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太常引題李仁仲畫舫
莫將西子比西湖,千古一陶朱??。生怕在樓居,也用著、風帆短蒲??。
銀瓶索酒,并刀斫繪,船背錦模糊??。堤上早傳呼:是那個、煙波釣徒?
上片作者用范蠡攜西施歸隱五湖的傳說,稱美友人李仁仲的首創湖船用布帆“浮家泛宅”的隱士風范。首句化用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意,說“莫將西子比西湖”,用意深婉,全由下句“千古一陶朱”衍生而來。“陶朱”即陶朱公,是人們對春秋越國大夫范蠡在滅吳后攜西子泛舟五湖,曾居陶(今山東定陶)時的稱呼。那么按理西子是應隨范蠡泛舟五湖的,與西湖(成為名勝是在西施故事發生很久以后)沒有什么關系,所以“莫將”句立意新巧,事出有因。以下“生怕”兩句補出主人修制畫舫的原因只是由于厭倦了樓居,所以才因陋就簡地用蒲草編成風帆,從此悠閑地過起了水上生活。“風帆”句語本陸游《溪行》“帆蒲掛暮煙”。
下片前三句即寫船主索酒斫鲙的日常生活,顯得十分輕松瀟灑。從“船背錦模糊”一句來看,李仁仲雖然對船作了有意的裝飾,但又不求豪華,只是利用舊物而已。這看似漫不經心的隨帶一筆,卻與前兩句所示的灑脫疏放相得益彰,充分反映了船主無拘無束、隨意放誕的生活情趣。語句則由杜甫《送蔡希曾還隴右因寄高書記》“駝背錦模糊”變化而來。結拍兩句用岸上人呼,點出“煙波釣徒”,與前“千古一陶朱”遙相呼應。因為“煙波釣徒”是唐人張志和在肅宗朝被貶,退居江湖時的自稱,故與陶朱公同為隱逸高士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張志和所作《漁歌子》歷來膾炙人口,更使人能引起豐富的聯想,從而進一步挑明作者的稱譽之意。
上一篇:張雨《木蘭花慢·和馬昂夫》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宋褧《賀新郎》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