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一九五〇年十月)
一九五〇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題解】
“浣溪沙”,本為唐代教坊中的曲子,后形成詞牌,又名“浣沙溪”、“小庭花”、“滿院春”、“玩丹砂”、“廣寒枝”等。雙調,42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段三句,兩平韻。柳亞子《浣溪沙》前小序云:“十月三日之夕,于懷仁堂觀西南各民族文工團、新疆文工團、吉林省延邊文工團、內蒙文工團聯合演出歌舞晚會,毛主席命填是闋,用紀大團結之盛況云爾!”所謂“命填”,是這樣的:柳入座,坐于毛澤東前排。二人互致問候后,毛澤東高興地說:“這樣的盛況,亞子先生為什么不填詞以志盛?我來和。”柳亞子聞言,當場填《浣溪沙》一首以呈。詞曰:“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不是一人能領導,哪容百族共駢闐?良宵盛會喜空前!”次日,毛澤東在宣紙上手書一詞“奉和”,這便是“長夜難明”一詞。
【注釋】
[步其韻奉和]依照別人原詩、原詞之韻腳、格律作詩詞相和而獻之。
[赤縣]指中國。戰國鄒衍有內九州、外九州之說,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一唱雄雞天下白]從李賀《致酒行》“雄雞一聲天下白”改易化用。為協平仄,改為“一唱雄雞”。
[于闐]古西域國名。今為新疆縣名。1959年改為“于田”。
【品評】
和詩、和詞之難,在于必須“應和”別人。步別人之韻不越雷池,和別人之情不背常理,希金聲而玉振,戒南轅而北轍。柳亞子為詩詞里手,與其相“和”,更增其難。今將“呈詞”與“和詞”對照而觀之,柳亞子的書生意氣與毛澤東的領袖氣度還是各依其藝術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柳氏“呈詞”,是一首十分有現場感的作品,它緊緊扣住晚會“盛況”鋪陳辭采,就中一句,贊揚毛澤東的領導之功。毛澤東“和詞”,則完全跳出那場晚會,落筆便是“長夜難明赤縣天”,將全中國收入視野;二、三兩句,不單將“魔怪”與“人民”對舉,顯示批判意義,而且回溯“百年”。兩詞上闋三句相比,境界自有小與大、暫與久、和樂與苦難的區別。毛澤東的憂患,在國家,在人民。
下闋,詩人化用李賀成句,以“一唱雄雞天下白”表現中國革命勝利。在時間的縱向延伸上,與上闋的“長夜”形成照應;在空間的橫向拓展上,“天下”又與“赤縣”構成聯系。此句一出,上闋“夜”的黑色基調立即化為輝煌。李賀詩句,毛澤東僅調換了一下詞序,改動一字,突出了“一唱”的聲音主體,比“雄雞”的主體更為超然、輕快。李賀原詩,是寫醉態的,故日出而“我有迷魂招不得”。毛澤東則十分清醒,他盼著雞鳴天曉,他所領導的革命就起著迎接光明的任務,所以他對于勝利后中國的巨變,有更為準確的描述:“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用“萬方樂奏”表示太平盛世,極準、極雅、極真實。這便是老百姓所謂“唱著過”。“詩人興會”與上闋“人民不團圓”又是照應著的,“詩人”,指柳亞子,也指自己。
因為是“和”詞,毛澤東盡管視野開闊、憂患深遠,仍然未忘“晚會”的“盛況”與柳亞子“即席”填詞的善意,所以這首詞的結句,仍取回歸本事的姿態,寫到“于闐”之“樂”,和柳亞子之“詞”。此乃思慮周全,以待人以禮。
全詞六句,僅42字,即包容了百年歷程、新舊之變。詞的容量,來自心的容量,無疑也。當柳亞子為晚會那即現即逝的熱鬧陶醉填詞時,毛澤東卻撫今追昔,抒發了自己的“世紀悲歡”——這個“詩人興會”,如此因人而異。
用數字強化對比,為這首詞特征。另,和詞贊柳亞子為好“詩人”,投桃報李,互致善意,使兩闋詞保持了藝術構思的映照與統一,不可忽略。
上一篇: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