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壽
趙延壽(?-948)遼朝大將??。常山(今河北正定)人??。
失題
黃沙風卷半空拋,云重陰山雪滿郊??。
探水人回移帳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鳥逢霜果饑還啄,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詩的首聯(一、二句)寫大漠中黃沙蔽空、雪滿郊原的景象。表現了風力之強勁:把無邊的黃沙卷起,一下子“拋”向“半空”。“云重(讀zhòng)陰山”即“陰山云重”。“云重”即云濃而且厚,給人以“壓頂”之感,再加上上有重云密布,下有積雪遍野,其冷而荒的景象便畢現眼前。
首聯破題,來勢突兀峭拔,景象博大、遼闊,頗得雄渾意象,通篇氣力,由此“定格。頷聯(三、四句)與頸聯(五、六句),以兩組對句分別寫出大漠中常見的四種景象,從而使一幅雄奇的大漠生活圖臻于完善。這四種景象是:其一,尋水。沙漠缺水,且由于流沙的不斷移動,水源不能定位,往往今為涓涓細流而明日即沙丘鱗次。
其二,射雕。“射雕箭落”即“箭射雕落”。“著弓抄”,其射雕往往在馬背上開弓,射落之后亦不必下馬拾取,只須用弓一“抄”便可拾取,由此可見射雕者的矯捷。其三,饑鳥啄果。鳥在冬天的大漠中,饑無所食,即使遇到“霜果”(被冰霜凍結的果實)也不放過,因果實凍結,故須“啄”而食之,“啄”字下得逼真、貼切,荒漠冷落,由此句可見。其四,渴馬奔河。河水凍結,馬渴而不得飲,為了尋找水源而不得不奮力奔跑,不策而奔,故曰“自跑”。這也是沙漠中常見景象,動物(不獨是馬)為了飲水,往往長途奔跑,直至找到水源為止。以上四景,由人而及鳥獸,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描繪了大漠中的生活圖景。尾聯(七、八句)仍是寫景,寫牧民找到水草肥美之地,支起賬蓬,夜間從樹林里折得樹枝,燃起篝火,取暖或燒烤獵物以供食用。
上一篇:張之翰《菩薩蠻春暮即事》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田錫·牧牛圖》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