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題解】
題曰“重上井岡山”,此“重上”,對于“初上”而言。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修水、銅鼓、安源的“秋收起義”。在三路義軍向平江、瀏陽、萍鄉推進時,毛澤東曾寫《西江月·秋收起義》以志之(見本書“副編”)。由于敵眾我寡,起義受挫。經三灣改編,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共700多支槍,不足千人)于10月初進抵井岡山。井岡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介于湖南酃縣和江西寧岡、遂川、永新四縣之交,總面積四千平方公里。1928年4月,朱德、毛澤東兩支紅軍會師井岡山,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有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1965年5月,毛澤東視察大江南北,從長沙驅車,重回井岡山。5月22日,他先后至黃洋界與茨坪,故地重游,38年一彈指,撫今追昔,于5月25日寫下這闋詞。
【注釋】
[彈指]“一彈指”省稱。佛家以“一彈指”極言時間短暫?!斗g名義集》:“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
[九天攬月]語本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五洋]指地球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代指全球。
[“世上無難事”句]化用古俗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見明王驥德《題紅記》。
【品評】
此為記游詞。舊地重游,感慨頗多,故又為遣興詞。何謂觸景生情?誦此章可以盡知。
上闋目中之“景”,下闋心中之“情”,此大勢。但細細品味,“景”又非純景,“情”又非純情也。景情浸濡,了不可分。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是典型的以“情”帶“景”語。“久”暗示初上井岡之日,“凌云志”則在登高義外含舉大事義。“重上”一語,重墨點題,統領上闋所有景語。“故地”而“新顏”,并非水光山色,由戰地變福地,由敗勢成勝勢之謂也!
下闋,從景中浮出,直入一個“遙想當年”的思維青空。“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句,容量最大。九個字,掃描了詩人全部的革命經歷,也概述了共產運動在中國的勃然態勢。只能這么說,越簡約越好!奮斗、犧牲、勝利,諸多畫面,迭入歷史也迭入記憶。“三十八年”,“彈指一揮”,不能光理解為“今非昔比”,其中的時間憂嘆,只有過來人才知!
“可上”以下五句,皆壯語,皆猛進語,皆勵人振作語。對于毛澤東而言,這是一份“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情懷;對于每一位吟詠者而言,這是一份難得而有益的點化。說“點化”,是基于對人智力差異的承認。“無心人”與“有心人”不同,“居下游”與“肯登攀”不同。這位革命長者的殷殷之意,誰領會,誰受益。
難得豪情!難得老來豪情!毛澤東寫作這首詞時,已經七十有三!貴在不消沉!貴在老來不消沉!誦詞而親人,我們又走近毛澤東一步。
上一篇:毛澤東《卜算子·詠梅》鑒賞品評
下一篇:毛澤東《念奴嬌·鳥兒問答》鑒賞品評