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坡,梨花紛落如雨
——劉禹錫《馬嵬行》
馬嵬行
劉禹錫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
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美目,風日為無暉。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屬車塵已遠,里巷來窺覷。
共愛宿妝研,君主畫眉處。
履綦無復有,履組光末滅。
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
郵童愛蹤跡,私手解鞶結。
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
指環照骨明,首飾敵連城。
將入咸陽市,猶得賈胡驚。
馬嵬坡,梨花紛落如雨,面色如紙的楊貴妃被一方白綾帕勒盡最后一縷香魂。她死在煙縈霧繞的佛龕前,玉脂冰肌被裹以紫褥,草草地葬在唐玄宗倉皇奔蜀的驛站。三十八載華年,宛若三十八片梅瓣凄涼地灑進“兩唐書”,楊貴妃所承受的,是愛情與政治的雙重悲劇。
楊貴妃小字玉環,生于一個官宦世家。由于父親早死,很小時就寄養在任河南府士曹的叔父楊玄璬家中。楊玉環天生麗質,雖深居閨中,卻早已聞名洛陽。開元二十二年(734),楊玉環以其無與倫比的美貌走進壽王府,封為皇子妃。但是六年之后,這位傾城傾國的麗人卻跌落為太真觀中的一名女冠。原因是她的公公、本朝天子唐玄宗介入了她的生活。失去寵妃武氏的唐玄宗在落落寡歡中,把目光投向了她,但作為天下至尊,唐玄宗還不愿冒父奪子妻之韙。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更方便地接近這位麗人,他讓楊玉環自請度為太真觀的女道士,而這座太真觀就設在宮中。及至公元745年,一紙詔書名正言順地將兒媳納入宮中。
楊玉環的地位從此日趨顯赫。華清池的脈脈暖流,滋潤了楊貴妃的肌膚;長生殿的奇珍異果,使楊貴妃的體態更加俏麗婀娜。身著霞冠鳳帔,楊貴妃舞動腰肢,沉醉在愛情的洪波之中。
然而皇帝沒有愛情。楊貴妃雖然固寵有術,最終還是無法擺脫玩偶的地位。就在華清池的碧水輝映著楊貴妃的笑靨的同時,唐玄宗卻在和她的姐姐虢國夫人恣情調笑。而一場鼙鼓動地的安史之亂,則把她的生命和愛情都推向了終結。
就是一個微雨的清晨。天寶十五載(756)六月的一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羽林軍的簇擁下匆匆走出延秋門,開始了倉皇的西蜀之行。這段行程對于風流天子唐玄宗,是一個喪失皇權的過程,他從此失去了曾經擁有過的那個盛世,被迫遜位;而這段行程對于楊貴妃,卻是死亡之旅,她不會想到她的玉貌花容會牽涉進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風暴,她更不會想到她生命的最終歸宿會是荒涼的馬嵬坡。當義憤填膺的將士挑著楊國忠的頭顱站在唐玄宗面前,面如土灰的唐玄宗為了保住自己,已經無暇吝惜一場曾經滄海的歡愛。賜死的詔書伴著蒼白的梨花飄然落下,楊貴妃欲哭無淚,只能在禮佛之后,走向終結生命的白綾。
更大的不幸還在這位柔弱女子的身后。“自高祖至于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玄宗……而又敗以女子……”“嗚呼,女子之禍于人者甚矣!”(《新唐書·玄宗本紀》),這是史官們給楊貴妃的評價;“天意從來知幸蜀,不關胎禍自蛾眉。”這是文人給她下的定論。馬嵬坡于凄凄秋風里唱起挽歌,楊貴妃把血漬湮掩在歷史的驛站,一座衣冠冢,就是一個生命本體的悲劇。
上一篇:李白《子夜吳歌·秋歌》詩詞賞析
下一篇:李白《望夫石》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