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杵,撞擊著子夜的思緒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我在歷史的水畔諦聽長安。
冷月,鱗波,秋風、悲歌。形容憔悴的搗衣女們綰起鬢發,扎起裙裾,將剛剛織就的練帛平放在石砧上,用木杵撞擊著子夜的思緒。女人們在趕制寒衣,戍邊的丈夫遠隔重山,把牽掛交織成一匹練帛,在沉重的搗衣聲里傳達著孤獨難眠的凄愴。
水漫上來,子夜的搗衣聲湮沒了子夜的更柝。水面土迅速支離的月光,砧杵之間急促的撞擊,和女人們的殷殷矚望取得相同的頻率。“調砧亂杵思自傷,思自傷,征夫萬里戍他鄉。”作為一道制作寒衣的工序,女人們把幽思納進針腳,一件千里之外的寒衣,就是一種近在咫尺的愛情。
“田園將蕪胡不歸,千里從軍為了誰。”思盼的歌聲從水面升起,直沖長安城的宴舞笙歌。玉門關的黃沙鋪天蓋地,漫卷成渾濁的月暈高懸中天,這是戍邊的征夫唯一能夠俯瞰家園的方式。摔碎在水中的月光,把馬嘶弓鳴和傷感的曲調疊合成夢境,夢境中,征夫登上城堞,將爛潰的傷口涌動成泉眼,奔流思歸的痛楚;搗衣女則在寂寥的水畔佇立成一蕩蘆荻,用慘白的葦花瞻念親人……
紛落如雨的木杵聲終于澎湃起夜水,黃沙與練帛作為兩種生命的意象,一個淤滿河床,一個鋪遍水面?????????????????????????????。“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縫在寒衣里的發問,期待的并不是戰爭的結局,而是一個沒有月暈的星空。
上一篇:李賀《蘇小小墓》詩詞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馬嵬行》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