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和馬昂夫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聽淋浪。記短棹曾經,煙邨晚渡,石磴飛梁。無端故人書尺,便夢中、顛倒我衣裳。此去釣臺多少?小山叢桂秋香。
青蒼秀色未渠央,臺榭半消亡。擬招隱羊裘,尋盟鷗社,投老漁鄉。何時扁舟到手?有一襟、風月待平章。輸與浮丘仙伯,九皋聲外蒼茫。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聽淋浪”,寫作者正聽著屋外不停的雨聲入眠,不由得想起了故鄉的山山水水。張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名與字中都有“雨”字。他似乎對雨中入眠的意境情有獨鐘,在一首《蝶戀花》詞中也有“雨館幽人朝睡美”的句子。“桐君”即桐君山,在今浙江桐廬東,離作者的故鄉錢塘不遠。“淋浪”指水不停地流下。“記短棹曾經,煙郵晚渡,石磴飛梁”,承首句回憶起曾經在故鄉劃著小舟,傍晚經過煙靄迷漾的渡口,看見岸邊“石磴飛梁”的經歷。正在作者夢繞情牽于故鄉山水中的時候,突然聽說老朋友來了信,連忙去接,慌亂中連衣裳都穿顛倒了:“無端故人書尺,便夢中、顛倒我衣裳。”《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張雨借用《詩經》的語句幽默詼諧地描述了得到故人書信時的喜悅心情及狼狽相,也暗示著馬昂夫書信的內容是“召”作者一道隱居。其實,作者也早有此意。于是便詢問:“此去釣臺多少?小山叢桂秋香。”“釣臺”指漢人嚴子陵隱居垂釣處,故址在今桐廬縣富春山。“小山”指淮南小山,據說《楚辭·招隱士》為其所作,其中有“桂樹叢生兮山之阿,偃蹇連蜷兮枝相繚”、“猨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等句子,描寫隱士的處所。詞的上片寫喜獲故人書信時的情形,流露出強烈的歸鄉隱居之念。
過片繼續寫想像中“釣臺”如今的情景:“青蒼秀色未渠央,臺榭半消亡。”桐廬山水如今仍充滿青蒼秀色,但許多歷史遺跡已不復存在了。“未渠央”即“未遽央”,指沒有很快消失。“擬招隱羊裘,尋盟鷗社,投老漁鄉”,這三句復述馬昂夫書信的內容。“羊裘”即漢代羊仲與裘仲二人,都是崇尚廉潔,不圖名利者,人稱“二仲”。漢趙岐《三輔決錄》:“蔣詡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裘仲從之游。二仲皆推廉逃名。”(《初學記》引)此處以蔣詡比馬昂夫,以“羊裘”比喻像自己一樣與馬昂夫志同道合者。《列子·黃帝》載:“海上之人有好漚(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數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后人常用“鷗盟”表示無意追名逐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態度??。馬昂夫希望能與張雨等二三知己一同隱居,這種想法與張雨不謀而合。于是,作者再次詢問:“何時扁舟到手,有一襟、風月待平章?”暗用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以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何時”二字,可看出這種心情之迫切。最后,作者表示了對馬昂夫的景仰與羨慕:“輸與浮丘仙伯,九皋聲外蒼茫。”“浮丘仙伯”即浮丘公,相傳為古代仙人,此處指馬昂夫。“九皋”句暗用《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句意(馬昂夫號九皋)。總之下片表述愿意追隨馬昂夫隱居之意。
上一篇:張雨《摸魚兒》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張雨《太常引題李仁仲畫舫》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