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①宿,曉汲②清湘③燃楚竹。
煙銷④日出不見人,欸乃⑤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注釋】
①西巖:永州的西山,可參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記》。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銷:消散。
⑤欸(ǎi)乃:相當(dāng)于船工號子中的“嗨呦”。宋程大昌《演繁露》云:“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絕句,如《竹枝》之類。其謂‘欸乃’者,殆舟人于歌聲之外,別出一聲,以互相其歌也。”或注為槳聲,應(yīng)是誤解。
賞析
詩人時謫居永州(今湖南永州),心情壓抑。他寄情山水,以求慰藉。貶謫之意于詩中可見一斑。
這首詩以漁翁的日常生活為描寫對象,時間從夜晚到拂曉。忙碌了一天的漁翁,夜宿山邊,天蒙蒙亮就燃竹造飯。日出東方,江上的濃霧剛剛散去,早已不見了漁翁的影子。尋覓之際,一聲號子從上游傳來,詩人循聲望去,只見山水頓清,萬象皆綠,似乎是山水皆聽命與漁人一樣。
這里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絕美的畫面,有紅日,有青山,有薄煙,有綠水。色彩恬淡,意境悠然。詩人用漁船的號子來反襯山中的寧靜。
然而反過來,山水的寧靜又反襯了詩人那不平的心情。當(dāng)詩人回頭向下游望去,畫面更為開闊,只見浩浩江水奔向天際,而自己卻遠(yuǎn)離京城,無緣中流,不禁黯然神傷。從詩人的《始得西山宴游記》中可以看出,當(dāng)時詩人在精神上尚未解脫,常在跋山涉水中發(fā)出感慨,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平和抗?fàn)帯R虼耍?dāng)他回首騁目,只見山上浮動著的片片白云,無憂無慮地相互追逐。他又是多么羨慕,多么向往。詩人題名漁翁,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超脫,能像漁翁那樣悠閑自在地生活。
上一篇:古詩《楊巨源·登寧州城樓》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梅堯臣·小村》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