿》。生平事跡見《(光緒)嘉定縣志·文學傳》。
66.陳倩《集杜詩》,不知存亡。錢大昕(1728~1804)為陳曦《集李詩》二卷作跋云:
藥耘妹倩,向集少陵句成各體詩千有余首,多而且工,播諸藝林,莫不嘆為奇絕。方問序于余,謀付梓人。茲又取謫仙句為詩,其工與集杜正同。因思古今來集杜句者固不乏名家,若專集青蓮句則尚未多見。以李杜文章欲兼而有之,其為光焰,當復何如耶?戊申暮春?!?/p>
戊申為乾隆五十三年(1788),則陳倩《集杜詩》的寫作當更在此前。
67.饒春田《集杜》一卷,已佚?!肚宕旁妼W文獻考》“饒春田《集杜》一卷”條載:
饒春田,字心耕。侯官(今福建閩侯)人。乾隆間諸生。著有《臥南齋小草》二卷、《集杜》一卷?!都拧芬痪?,《(道光)福建通志·藝文志》、《(民國)閩侯縣志·藝文志》著錄。已佚。
68.洪士暉《集古串律詩莊》四卷,一作《集古詩》一卷,已佚。洪士暉,同安(今屬福建)人,字或號為壽春。連橫《臺灣詩乘》卷三介紹說:
同安洪士暉,寓彰化二林堡,亦三高士之一。家貧嗜學,曾持所著《集古詩》四卷,乞邑令楊桂森作序,并題其小照曰:“二林佳勝屬詩人,白發書生像逼真。早識文章根性柢,能將老健敵清新。浮云不肯污窮骨,明月偏教現后身。苦海溷羈差似我,孝忠何以勸斯民。”蓋許其能詩而悲其遇也。士暉《集古詩》及自著若干卷,藏于家,今佚。
陳肇興《陶村詩稿》有《磺溪三高士詩》,其二即詠《詩人洪壽春》,詩前小序云:“同安人。有《集古串律詩莊》四卷。隱于糊紙。邑令楊公嘗贈詩為之作序,則其品可知矣。予昔曾得《集古詩》一卷,今已失去,欲付梓不可得矣?!睏罟鹕瓰檎没h令在嘉慶十五年(1810)至嘉慶十七年(1812)之間,可推知《集古串律詩莊》結集于1812年之前?!杜_灣省通志卷六學藝志藝文篇》“集古詩”條載:
清道光、同治年間,洪士暉撰。士暉,名壽春,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寓彰化二林堡,即今彰化縣二林鎮,家貧嗜學,隱于糊紙,為磺溪三高士之一。事載陳肇興之《陶村詩集》及連橫之《臺灣通史》。曾持所著《集古詩》一作《集古串律詩莊》四卷,乞邑令楊桂森作序……可見稿已佚矣。
69.韓天驥《云皋集杜》一卷,今存。韓天驥(1751~?),字云皋,號逢伯,山東沾化人?!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砣吧谇∈曛炼辏?751~1755)”中“《浣花山吏存稿》不分卷、《云皋集杜》一卷”條載:
《浣花山吏存稿》不分卷、《云皋集杜》一卷,韓天驥撰。天驥字云皋,號逢伯,山東沾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授江蘇沭陽知縣。所撰《浣花山吏存稿》不分卷,道光三十年刻,無錫市圖書館藏。又有《云皋集杜》一卷,為集杜詩二百十一首,阮元為之序,余氏鈔本,《續修四庫提要》著錄。
70.卓筆峰《百花吟》一卷,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砣吧谇∈曛炼辏?751~1755)”中“《借園詩存》二卷”條載:
卓筆峰撰。筆峰字學山,號借園,江蘇宿遷人,侶云子。此集乃其弟子王褧之編。首卷自作,此卷為集唐詩,即《百花吟》,輯入《友聲集》。咸豐十年王氏刻,南京圖書館藏。其百花諸詠,或以寄情,或以自況,皆能狀態傳情。
71.馮集梧《皇上八旬大慶萬壽萬萬壽恭紀詩》,今存。張上帆《馮景夏及其子孫》一文載:
馮集梧,字軒圃,號鷺庭。是馮浩的小兒子。兒時就被人視為神童。乾隆四十二年(1777)選拔貢,任教官于慈溪,年僅二十余歲。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參加鄉試中舉,明年二甲進士,入翰林……五十四年(1789)以編修擔任云南正考官……一年后,吏部對在京文武官員進行考績,又與其兄并列大學士。不久因父親年事已高,與兄先后陳情歸養。回桐鄉后極盡孝道,優游林下十多年,主持無錫東林書院、杭州安定書院、松江云間書院講席,培植生徒,多所成就……
其所撰《皇上八旬大慶萬壽萬萬壽恭紀詩》乃集句詩集,今存。《清詩鑒賞辭典》附錄《清詩書目》載:“《皇上八旬大慶萬壽萬萬壽恭紀詩》,一冊,馮集梧撰。抄本。”
72.葉繼雯《集杜詩》,不知存亡?!肚宕旁妼W文獻考》“葉繼雯《集杜詩》”條載:
葉繼雯(1755~1830),字桐封,號云素,室名谹林館。漢陽(今屬湖北武漢)人。葉志詵之父。乾隆五十五年(1709)進士,歷官內閣中書、戶部侍郎、山東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生平究心《三禮》,能文。官內閣時,進奏文字多出其手。為阿桂所賞識,大學士王杰、劉墉亦咸倚重。歷充《會典》館、《玉牒》館纂修管,熟悉掌故。亦能詩。著有《谹林館詩集》、《讀禮雜記》、《朱子外記》。平生事跡見《清史列傳·文苑傳三》、程鴻詔《葉給諫事述》?!都旁姟?,《清史列傳·文苑傳三》稱其“縱橫跌宕,集《選》、集杜、集蘇諸作,尤極才人能事”。
73.李旸《集杜詩草》一卷,今存。李旸(1759~1791),字賓谷,號禺山,湖南衡陽人。清乾隆年間庠生,任寧鄉縣衙文書?!肚迦藙e集總目》“李旸”條載:“《春吟回文》1卷《集杜詩草》1卷,嘉慶25年李朝驤刻本(遼圖、皖圖),民國12年掃葉山房石印本(皖圖、滇圖)。”《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三十四“生于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756~1760)”中“《禹山雜著》四卷”條載:“李旸撰。此集計《集杜詩草》一卷、《春吟回文》一卷、《璇璣碎錦》二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嘉慶二十五年刻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同治元年刻本?!?/p>
74.李斗南《紅研集詩鈔》二卷,今存?!肚迦嗽娢募偰刻嵋肪砣摹吧谇《荒曛炼迥辏?756~1760)”中“《紅研集詩鈔》二卷”條載:
李斗南撰。斗南字夢白,號洛坡居士,江蘇甘泉人。此集嘉慶二十四年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前有丹徒何元序,又戊寅水西鄉農趙徇序,己卯王擢序,劉銘序,嘉慶二十四年趙煒序,謝堃序,嘉慶戊寅王桂序,甘泉張鴻鼎序,史謙等二十三人題詞。詩皆集句,為閨情詩百二十首。嘉慶二十年自識謂“今已鬢滿秋霜”,刻集時年近花甲。
75.易龍生《孤松亭集杜詩》,已佚?!肚宕旁妼W文獻考》“易龍生《孤松亭集杜詩》”條載:“易龍生,攸縣(今屬湖南)人。生平、事跡不詳?!豆滤赏ぜ旁姟?,《(嘉慶)湖南通志·藝文志》據《攸縣志》著錄。已佚?!?/p>
76.劉象孚《集錦詩百首》,已佚。馬保超等《河北古今編著人物小傳續》載:“劉象孚(1825年前后在世),清青縣人。字欒如,嘉慶二十四年(1819)舉人。任南樂縣訓導。著有《集錦詩百首》、《幼學雋快文百篇》?!?/p>
根據以上資料統計,雍正、乾隆兩朝流傳下來的集句詩集(卷)至少有張恩閎《集唐詩》一卷,陳本《集杜少陵詩》二卷,周夢華《鴻軒集唐草》一卷,遜志主人《遜志齋集唐梅花百詠》一卷,王霖《集句詩》二卷、《弇山集杜》四卷、《弇山集陸》四卷,汪沈琇《集唐詩》,張漢《留硯堂集古詩》,呂法曾《集古詩》一卷,鄧铚《北征集杜詩》一卷,汪麟《蔗亭梅花集句》(二卷本、四卷本,今皆存),李鍇《廌青山人集杜》一卷,陳榮杰《集唐詩》四冊,崔應階《梅花集句》一卷,朱廷璋《西湖百詠(集唐)》,商盤《拾翠集》(五卷本、十卷本,今皆存),喬億《集古》一卷,齊召南《寶綸堂外集》十二卷、《雙觀堂集句》四卷、附一卷,永寧《鑄陶詩》一卷,柴才《百一草堂集唐》九卷,梁瑛《字字香》一卷,王天慶《胡蝶集唐》一卷、《晚香堂詩集》,顧夔璋《集唐詩》一卷,王祖肅《集蘇》一卷,柴杰《百一草堂集唐詩附刻二編》四卷、《臨川集唐》一卷、《西湖集唐百詠》一卷,李炤祿《律陶》一卷、《律唐》一卷、《律李》一卷、《律杜》一卷、《律選》一卷,楊天培《西巖集唐稿》一卷、《西巖集杜稿》一卷,朱森桂《集陶詩》一卷,吳鎮《松花庵律古詩》一卷、《律古續稿》一卷、《集古古詩》一卷、《集古絕句》一卷、《松花庵集唐》一卷、《集唐絕句》一卷、《瀟湘八景集句》六卷,梁同書《舊繡集》二卷,鄭王臣《集杜詩》一卷,胡成?!睹坊洹钒偈?,姜忠奎《蕉軒集唐》一卷,李友棠《侯鯖集》十卷,饒春田《集杜》一卷,耿沄《集杜詩》一卷,江昉《晴綺軒集句》一卷,葛璇《月我軒梅花集句七言律百首》一卷,邵墪《集漢魏六朝詩》一卷、《集杜甫詩》一卷、《集唐詩》三卷、《集宋元明詩》一卷,張夢華《登黃鶴樓集唐》一卷,戚學標《鶴泉集唐》三卷、《初編》一卷、《鶴泉集杜》五卷、《集李三百篇》二卷、《集句叢抄》四卷、《百美集蘇剩稿》,楊森《此木居集句詩》二卷,蔣師爚《敦艮齋集古》,李苞《集句》二卷,徐其相《詠物集陶》,施學濂《藕堂集杜》一冊,韓天驥《云皋集杜》一卷,卓筆峰《百花吟》一卷,馮集梧《皇上八旬大慶萬壽萬萬壽恭紀詩》,李旸《集杜詩草》一卷,李斗南《紅研集詩鈔》二卷等,共計76種,這個數量,較之順康兩朝又有所增加。
注釋: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09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12頁。###張忠綱、趙睿才、孫微:《杜集敘錄》,齊魯書社,2008,第342頁。###(清)宣統湖北通志局:《湖北藝文志(附補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1203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171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228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44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473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717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473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474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62~164頁。###http://202.198.25.8:8080/was40/outline?page=168&channelid=34923.###http://copies.sinoshu.com/copy2280392.###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475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077頁。###云南省圖書館:《云南地方文獻概說》,云南美術出版社,2005,第310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388頁。###樅陽詩詞學會:《樅陽風雅》,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第322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71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250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990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503頁。###(清)李鍇:《尚史》,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05冊,第812頁。###孫殿起:《販書偶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378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755頁。###紹興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紹興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第2544頁。###紹興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紹興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第2558頁。###(清)曾國荃等:《湖南通志》,《續修四庫全書》第667冊,第738頁。###(清)王闿運等:《湘潭縣志》,《續修四庫全書》第712冊,第814頁。###王鐵柱、張占國:《中國歷代名人字號室名辭典》,學苑出版社,2008,第625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564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573頁。###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157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460頁。###(清)夏力恕等:《湖廣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2冊,第397頁。###(清)孫灝、顧棟高:《河南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6冊,第377頁。###(清)夏力恕等:《湖廣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3冊,第317頁。###(清)孫星衍等:《松江府志》,《續修四庫全書》第686冊,第366頁。###(清)鄭燮:《鄭板橋集》,岳麓書社,2002,第319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495~496頁。###(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岳麓書社,1991,第1105頁。###錢仲聯:《清詩紀事》第八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第4687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68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281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576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579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801頁。###袁紹瑩、楊瑰珍:《中國婦女名人辭典》,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89,第532頁。###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542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30頁。###http://copies.sinoshu.com/copy2390939/.###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50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801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68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58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56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57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801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808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54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65頁。###張忠綱、趙睿才、孫微:《杜集敘錄》,齊魯書社,2008,第398頁。###(清)李斗:《揚州畫舫錄》,中華書局,2007,第235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63頁。###孫殿起:《販書偶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391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76頁。###四川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四川省高校圖書館古籍善本聯合目錄(集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第132頁。###張忠綱、趙睿才、孫微:《杜集敘錄》,齊魯書社,2008,第399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90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495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82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87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689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703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766頁。###(清)許傅霈等:《海寧州志稿》,1922年影印本,第1565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649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761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730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772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58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562頁。###安徽圖書館:《安徽文獻書目》,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第114頁。###鄧紹基:《中國古代戲曲文學辭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第455頁。###貴州省文物管委會:《貴州省名人名勝錄稿》,貴州省文化出版廳,1984,第52頁。###林國恩:《紅崖天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第211頁。###林國恩:《紅崖天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第270頁。###(清)黃之雋等:《江南通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2冊,第714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2166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776頁。###張誠杰:《黃鶴樓詩詞文聯選集》,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4,第95~97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813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177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2078頁。###(清)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二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第1231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824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821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825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2191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75頁。###張奇文:《山東中醫藥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第385~386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854頁。###張霞光、黃河笑、牛繼清:《定西歷史人物選編》,1996,第162頁。###張秉戍、蕭哲庵:《清詩鑒賞辭典》,重慶出版社,1992,第1226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884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49頁。###(清)程其玨:《嘉定縣志》,清光緒八年刻本。###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80頁。###(清)王昶等:《直隸太倉州志》,《續修四庫全書》第698冊,第171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81~182頁。###連橫:《臺灣詩乘》,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八輯(147),(臺灣)大通書局,1987,第148頁。###陳肇興:《陶村詩稿》,臺灣先賢詩文集匯刊第一輯,(臺灣)龍文出版社,1992,第17頁。###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卷六學藝志藝文篇》,1971,第40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1051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909頁。###張上帆:《馮景夏及其子孫》,《桐鄉文史資料第四輯·桐鄉縣歷史名人史料(二)》,1986,第129~130頁。###張秉戍、蕭哲庵:《清詩鑒賞辭典》,重慶出版社,1992,第1265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76~177頁。###王欲祥、李靈年、陸林、陳敏杰:《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738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964~965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952頁。###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鳳凰出版社,2007,第183頁。###馬保超、李梅、徐立群、魏麗:《河北古今編著人物小傳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第100頁。
上一篇:清代集句詩創作考察(嘉道咸時期)
下一篇:清代集句詩創作考察(順康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